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医学免疫学》学习提纲

    时间:2021-05-07 13:32: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医学免疫学》学习提纲 医学免疫学学习提纲 1、现代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其目的是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免疫的本质:识别自我,排斥异己)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见表)

     免疫功能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 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及毒素作用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免疫稳定 清楚损伤、衰老、变性或死亡的细胞 免疫失调、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防止细胞癌变持续性感染 恶性肿瘤或持续性感染 3、免疫系统的组成:器官、细胞、分子三个层次 4、中枢免疫器官:主要指哺乳类动物的骨髓和胸腺;骨髓是 B 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官;胸腺是 T 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系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中 B淋巴细胞占 55%,T 淋巴细胞占 45%)、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扁桃体。

     5、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以及 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

     阳性选择(胸腺):单阳性,MHC 限制性:表达 TCR-CD3

      阴性选择(胸腺):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阳性选择(外周):同时表达 mlgM 和 mlgD,对外来抗原高亲和性克隆,表达 BCR-CD79a/b(BCR-Igα/Igβ)复合体。

      阴性选择:(骨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MHCⅠ类分子特异性识别 CD8+T 细胞,MHCⅡ类分子特异性识别CD4+T 细胞。

     6、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

     7、抗原:通过与 T、B 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因此激活 T、B 细胞的免疫活性物质。通常以单克隆方式激活 T、B 细胞。分为完全抗原(细

     菌),半抗原(免疫适应性)如小分子药物,载体(使半抗原成为完全抗原的物质)如大分子蛋白质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与免疫应答性)

     8、抗原的两个基本功能: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原动力。

     ‚免疫反应性: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抗原的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的首要性质,是决定免疫原性的首要物质基础,异物包括①异种物质②同种异体物质③自身抗原 一定范围内,分子量/化学结构↑,免疫原性↑(判断题)

     抗原的特异性:(专一性、针对性)

     ①免疫原性的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性 ②反应原性的特异性 9、(一)抗原表位:也称抗原决定簇 AD,是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抗体及 TCR/BCR 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抗原分子表面,特殊化学基团:氨基酸残基、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二)T 细胞与 B 细胞表位 T 细胞表位位于抗原任意部位,抗原必须经 APC 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 MHC 类分子结合,才能被 TCR 识别 B 细胞表位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无需 APC 加工提呈,可直接被 BCR或抗体特异性识别

     (三)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 有相同或构型相似的抗原表位称共同抗原表位 具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概念:虽然一种表位决定一种抗原特异性,但有时也会出现某些抗体不仅与其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也可与一些非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现象,此种现象被称为交叉反应。异嗜性抗原是发生交叉反应的基础。

     10、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激活 B 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 Th 细胞分类: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此类抗原激活 B2 细胞产生抗体需要 T 细胞的参与。完全抗原,兼具 B\T 细胞表位。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此类抗原刺激 B1 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 细胞的参与。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新生儿溶血症;Ⅱ型超敏反应)ƒ 自身抗原

     异嗜性抗原:不同物种之间,抗原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这种抗原叫异嗜性抗原.(如:链球菌上的 M 蛋白与人体心肌/肾小球基底膜细胞上的成分)。

      11、免疫球蛋白(Ig):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的总称 免疫球蛋白有分泌型(抗体)与膜型(BCR)

     12、可变区:在 IgH 链和 L 链近 N 端,其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称可变区(V 区)。重链和轻链的 V 区分别表示为 VH、VL。VH、VL 功能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

     高变区(HVR 区):靠近氨基端,又称互补决定区(CDR)、CDR-AD(抗原决定簇)是抗原抗体分子空间结构互补结合的分子结构基础。

     铰链区:位于恒定区之间 ①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 ②有利于抗体分子与抗原表位结合 ③有利于暴露补体的结合位点,对蛋白酶敏感

     13、Ig 功能区的功能:①VH、VL 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CH、CL(恒定区)具有同种异型遗传标记 ƒIgG 的 CH2 和 IgM 的 CH3 具有补体 C1q的结合点;与 IgG 通过胎盘有关。④CH3/CH4 具有多种细胞 Fc 受体结合的功能。

     14、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片段)

     水解片段

     断裂位置

     断裂碎片

     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Ig 铰链区二硫键连接的两条重链的近 N 端处 两个 Fab 段和一个 Fc段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Ig 铰链区二硫键连接的两条重链的近 C 端处 一个 2F(ab’)片段和一些无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片段 pFc’ 15、研究免疫球蛋白酶解片段的意义:阐明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用于制备免疫制剂和医疗实践(马血清抗毒素经蛋白酶处理后可降低超敏反应发生)

     16、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不同免疫球蛋白通过其 Fc 段与多种细胞表面的 Fc 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抗体生物学作用:

     ㈠非受体介导生物学效应主要表现为:中和作用‚激活补体系统 ㈡Fc 受体介导生物学效应主要表现为:

     调理作用 IgG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ADCC 作用【ADCC 作用: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免疫球蛋白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特异结合后,通过其 Fc 段与带有FcR 的细胞毒性细胞(如 NK 细胞)结合,激活这些细胞毒性细胞,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名解)】

     ƒ 介导 I 型超敏反应作用 ④跨细胞输送作用 1、IgG 通过胎盘 2、跨越黏膜 ⑤免疫调节作用 17 免疫球蛋白的双重特性:抗体活性和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18、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㈠IgM :�分子量最大的 Ig�最早出现的 Ig③初次应答的主要抗体④传染病的早期诊断⑤mIgM 是 B 细胞抗原受体⑥半衰期约五天

     ㈡IgG:�最常见、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23 天)的免疫球蛋白�唯一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 ㈢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为单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分泌型 IgA(sIgA),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是机体黏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

     ㈣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半衰期最短、介导 I 型超敏反应 ㈤IgD:骨髓中未成熟的 B 细胞仅表达 mIgM,成熟的 B 淋巴细胞同时表达mIgM 和 mIgD。

     20、单克隆抗体: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产生的抗体。

      多克隆抗体:由不同 B 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抗原物质中多种抗原表位的抗体混合物。

     21、BCR(mIg)B 细胞表面的膜型 Ig,即为 BCR。其可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获得 B 细胞活化的抗原刺激信号;是 B 细胞活化信号(第一信号)的结构基础。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意义:B 细胞的主要标志,成熟 B 细胞主要表达 IgM 和 IgD 22、补体:在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具有酶活性,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使细菌溶解,这种血清成分称为补体。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一,C3 含量最多。

     (1)经典激活:识别(C1 裂解)激活(活化的 c1s 依次酶解 C4 C2→C3 转化酶,酶解 C3→C5 转化酶)膜攻击(C5 结合 C5 转化酶→C5a 和 C5b,C5a 释放,C5b 依次结合 C6、C7,形成 C5b67、C5b678 即 MAC,C9)完成溶解 (2)MBL:MBL 首先依次与甘露残基、丝氨酸蛋白酶(同 C1p)结合,可水解 C2C4,形成 C3 转化酶,其后与经典途径相同 (3)旁路激活:不需抗原抗体复合物启动,由细菌、革兰阴性菌等启动。首先 C3b 与菌体(B 因子)结合,被 D 因子裂解形成 C3 转化酶,其后同经典途径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特征比较。见表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MBL(凝集素)途径 旁路途径 主要激活物 免疫复合物 细菌甘露糖残基、 细菌脂多糖、酵母

     MBL 多糖等 参与补体成分 C1-C9 MBL,丝氨酸蛋白酶(MASP),C2-C9 C3,B,D,P 因子 起始成分 C1q MASP C3 C3 转化酶 C4b2b C4b2b C3bBb C5 转化酶 C4b2a3b C4b2a3b C3bnBb 生物学作用 参与适应性体液免疫效应,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机制,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参与固有免疫,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离子依赖性 钙离子镁离子 钙离子镁离子 镁离子

      23、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①.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可使细菌和细胞溶解破坏

     ②. 调理吞噬作用。补体裂解产物 C3b/C4b 与相应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的作用

     ③. 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C3b/C4b 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血红细胞或血小板结合,则可形成大分子复合物,此即补体的免疫粘附作用。免疫粘附形成的大分子聚合物易被吞噬清除,在抗感染免疫和清除免疫复合物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④. 炎症介质作用。趋化作用出现过敏症状。

     ⑤. 免疫调节作用。

     24、细胞因子 (CK)是由细胞经刺激后合成、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自身或邻近细胞。

     功能①调节细胞生理功能②介导炎症反应③参与免疫应答④组织修复等多种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和糖蛋白。

     根据功能命名为:

     白细胞介素 由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非免疫细胞分泌

     ①调节细胞生长、分化②促进免疫应答③介导炎症反应 干扰素 :病毒干扰素诱导生剂作用于细胞后产生具有干扰病毒复制,抗肿瘤和参与免疫调节功能的糖蛋白。

     Ⅰ型(IFN-αβ)抗病毒,抗肿瘤。Ⅱ型(IFN-γ)参与免疫调节。

     肿瘤坏死因子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NK 细胞和 t 细胞分泌

     (TNFα、β)抗肿瘤作用、促炎症反应、致热作用 25、CD 分子概念: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 CD 表达细胞 功能 CD2 T NK 绵羊红细胞受体,与 LFA-3(TC 活化的辅助信号)结合、黏附作用 CD3 T 将信号转导至细胞内 CD4 T 亚群 部分 B 与 MHC-Ⅱ类抗原结合,黏附,信号传导,HIVR

     CD8 T 与 MHC-Ⅰ类抗原结合,黏附,信号传导

     26、 黏附分子概念:(AM)是介导细胞或细胞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是跨膜糖蛋白以受体和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功能:①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②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作为辅助受体和协同活化信号使 T 细胞活化,同时参与其分类)

     ③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27、人类:MHC→HLA 复合体(位于人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编码 HLA抗原

      小鼠:MHC→H-2 复合体(编码基因定位于小鼠第 17 对染色体上)→编码 H-2 抗原 28、HLA 基因复合体的遗传特点:单体型遗传、高度多态性、连锁不平

     衡。

     29、HLAⅠ类分子在结构上分为四个区,其中肽结合区由 α1 和 α2 两个功能区组成。Ig 样区有 α3 和 β2m 构成,α3 能够识别 CD8 分子。

     HLAⅡ类分子在结构上也分为四个区,其中肽结合区由 α1 和 β1 组成。Ig 样区由 α2 和 β2 构成,抗原提呈过程中,该区是 Th 细胞 CD4 特异性识别的部位。

     30、HLA 的临床意义:HLA 与器官移植:移植物存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供体与受体 HLA 相容的程度,即 HLA 各基因点上相同的等位基因数目。通常移植物存活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同卵双胞胎>同胞>亲属>无亲缘关系者。P33. 31、所有的免疫细胞都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髓系、淋巴系等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其中树突状细胞一部分来自髓系干细胞,一部分来自淋巴系干细胞。

     32、固有免疫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Mon、MΦ) NK 细胞 粒细胞 固有样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DC) 肥大细胞 APC 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加工、处理、提呈。

     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专职 APC 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和 B 细胞;非专职 APC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33、适应性免疫细胞:T、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膜分子:

     1、TCR—CD3 复合物,T 细胞以 TCR(抗原结合受体,只能识别 Ag 肽-MHC 复合物,不能识别游离 Ag)识别特异性抗原,CD3 分子则将抗原信号传入胞内,引起 T 细胞活化。

     2、CD4、CD8 分子(TCR 与 MHC-抗原肽识别的辅助受体)

     3、共刺激分子(1)CD28:CD28 与 APC 表面的 CD80/86 结合后,可为 T 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共刺激信号,促进 T 细胞的增殖、分化及 Il—2 的合成。

     (2)CD2: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或绵羊红细胞受体(SRBCR)或 E—受体,可为 T 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促进 T 细胞活化。

     (3)CD2 分子(LFA-2、SRBC 受体\)

     、T 淋巴细胞按生物学作用分为辅助性 T 细胞(Th)、细胞毒性 T 细胞(Tc)和调节性 T 细胞(Tr);按激活状态分为初始 T 细胞、效应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

     34、B 淋巴细胞主要膜分子:1、BCR—CD79a/b 复合物:CDR: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 B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CD79a/b:参与受体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间的偶联 2、共刺激分子和共受体(1)CD40:是 B 细胞表面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的受体,其配体为表达于活化 T 细胞表面的CD154(CD40L)(2)CD80/CD86:

     CD80/CD86 与 CD28 相互作用,为T 细胞激活提供共刺激信号。

     35、CD5+B 细胞称为 B1 细胞,主要参与固有免疫:CD5-B 细胞称为B2 细胞,主要参与适应性免疫。

     36、免疫应答概念:是机...

    推荐访问:免疫学 提纲 医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