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调查报告

    时间:2021-01-23 13:51: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调查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为了解全市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根据省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我们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在三县统计局和农业农村局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在全市 3 个县 9 个乡镇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活动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察看和部门交流等方式搜集第一手资料,依据调研情况撰写了此调查报告,力求在总结马鞍山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基础上,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促进产业兴旺的措施和成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在此次实施乡村振兴如何促进产业兴旺发展情况调研活动中,全市选取了当涂县、含山县、和县 3 个县、9 个乡镇、27 个行政村,发放调查问卷共 100 份。调查对象的构成为:50%的调查对象为乡村普通居民,24%为乡村干部,26%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或规模农户经营者。

     -2-

     (二)被调查村。在被调查的 27 个行政村中,58%的村地形地貌为平原,30%为丘陵和 12%为山区。

     被调查村与乡政府或县政府的距离。54%的村离乡政府(县政府)在 5 公里以内;40%的村距离 6-10 公里;6%的村距离 11-30公里。

     被调查村公共交通便利情况。82%的村通公交站点或招手即停的公共汽车,18%的村不通公交车辆,但村内外路面全部达到了村村通的标准。

     二、产业振兴背景下农村新变化和成效

      1 1. . 产业发展兴旺,乡村振兴考核全省领先

     2019 年,我市编制印发了《马鞍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规划》突破了一产化农业的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新认识、新思路与新举措,从乡村的产业创新树点布局以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围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目标,着力在面上开展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创设,在点上加快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扎实推进并实现了乡村产业创新发展。

     2019 年,在全省 16 个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年度考核中,我市位列第一,产业兴旺的主要考核指标均实现了预期目标,其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4个指标超过2020年计划目标值(见下表)。

     全市产业兴旺主要指标实现情况表

     主要指标 单位 2017 年基期值 2019 年实绩 2020 年

      目标值 指标值 比基期(%)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亿斤 21.4 21.7 1.6 >21 2.农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2.55 3.41 33.7 3.5 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74.4 77.7 3.3 76 4.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 亿元 5.6 13.9 1.48 倍 13 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 万人次 300 725 1.42 倍 600

     我市乡村振兴取得的突出成效得到了广大乡村居民的广泛认可。据调查资料,有 94%的被调查者知晓国家和本地产业振兴政策,有 88%的被调查者知晓本地相关政策。在问及农业产业发展对村民增加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的问题时,有 8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有 7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2 2. . 传统农业因势立业,五大特色产业确立

     据统计资料,目前,我市现有耕地面积262.4万亩,水面107.9万亩,林地 117.1 万亩,属江南丘陵地貌,是典型的鱼米之乡。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市以当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历阳现代农业示范区、运漕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省级现代农业范区为核心的农业园区体系基本形成,以优质粮油、生态水产、特色畜禽、精品果木、精细蔬菜等五大特色产业已经确立,三县“一县

     -4-

     一业”已具相当规模。2019 年,当涂水产、和县蔬菜、含山专业品牌粮食产值分别达 40 亿元、30 亿元、20 亿元,分别占全市一产总产值 26%、13 %、20%,合计占全市 59%。

     3 3. . 二三产业逐步兴起,产业融合增添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大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突破产业融合阻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融合新业态。2019 年,全市第一产业总产值达 152 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 445 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725 万人次,农村产品网络交易额达 13.9 亿元,达到并超越了产业兴旺计划目标值。问卷调查资料显示,乡村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各具规模,被调查村拥有 10 个以上农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经营者占比重达到 33%。其中,一产种植养业占 52.9%,二产农产品加工业占 10.7%,三产的物流流通业占 2.1%、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占 15%、农村电子商务占 8.6%。

     4 4. . 产业兴旺带动收入结构变化、水平提升

     2019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473 元,居全省各市之首,增长 10.4%。问卷调查资料显示,2019 年人均收入超过 2 万元的农户占到 64%,人均收入在 1.5-2 万元的农户占 36%。被调查对象在村里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或规模农户从业的占比重达到 52%,从业报酬收入占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比重为 34%;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比重达到 28%,两者合计占比重达62%,此外还有 36%的收入来自于外出打工。在被问及与 2017

     年人均收入水平相比情况,基本不变的占 34%,增长 1%-20%的占 38%,增长 21%-50%的占 16%,增长 50%以上占 12%。

     5 5. . 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市聚焦长三角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以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现实路径,分类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实施产业扶贫系列“金字工程”,推动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此次调查了解到的当涂县的乌溪镇、护河镇的“金色田园”、含山县的联邦科技公司等乡村创新发展中的经济体、“金菜地”、“金稻渔”等产业扶贫的“金字工程”,是我市乡村产业振兴、转型升级的典型范例。

     ( (1 )“ 一村一品” 示范镇:“ 小蟹苗” 驮来“ 大产业” 乌溪镇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蟹苗养殖起源于九十年代初,经过近三十的发展,全镇蟹苗培育面积达 1.2 万余亩,分布在七房、永保、金庄、南广等村,从事蟹苗培育农户达 3200户,占农业总户数的 50%,蟹苗培育成为该镇农业主导产业。2019 年,蟹苗产值达 1.5 亿元,占全镇农业产值近 50%,从事养殖业及饲料渔药供应、鱼具制造等配套的服务人数达 8000 余人,占全镇劳动力人数的 60%。2019 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9000 元左右,其中来自蟹苗培育收入占 55%,全镇 80%农民住上了别墅式楼房(美称为蟹苗楼)。乌溪镇蟹苗培育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河蟹生态养殖业的发展壮大,成为“产业+”的成功典范。

     -6-

      (2 )田园综合体:助力农村产业转型 马鞍山市金色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坐落于当涂县护河镇兴禾村境内,是国家 3A 级景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五星级农家乐餐厅、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市级龙头企业、马鞍山最美民宿、市级田园综合体等。公司按照分期实施、逐步发展的理念,结合大公圩自然资源,突出江南水乡文化,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产业园将建设成农业景观、休闲娱乐、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副产品销售、中小学生实践教育等六大功能区,核心是“为农增收”。自 2015 年建成以来,综合体始终秉持“绿色和谐,互惠共赢”的思路,积极投身乡村产业转型,为护河镇乃至当涂县的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 (3 )“ 龙头企业+” 模式: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安徽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农林种植、粮食加工与销售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企业。6 年来,建成了5000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和3万吨绿色大米加工生产线,创建了“小河村”牌大米,并通过了有机和绿色认证。2016 年升级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挂牌于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2018年被全国工商联和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公司大力推广“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订单基地”的带动模式,融合“小河村”品牌和“含山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2016 年以来,公司和 9 个贫困村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签订了品牌粮食订单种

     植合同共 3 万多亩,牵头成立了“含山县联邦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带动了 15 家农业合作社、30 多家家庭农场、数十个种粮大户发展绿色水稻种植,在种子、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销售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公司还与大专院校合作,创建现代农业产学研基地和孵化器,逐步形成了种植技术、品种和规模在“长三角”区域的“稻农”优势。

     ( (4 )产业扶贫推动乡村产业全面升级 我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实施了产业扶贫系列“金字工程”、 “种植大户+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经营模式,由贫困村试点到向全域推开,推动乡村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一是升级“ 金菜地” 、“ 绿游游” 特色产业扶贫工程。将“金菜地”、“绿游游”作为我市农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重要内容,聚力打造产业扶贫品牌,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其中,和县加快推进蔬菜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实现了“种一亩菜、脱一户贫”的目标。含山县深入推进 “绿游游”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工程,加快建设“万亩花果园、千户农家乐、百户民宿房”。我市通过实施“金菜地”、“绿游游”工程,每个贫困村年均收入增长 3-4 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 2000 余元。“金菜地”、“绿游游”工程向非贫困村推广实施,覆盖非贫困村 186 个,受益贫困群众达 2 万多人。二是升级“ 金稻渔” 扶贫工程。我市将财政支农资金项目投入和“三变”改革相结合,以贫困村为重点,在全域范围内遴选具备稻渔综合种养条件的村,开展建设一个稻渔种养生产基地,组织一个村集体经济主体与一个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共建利益链

     -8-

     接,带动一批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三个一”建设试点。目前,在10 个贫困村建设了“金稻渔”基地 12 个,带动贫困户 1000 多户,户均增收 800 元。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建成基地 60 个,超过 10万亩,惠及群众 4 万多人。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取得了长足发展,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和认可度相当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

     品牌、规模效应优势不够凸显。我市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产品规模、品牌等效应优势还未形成。调查结果显示:46%的被调查者认为品牌效应明显缺乏,有 40%的被调查者认为市场规模有限,销路难以打开;有 32%的被调查者认为地理位置、交通等客观条件限制了农业产业规模发展,此外还有 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环保成本偏高。此外,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 3 家,龙头企业量不大、规模小、带动力弱的现象还较为普遍。

     2. . 融资困难与投入不足较为突出。乡村要振兴,融资与投入是关键问题。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见效周期长,风险高。从财政投入来说,土地出让收入、政府债务资金等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较低。从社会资本来看,由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 74%的乡村干部和产业经营者认为资金缺少、扩大规模难度大是目前乡村产

     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需要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大力支持。

     3. . 人才缺乏尤为明显。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来支撑,但是优秀人才不愿回乡、不能回乡,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据有关调查资料,当前农村常住居民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92%,明显低于城市平均水平。目前,我市现有各类农业实用人才约 2.3 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 1.7%,分别占乡村从业人员的 2.9%、农业从业人员的 7.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0%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业产业发展缺少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人才,66%的乡村干部和生产经营者急需要得到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帮助。

     4. .。

     改革红利释放得不够。虽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接近完成,但改革成效不明显。主要表现在虽然绝大部分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但仅有少数村的合作社实际运行,而且大多运行程序不够规范。一些村虽有分红,但来源大多是土地流转收入,和村民并未形成紧密型联系,调查结果显示:从集体收益中得到分红仅占 40%。

     四、对策建议

     我市产业振兴的重点是瞄准长三角,抢抓发展契机。合理优化布局,打造长三角有机绿色 “菜篮子”;加强精深加工,创建长三角食品加工的“新高地”;推进农旅融合,建设长三角都市休

     -10-

     闲“后花园”。

     一是要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根据全市优势产业进行布局,突出差异定位和错位发展,分县区、分乡镇、分产业规划安排和梯次推进。大力推进市级以上各类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与扶优扶强工作,以“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布点,打造产业强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二是要发展品牌农业、园区农业、电商农业。实施特色农业品牌创建行动,鼓励企业创建“三品一标”、驰名商标。重点打造含山大米、和县辣椒等地理标志产品和食宝含山、当涂姑溪河等区域公共品牌。实施农业园区升级行动,推动农业园区转型升级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优化升级农村电商行动,加快构建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电商乡村服务站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体系。

     三是以要素保障为突破口,完善产业兴旺制度保障。

     一是解决“ 地”。

     的问题。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用地难。要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盘活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的保障力度。

     二是解决 “ 人 ” 的问题。要推动 “ 人才入乡 ” 。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制定落实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三是解决 “ 钱 ” 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强化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引导

     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要优化招商环境,引导更多社会资本积极投向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促进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农村社会经济事业全面进步、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和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奋力谱写我市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推荐访问:兴旺 调查报告 振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