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浅析大学礼仪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时间:2021-07-14 00:05: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乃礼仪文明之邦,现在很多方面都涉及到礼仪。但是道德为重中之重,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道德的好坏是不是由礼仪的好坏来决定,文章针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社交礼仪;道德建设;传统道德教育
      
      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礼仪修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文明意识、行为规范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提高的目的。
      
      一、道德的认识与理解
      
       (一)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礼”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道德教育是放在首位的,即“传道、授业、解惑”,而在道德教育中,又尤其重视礼仪教育。人们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应当是一个懂礼的人,应当彬彬有礼。礼仪不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良好的礼仪来自于学习,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们十分重视“礼”的教育,早在西周时期,礼仪就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不仅劝说当政者“为国以礼”,而且把“礼”作为孔门私学的重要内容。他们强调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养成习惯,做到体貌兼习,文质彬彬,举止与表情一致,行为美与心灵美相统一。
       (二)现代道德教育中的“礼”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更加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中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这项活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1年,党中央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二、大学礼仪的概述
      
       (一)传统的“礼仪”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因此,礼仪是社会典章制度、人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合。它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却时刻影响着我们自身与周边的人。一个注重礼仪的社会,就是一个注重轶序的文明社会。礼可细分为礼仪、礼容、礼貌等。礼仪是行礼的仪式,不同的礼要通过不同的仪式表现出来,所以人们经常把“礼”与
      “仪”联系在一起。礼容、礼貌,是指行礼过程中表现的动作、态度、情感,是礼的外部表现。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场合,礼仪也有不同的含义和内容。大学有自己特殊的礼仪,这就是大学的精神所在,是企业、机关甚至其他教育机构都不具有的。
       (二)礼仪的内涵
      礼仪简单地说,“礼”就是礼貌、礼节;“仪”就是仪态、仪式、仪容。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从古代开始,思想家们就十分重视礼仪观念的传承与教育,《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子曾经对自己的儿子提出这样的教训:“不知礼,无以立”,其授课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当中,“礼”也是居第一位。“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三、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清代思想家戴震所云:“人之异于禽兽者,以有礼义也”《(原善》)。那么,礼仪与道德有什么内在联系?
      1.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道德规范,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礼仪是社会生活中最基础的道德环节,居于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层次。因而礼仪也是评价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之一。
      2.道德是礼仪的灵魂,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以礼待人,按礼行事,正是德行的反映,能够获得他人的尊敬和好感。人们称赞礼仪,是看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讲究礼仪除了注意礼仪的外表形式以外,更要注意道德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和水平。
      3.礼仪可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4.礼仪习惯是道德品质形成的载体。从“礼”和“礼仪”的关系看,实际上是一种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礼”是道德精神,“礼仪”是道德行为。人的道德素质沉淀于内心世界,但它可以通过人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语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他内心的道德世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倾向和伦理精神,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
      总之,道德决定礼仪,礼仪反映、促进道德建设,二者互相依托、缺一不可。因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高校道德建设,既要重视道德理论的学习,也要重视礼仪教育。
      
      四、学生礼仪教育,推进道德建设
      
      (一)礼仪修养在大学生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1.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他们掌握并以基本的礼仪规范去完善自我的行为,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彰显自我的良好气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2.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顺利社会化的前提。社会需要科学文化知识丰富、道德修养良好的文明大学生。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缺乏修养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走向社会的需要,学习和应用礼仪标准,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集丰富文化知识和良好礼仪修养于一身的新人,从而促进自我顺利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3.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有调适作用。通过礼仪教育,指导学生如何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讲究仪表美,使人不断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社交场合小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从而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4.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教育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教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 学会做文明人。礼仪素质教育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礼仪教育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有助于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推荐访问:浅析 道德建设 礼仪 关系 大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