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1-07-17 16:01: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kcg/xkcg201402/xkcg20140231-1-l.jpg
      摘要: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分析《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调研结果确定教学项目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分别讨论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方法,以期对同类院校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植物造景;项目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6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项目课程的《植物造景》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57201325)的科研成果。
      《植物造景》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岗位平台课。该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具有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来创作植物景观的能力,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等诸方面综合考虑植物造景设计的方法,这些都是景观设计师岗位和助理设计师岗位的基本要求,因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以江苏省内应届艺术类高中毕业生为主,江苏省内的生源占90%以上。学生就业也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一带的大中型城市。
      1.学生学的问题。
      (1)相关知识储备不够,综合应用能力不强。我院在开设《植物造景》课程以前没有开设《植物学》、《植物栽培养护》等相关课程,因而学生的植物类知识储备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学习该课程前对植物类相关知识,尤其是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文化涵义等方面的储备不足,设计时往往考虑不充分,无法灵活运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同时,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不能及时掌握环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行内最新的信息和动态,对相关的造景设计理念、构思等了解较少,文化基本素养薄弱。[1]
      (2)空间想象力欠佳。我院在开设《植物造景》课程之前开设了《手绘表现》的课程,加之艺术类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表现能力不俗。但空间想象力不足,只能表现平面的、层次少的空间,对于各种复杂空间类型不能融会贯通。
      2.教师教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问题。《植物造景》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有课堂式教学、现场教学和设计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实践性教学也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教师成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地学习,没有主动记笔记,很少进行实测、绘图和分析,导致学生养成看而不观察、不分析的不良学习习惯。
      (2)缺少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我院还没有确定的《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基地,只能采用以“多媒体+公园参观”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对丰富的植物景观产生更多的想象。大多数城市公园的植物没有标牌,不能有效展示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方面的知识,学生看到景观时无法认识植物种类。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加缺乏动力。
      二、专业调研与课程定位
      1.教学项目选取的依据。根据当前高职教育对象的特点,以严格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任务”为主线,以“行动”为主题,通过“序化”、“简化”、“例化”来处理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必备知识与拓展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达到整合项目课程内容的目的。[2]从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充分研究和认识专业对课程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紧密联系专业需要。特别注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以必须和够用为度的特点,内容上力求简明扼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尽量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方法上力求互动高效,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突出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使项目基本覆盖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兼顾项目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积极投入的愿望。
      2.教学项目设置。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根据实际需要及由简入繁的原则,最终确定了以下三个项目:园林植物认知、小环境植物景观设计、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基本覆盖本课程要求的全部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
      3.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设置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按照环境艺术系教学进程安排32个学时讲授,2个学分。该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本,以素质和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任务驱动法组织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即知即行,手脑并用,使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的实践活动过程。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以下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见表1。
      三、教学实施过程
      1.实施方法。
      (1)项目一:园林植物认识。本项目安排8课时,采用实地教学的方法。由于我院缺少专业的实习基地,因而选择宜兴有代表性的公园、广场等绿地认识植物。抛弃以往在多媒体通过植物图片展示的方法,采用实地认知的方法;抛弃以往采用植物学上的从纲—目—科—属—种到生态习性再到园林用途这样的讲解方式,直接从园林用途入手,把植物最佳的观赏特征直接告诉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来了解生态习性。例如,以紫薇为例,它的显著的特征是树皮光滑,又称“无皮树”;第二个特征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树干会抖动,又称“痒痒树”。学生会主动用手抓树干验证这些特征,通过这些显著又有趣的特征来认识植物会记得更快、更牢。
      (2)项目二:小环境植物景观设计。本项目安排12课时,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通过小环境植物景观设计的学习掌握与景观设计相关的植物特征:植物的体量、植物的外形、植物的生活型、植物的质感、植物的色彩与季相、植物的味感与声觉艺术等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原理。抛弃以往介绍园林植物观赏特性、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理和艺术法则及各类绿地配置要求的做法,因为单纯地讲解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也难以记忆和理解,基本上是教师讲过之后,学生就忘得差不多了,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中结合校园环境和宜兴市的园林绿地类型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解水边植物配置的原理时,展示一些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竹海等水边植物造景的图片来介绍如何进行水边植物的配置;学生再利用课余时间到场地参观。通过教师讲解和亲身感受,学生对水边植物配置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深刻的印象。

    推荐访问:课程 教学改革 高职 造景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