•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以勇为主题作文600字(讴歌抗疫英雄英勇无畏)(全文)

    时间:2022-08-24 09:40: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勇为主题作文600字(讴歌抗疫英雄英勇无畏)(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以勇为主题作文600字(讴歌抗疫英雄英勇无畏)(全文)

    以勇为主题的作文600字(讴歌抗疫英雄的英勇无畏)3篇

    第一篇: 以勇为主题的作文600字(讴歌抗疫英雄的英勇无畏)

    描写战士英勇无畏的词语

    导读: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耿耿自始,~。清·姚莹《复杨君论诗文书》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直言苦谏。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不屈不挠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十九回
      昂首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二十四:“新郎昂首阔步,在他身边迈着鸭子步,为的是显摆他那马靴和银马刺。”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人的精神振奋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出处:欧阳予情《小英姑娘》:“她伸开两手昂首挺胸,狂了似的`往外跑。” 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站在那里。王之燕同志领头高呼起口号。《上饶集中营·浩气长存》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精神状态
      傲骨嶙嶙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傲然挺立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出处: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作谓语;形容高大挺拔,意志坚定不移
      傲然屹立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出处: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作谓语;形容高大挺拔,意志坚定不移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骨气
      拔刀相助
      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路见不平,~。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
      霸王别姬
      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不是有一出戏叫《~》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对报名参军的人挑选很严格,可以说是~。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出处: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他周大勇的战士却在战争中~,精通了打击敌人的本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七章
      百战百胜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而轻用其锋。宋·苏轼《留侯论》
    【描写战士英勇无畏的词语锦集】
    1.描写风的词语锦集
    2.描写春天的词语锦集
    3.描写山水的词语锦集
    4.描写星空的词语锦集
    5.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锦集
    6.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锦集
    7.描写建筑物的四字词语锦集
    8.描写秋天的颜色词语锦集

    上文是关于描写战士英勇无畏的词语,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第二篇: 以勇为主题的作文600字(讴歌抗疫英雄的英勇无畏)


    抗疫事迹 抗疫情英勇事迹 疫情期间抗疫英雄事迹

    他们肩负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驰援湖北黄冈,只见他们坚强而充满活力的身影。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抗疫事迹 抗疫情英勇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抗疫事迹 抗疫情英勇事迹
    您好,请停车登记、测量体温。2月7日,室外温度在0℃以下,在外面站一会儿就冻得手脚发麻。衡水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辅警周刚和同事一起,在桃城高速口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登记。白班6个小时,赶上值夜班,要连续上12个小时。


    忙了一天,下班后他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20XX年年底,妻子孙巧英确诊患上肺癌,如今癌细胞已经严重侵蚀骨质,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家人照顾。平时,周刚工作繁忙,妻子只能托付给岳母。这个春节,原本能休息5天,他打算用这难得的假期好好照顾妻子、陪陪儿子。


    但因为疫情的到来,这个长假他反而比平时更加忙碌。农历腊月廿九,疫情形势愈加严峻,一大队号召全体民警、辅警放弃休假,做好准备抗击疫情。周刚毫不犹豫地在请战书上签下名字,他坚定地说:疫情当前,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我是共产党员,更要克服困难冲在前头!
    从农历大年三十接到命令开始,他就和同事们在高速路口坚守,为城市守好大门。1月28日深夜,正在执勤的周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妻子虚弱的声音:我感觉浑身疼,快撑不住了,你回来吧得知此事,单位马上安排周刚休班。原本已经请好了假,周刚思考再三又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我走不开啊!先让儿子给你做个伴,等我下了班再陪你。妻子知道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是嘱咐他做好防护就挂断了电话。直到第二天早晨交班后,周刚才赶紧带妻子去了医院。


    事后得知,那天晚上妻子因为身体剧烈疼痛,几乎彻夜未眠,周刚满心愧疚。最近一直在忙,感觉最亏欠的人就是妻子。不过,疫情当前,大家都非常疲惫,我要是休假了,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就会增加。家里的困难我能克服,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质朴的周刚说。


    2月3日上午,是妻子进行肝介入手术的日子。当天,周刚正好值上午班,他悄悄和同事换了班,手术完成后,又出现在执勤岗位上。每天在医院和执勤点两点一线奔波,周刚脸上难掩疲倦,但是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从除夕到现在,周刚和同事们累计监测车辆近8000辆。


    家事、国事自古难两全,我是党员,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会义无反顾。周刚的脸上坚毅而平静。我现在就盼着,等到春暖花开,疫情过去了,媳妇的病也能有所好转,我在家好好陪陪她说到这里,周刚的眼圈湿润了。


    抗疫事迹 抗疫情英勇事迹
    没人知道,口罩的背后是一张怎样的面容。人们看到的,永远是一双双充满笑意的眼睛;
    没人知道,广播的那头是一个怎样的姑娘。人们听到的,永远是一段段温情脉脉的朗读;
    没人知道,驾驶座上是来自哪里的兄弟。人们感受到的,永远是一次次安全平稳的接送。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些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当人们问起他们的名字,他们回答:你好,我叫志愿者。


    守护武汉,他们挺身而出
    今年25岁的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教师董梦婷,是忙碌在武汉沌口方舱医院里的一名志愿者播音员。她每天早上6点钟从家里出发,前往方舱医院,和危犇、王雨慧、胡紫寒等志愿者一起为病人们提供播报等服务。


    我们会在病人吃早饭、午饭的时候进行播报,比如公布新消息、读一些文章和感谢信,传播正能量,为他们加油鼓劲,同时也会向病人推荐科普书籍,并记录发生在舱里的暖心故事。董梦婷说。


    前几天,住在沌口方舱医院里的一位患者徐海霞对董梦婷她们说,想为舱里的医护人员唱首歌,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经过一番协调和广播通知,徐海霞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现在,M19床的病友徐海霞为大家带来一首《感恩的心》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相信大家一定会早日康复,亲爱的舱友们让我们一起加油歌曲唱完,她们不忘及时为病人加油鼓劲。


    作为一名武汉人,董梦婷告诉记者,她身边有很多人都成了志愿者。我身边的人要么坚守在战疫前线,要么成为志愿者,我也想做一些事情,朋友、同事们也都很支持、关心我,每天都会问我到家了没有今天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董梦婷说。


    借用一位病人的话,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之光增辉日月,我庆幸能有机会为武汉出一份力,我们也都坚信,武汉会好起来的!胡紫寒说。


    在武汉,志愿者就像一束束阳光,温暖着这座英雄的城市,也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


    陈焕桃是武汉市汉南区湘口街双塔社区的一名退休干部。疫情发生以来,他不顾个人安危,连续多日奔走在大街小巷、各个小区,给居民量体温、消毒、送药,以社区防疫志愿者的身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里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打工人口啊?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记得戴口罩。来,把体温量一下。每天早上8点半,戴着口罩、穿着志愿者马甲、拿着体温测试仪的陈焕桃总会准时出现在社区里,挨家挨户上门给居民测量体温。排查工作结束后,陈焕桃会再回到社区领取消毒药水,对居民楼的入口和楼梯、垃圾桶进行消毒,尽管经常会汗流浃背,但他从没有过一句怨言。能够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我的微薄之力,累点也值。陈焕桃说。


    暖心的瞬间无处不在,武汉正在慢慢苏醒。


    黄老师,我在宿舍放了几包医用外科口罩,放假前没拿回去,您把那几包拿去吧,就在南八506的一号床旁的桌子上近日,江汉大学教师黄韵雅收到了一位学生发来的捐献口罩信息。这段时间以来,黄韵雅一直在通过朋友圈等平台积极为武汉筹集物资、善款,得到了大量亲朋好友的支持。


    像黄韵雅一样,很多武汉市民的微信头像上多了四个字武汉加油,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尽自己所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这一刻,我们都是武汉人
    在武汉,有一些特殊的志愿者,他们不是武汉人,但为了支援武汉抗疫,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武汉。


    武汉的疫情一开始,就牵动着深圳一家民营医院护士陈蕊蕊的心。大年三十,陈蕊蕊主动联系武汉武昌团区委,希望能到武汉当志愿者。起初,武昌团区委为她的安全考虑没有答应。陈蕊蕊锲而不舍,继续申请,20多次后终于得到了同意。陈蕊蕊马上赶到河南信阳,与事先约好的3位来自河北、山东的医生志愿者会合,由河北沧州医生肖文谦驾车赶往武汉。


    2月11日凌晨到达武汉后,他们4人在武昌黄鹤楼街一家隔离酒店担任医护志愿者,每天为隔离人员量体温、送饭、观察身体情况,照顾他们的生活。工作时,他们需要穿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十分劳累。我原来是武警部队护士,部队告诉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管多困难,也要去作贡献!陈蕊蕊说。


    半个月来,陈蕊蕊服务了93位隔离人员,她还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为大家做心理辅导,鼓励大家加油,坚持下去。她的服务和鼓励感动了许多隔离人员。一天,一位隔离的60多岁的奶奶给陈蕊蕊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谢谢您!你们辛苦!我们会加油的,请您放心!陈蕊蕊顿时觉得很欣慰。她告诉记者:我有一个小心愿,希望他们身体早点好起来,疫情早点结束,让大家都能在这个春天去看武汉的樱花。


    像陈蕊蕊这样,从四面八方前来支援武汉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不图回报,不惧艰苦,只为了心中那一份情义不管来自何方,这一刻,我们都是武汉人。


    今年38岁的付伟,是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一名普通退役军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急缺弱电相关技术人员,要求能迅速进场2月1日,从事弱电安装和检修工作的付伟在一个工作微信群里看到一条紧急通知。我可以去!付伟立即报名。怕家人担心,在2月2日志愿参建者集合这一天,付伟只偷偷将消息告诉妻子,并请求妻子不要告诉父母。


    当晚11点半,付伟到达武汉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投入到弱电配线作业中。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期紧、强度大,分秒必争,付伟主动要求分配到夜班突击组。为赶工期,雷神山医院的施工是24小时无缝衔接作业,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一个病区要拉200多根网线进入机柜,需要把像蜘蛛网一样搅在一起的网线一根根捋清楚,线和图纸都要对上。尽管工作精细而繁重,但他们没有丝毫马虎。作业中,付伟和工友大多都是全程站立,高强度的作业让他们每天都累到双腿肿痛麻木,步行返回两公里外的工棚休息时,往往都是和衣躺下就睡着了。


    早一分钟建好医院,早一分钟救治病人!付伟说。2月8日,首批医疗队员陆续进驻雷神山医院,来自武汉市的首批患者也顺利入院治疗。付伟收拾工具撤出医院,凝重的脸庞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志愿服务,让所有人成为生死之交
    现在,在这座因为疫情而变得空旷的城市里,人们之间的联系却变得更加紧密。一个人想出来为它做点事情,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群同道中人。


    武汉正在面对一场艰难的战役,与其在家里当一条闲鱼,不如出来做点事。90后小伙贾威说。通过微信公众号,他加入了青山区志愿服务群。进群当天,群里就已经有了100人,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群已经扩大到了300多人。


    贾威说,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群里有没有接龙一个任务发布出来,底下马上就会形成一条报名回复的长龙,手慢根本抢不上。


    大家从线上聚集在一起,在志愿服务时才能相见,建筑师、装修公司老板、教师、行政人员各行各业的人都出现在了这个网友见面现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一群陌生人,在干活儿的时候,却格外地齐心。搬物资时,大家排成一条长龙接力,一箱七八十斤重的菜,过了十几道手,稳稳当当。


    如果不是参加志愿服务,我们根本不可能认识。贾威说,他和一些在活动中相熟的群友有着特殊的默契,有任务,不用问搞不搞,都是一起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志同道合的我们,真成了生死之交。


    作为志愿者,让贾威最感动的是,他们传递出去的温暖得到了温暖的回馈。在大桥上值守测温的时候,许多司机测完温,突然从车窗内扔出一些东西,有时是几盒口罩,有时是几袋面包,然后迅速离去。虽然一句话都没搭上,但贾威明白,这是他们对志愿者最诚挚的感谢。


    志愿服务不但把志愿者们变成生死之交,更把这座城市的所有人变成生死之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受到感召,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之中,守望相助,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万钧是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党政办的一名干部,从2月6日开始,他下沉社区,接管洪山区珞南街元宝林社区玉兰苑小区南区。他和物业公司一位经理、3个保安,要负责服务和管理212户598位居民,仅靠他们自己,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他在小区群里发起了招募志愿者的倡议。


    最开始,万钧说的是招募党员志愿者,很快就有二十五六位党员报了名。紧接着,许多不是党员的居民也纷纷要求加入,一下子就集结了58名志愿者。他们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口号我们是玉兰苑南区志愿者,我们在一起。


    玉兰苑小区的居民大多是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教职工,志愿者很多都是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在万钧看来,他们都比我有才华有知识有能力,但没有一个人拿架子或是掉链子。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范琼自告奋勇担任统计组组长,统计和分析需要照顾的家庭以及住户需求;武汉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项凡毛遂自荐担任帮扶组组长帮助老年住户,还发挥外语特长联系留学生住户志愿者的团结和奉献精神,让万钧感动不已。


    前天我组织了一次拉网排查,一下子来了21名志愿者,分头挨家挨户上门逐一核对。大家都是冒着危险在为小区的居民服务,我常常被他们感动得偷偷流泪。万钧说,他们平时就是邻居中的某一个人,也许互相都不认识,但在这个时候为了他人,都勇敢站出来了。


    有志愿者这样说,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出现;不需要我的时候,我退隐江湖。志愿者就是这么一群可爱的无名者,积极奉献,不求回报,甚至不求留下一个名字。但他们依然留下了什么,爱和善意已经悄然播种,我们期待着春天来临时绿树成荫。我们不认识你,但我们要谢谢你,我们的志愿者!
    抗疫事迹 抗疫情英勇事迹
    2月16日下午3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个视频会诊正式开始。


    患者属新冠肺炎危重型,伴有急性脑梗塞和高血压。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高新院区副院长、医疗队领队张泓提出建议,诊疗不仅要关注肺炎,还必须有整体观念。


    当时,这名92岁的患者,因发热伴呼吸困难10余天,昏迷4小时,已被收治进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医疗队托管的危重症病区,病情不容乐观。


    诊疗方案确定后,历经多小时连续抢救,到2月17日下午,这名高龄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与疫魔抗争,同生死竞速。一个多月来,像这样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安徽医疗队支援的病区每天都在打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安徽先后派出8批次医疗队1305人驰援湖北,他们入驻在5家医院、4个方舱医院。


    截至3月9日,医疗队服务2508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317名,累计治愈出院832人。除日常工作之外,医疗队还负责巡诊社区及隔离点患者、培训医护人员,目前共巡诊12个社区及隔离点,指导排查1000多名患者,培训当地医护人员4046人。


    第一批医疗队在进驻武汉太康医院时,条件非常艰苦。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党委副书记邵东华介绍,在没有缓冲区、隔离带,甚至连速干手消毒剂都缺乏的情况下,医疗队克服困难,开设重症医学科,解决了东西湖区重症患者集中救治问题。


    为推动援救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安徽医疗队及时总结,巩固成果,专门研究制定出医疗队工作手册,将党建工作、应急处理、物资分配、工作值班、后勤保障等工作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


    更重要的是,细化了医疗队员在一线工作生活中的相关防护措施,为援救工作加了一把安全锁。邵东华说,后续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医院病区,成功救治多名危重症患者,接管的方舱医院共计服务舱位近1000张,无病人死亡、无医护人员感染。


    为加大救治力度,安徽第一批医疗队率先在接管的病区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通过观察近100例新冠肺炎患者,分析发现住院患者以痰湿阻肺、痰热蕴肺两型为主。医疗队成员、六安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士安及专家团队,为住院患者制定了处方,在接管病区97%的患者中使用了中药汤剂治疗。在近1个月时间里,接管协和东西湖区医院的3个病区,收治病人180多人,好转出院约160余人,其中重症转为轻症达80%,危重症转为重症达70%。


    危难险重中,也不忘暖心互助。疫情当前,口罩和防护服是白衣战士的战甲,但在关键时刻,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阜阳市颍上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刘玲却脱下自己的防护服,给年轻的队友换上。


    2月6日,是刘玲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第八天。就在她准备换上防护服进入病区时,抬头看见一个年轻护士,他已经穿上隔离衣,正准备套防护服,但他的防护服质量一般,防护效果可能不好。得知他还要在隔离病区近距离护理患者6小时以上,刘玲没有多想,便脱下自己的防护服塞给他,你先穿我的,我今天查房只需要在里面待两三个小时,把你的防护服换给我。


    同行队员问刘玲,怎么舍得把自己的护身装备换给别人,刘玲说:大家都同在抗疫一线,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那个年轻护士,在我眼里就是弟弟,应该的!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近日,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党组织收到一封特殊的请战书,这是一批80后90后白衣战士们的请战书。作为首批医疗队队员,我们已经在武汉奋战了一个多月,目前仍有患者需要治疗,我们请愿继续坚守疫情一线,坚守到最后一名患者出院,请组织批准。请战书字字恳切,印在名字上的红手印,是这些年轻白衣天使的心声,更是他们必胜的决心。

    第三篇: 以勇为主题的作文600字(讴歌抗疫英雄的英勇无畏)

    中国“蓝盔”,英勇无畏的和平力量

    密林中、废墟里,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中国维和军人迎难而上的身影……中国“蓝盔”将忠诚举过头顶,把生死踩在脚下,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用实际行动书写大国军人的血性和担当

      “岗位就是战位”

      姜 博

      南苏丹,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自然环境恶劣,矛盾冲突不断,大量难民流离失所。肩负祖国重托,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已在和平战位上坚守了整整7个月。

      当地时间7月10日,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军在1号难民营外激烈交火。18时39分,中国维和步兵营在该难民营执行警戒封控任务时,一枚火箭弹击中正在4号哨位附近的105号步战车,从顶部击穿后在车辆内部爆炸,导致下士李磊和四级军士长杨树朋牺牲,上士姚道祥、中士吴乐、下士霍亚会、上士陈英、下士宋晓辉5名战士不同程度受伤。

      宋晓辉经军医详细检查无大碍后,主动要求回到一线战位,继续在难民营执行任务,他说:“经历过生死考验,共同执行任务的战友不幸牺牲,我不害怕,更不会退缩。我将继续坚守在维和岗位上,完成战友未竟的事业!”

      11日上午8时许,激烈的枪声再次响起,一发坦克炮弹在5号哨位附近爆炸,步战车排烟筒深深嵌入了一块弹片。班长李东立即组织载员下车隐蔽,炮手冒着被炮弹击中的危险留在车内继续观察。随后,又一发坦克炮弹在5号哨位下方爆炸。“外面很多子弹往难民营里打,在我们前方两三米处的石头被子弹打得到处乱飞!”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李东仍心有余悸。李东是杨树朋的班长,105号步战车被袭时任车长。正是他冒着弹药被引爆的危险,迅速到后舱将战友救出,切断电源,灭火并将弹药转移。面对烈士亲手在墙上绘制的党旗,李东带领全班立下生死状:“好兄弟出生入死,维护世界和平,岗位就是战位!”

      14日上午,根据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命令,中国维和步兵营城区巡逻分队出发前往朱巴市区感知安全态势,此时的朱巴城区已被政府军全面封锁。车队刚走出1公里,便在一处检查站被拦截,不远处躺着3具尸体。对方对维和部队武装巡逻反应强烈。官兵们并未退缩,巡逻队继续前进。车队一路上被载有十几名全副武装人员的卡车尾随,两辆配有重机枪的皮卡车上,机枪手将枪口指向车队,做出装弹和拉枪机的动作。官兵们毫不畏惧,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中国维和步兵营官兵昼夜坚守在和平战位上,凭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专业精湛的战术素养,成为任务区公认的值得信赖的过硬力量。

      “虽然我们现在心情很沉痛,但我们将继承牺牲烈士的战斗精神,任何困难都决不退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就像老连长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喊出的誓言一样,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烈士生前所在“杨根思连”连长王震的话语铿锵有力。

      “不让使命欠账”

      朱小虎 林 野 高 巍

      “营门遇袭,准备战斗!”警报急响,官兵全副武装,沿最优路线,直击战位……“八一”前夕的西非马里,一场紧急模拟演习正在多层面综合稳定团中国警卫分队营区展开。警报甫一解除,一堂党课随之进行。迎着旭日,面向国旗党旗,在大队长孙宇的领誓下,维和官兵重温出征誓词、入党誓词。

      由1731块汽车碎片铸成的高达5.31米的警示柱,讲述着可歌可泣的维和故事:600千克汽车炸弹,炸出一个深达1.2米、最大直径近12米的大坑。它时刻警醒着维和官兵,使命在肩,召之能战。

      “宁可让生命透支,也不能让使命欠账!” 遇袭时,警卫三中队队长刘亮大腿被子弹划出了近8厘米的口子,刚缝过针,他就立刻回到了战位,从20时48分一直到第二天7时8分,10小时装甲车内的闷蒸和粒米未进,刘亮始终坚守阵地。情况解除后,刘亮依然奋战一线,伤口不时开裂,触目惊心。“你再不注意,伤口感染,可能截肢!”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刘亮才从一线撤了下来。

      在袭击中受伤较重的官兵,人在后方疗伤,心却始终惦记着前线。头部受伤的工兵分队战士杨占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脑震荡,回国进行康复治疗。病情稍有好转,杨占成就催着妻子应丹华给部队写信,表达自己重返马里的强烈愿望。6月下旬,杨占成经批准再赴马里,继续执行国际维和任务。

      爆炸发生时,刚完成执勤任务的警卫分队下士李涛正在返回途中,飞蹿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双腿,瞬间血流不止。住院后,李涛通过微信保持着同维和一线的联系,与指导员赵国鹏交换关于营区警戒防护的看法和意见。

      中国维和部队的表现受到联马团司令高度评价:“中国维和官兵在遭受恐怖袭击时表现出高超的胆略和专业素质,在爆炸后中国营区自建的速度和维和官兵的精神状态令人敬佩。”

      突如其来的爆炸袭击,让金晶从一名翻译成为战斗员,一有任务,就冲在最危险的一线。谈起自己的心路历程,金晶深有感触:“说实话,我也怕死,但看到手臂上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和胸前闪亮的党徽,我更怕完不成任务。”

      在排长杨德龙的内衣口袋里,时刻存留着一份印有血手印的遗书,在给同排战友的留言中,他写道:“如果我盖着五星红旗回国,很荣幸我享受了共和国最高的礼遇,我希望我的兄弟和我一样,为了世界和平,永远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战友倒下,我们守卫和平的信念却愈加坚定。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在马里维和的官兵坚信,和平终将会重新降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以最高标准维和”

      李云鹏 余 磊 任银妮

      日前,我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圆满完成联合国核查验收,即将起程前往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维和任务。这是我军首次派出维和直升机分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支维和直升机分队以陆军某陆航旅为主体,共140名官兵,主要担负兵力投送、空中巡逻、搜救、营救、伤员医疗后送和任务区监视与侦察等任务。该分队副分队长、某陆航旅场站副站长满志钦介绍说:“首批任务官兵都是来自飞行、机务、后勤等岗位上最优秀的骨干,具有‘拔尖’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维和分队组建以来,他们认真把握直升机分队技术含量高、专业分工细、保障要素多等特点规律,研究维和期间将要担负的特殊任务和面临的复杂环境,修订完善《维和行动标准作业程序》《维和行动中紧急救援和应急处突》《维和部队工作指导手册》等30种方案预案。维和分队队长、某陆航旅副旅长陈文龙介绍说,官兵们针对遭遇武装分子拦截、野外迫降直升机救援和运水车队遇袭等突发情况展开针对性演练,确保应对有案、处置有方,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陆军航空兵的形象。

      飞行员柴华生长于“飞行世家”,家中三代人都是飞行员。作为维和分队飞行连副连长,谈起整个训练过程,他感慨万千:“任务集训中,增加了多种复杂环境和各种飞行姿态下舱门机枪实弹射击训练。这个科目在该型直升机上从未进行过。为了提升射击精度,分队坚持紧贴任务背景,立足实战条件组训,多次组织部队千里跨区‘实战’训练,通过精飞苦练,探索了恶劣气象条件下实弹射击高命中率的多种战法训法。”

      谈到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将面临的各种困难,该分队政委、某陆航旅副政委陈德辉介绍说:“虽然现在国际维和形势恶劣,前途还有各种未知的危险,但一切危险和困难都动摇不了我们迎接挑战的意志和决心,全体官兵将始终牢记重托、坚决不辱使命,以最高的标准完成此次维和任务,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为军旗增辉,为国旗添彩。”

      不久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来队参观访问时说:“你们是中国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的第一支维和直升机部队,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出色。”

      “刀尖上的舞蹈”

      尹延涛 华 迅

      2006年4月,中国应联合国邀请首次派遣工兵分队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扫雷排爆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也是中国军人的主要任务。

      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的临时边界线“蓝线”地区被视作“死亡地带”。连日来,以第十三集团军某工兵团为主组建的中国第十五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连官兵兵分3路,再次挺进这一危险地区。“每次外出进行扫雷作业,官兵都必须穿戴防弹衣及防弹头盔。”扫雷二排排长兼监督员何法介绍说,黎以冲突随时可能爆发,维和人员遭到误伤甚至牺牲的现象时有发生。

      经过3道哨卡检查后,官兵们终于进入“蓝线”地区。放眼望去,弹痕累累、钢筋裸露的危房随处可见,布满感应装置的以色列技术围栏一眼看不到尽头,裸露的地雷和醒目的骷髅头警示牌让人不寒而栗。

      “边境地区极为敏感,任何异常响动都有可能引发冲突!”第三次参加赴黎维和任务的扫雷连连长王刚说,为防止造成误判,作业过程中,必须将联合国旗插在醒目位置。

      正午时分,地表温度近50摄氏度,上士扫雷作业手杨汉文顶着烈日走向雷场,汗水湿透了衣背。“通常,扫雷作业每1小时进行1次轮换,但为防止中暑,他们每20分钟就必须轮换一次。” 随队军医杨涛介绍,联黎部队中曾发生过某国扫雷士兵在雷场中暑晕倒触雷身亡的事故。同时,荆棘丛生、山高坡陡的“蓝线”上,还时常有狼群和蛇蝎出没,也给扫雷作业带来极大风险。

      在扫雷连的战斗文化园中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胆”字,不论风吹雨打,字迹始终鲜艳。在每名官兵的挎包中,还藏着一个小小的信封,一旦发生不测,遥寄故乡亲人。

      穿戴防护装具、调试探雷器……一切准备就绪后,上士聂溢斌、下士李路桥与战友一一握手拥抱,而后转身走向雷场。“每一次拥抱都有可能是永别!”已经是第四次执行维和任务的扫雷2组组长赵天荣说,这是扫雷连的一项传统。

      去年3月初,联黎部队司令部将发生事故的“蓝线”鲁迈什地区14条安全通道重建任务交给中国扫雷队,中国“蓝盔”圆满完成任务,联黎部队司令部专门致信称:“中国军人沉着冷静,非常勇敢,中国扫雷队值得信赖。”

      据悉,10年来,中国“蓝盔”累计发现、排除各种地雷及未爆物近万枚,创下扫雷“零伤亡、零事故”和“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优异成绩,中国扫雷分队创造的“水压介质爆破分解地雷法”“分层交叉定位法”等4项技术均被写进联合国扫雷作业标准。多个国家的维和官兵先后前来学习扫雷经验,安南和潘基文两任联合国秘书长亲临雷场一线看望扫雷官兵,“中国扫雷”已成为分队闪亮的名片。

    推荐访问:无畏 勇为 讴歌 以勇为主题作文600字(讴歌抗疫英雄英勇无畏) 以勇为主题的作文600字(讴歌抗疫英雄的英勇无畏) 以致敬抗疫英雄为主题的作文800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