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马克思恩格斯后发国家发展理论的三个维度

    时间:2021-07-10 08:02: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西欧社会发展、东方社会发展等视野,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后发国家发展理论,确立了跨越发展观,人类社会文明形态演进理论、“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理论是其确立的重要前提。西欧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人类文明形态演进、先发国家的渐序发展规律及其对东方落后国家的殖民统治,阐示了跨越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对东方社会发展的考察,确立了跨越发展是后发国家文明形态演进的一种特定方式的历史观定位,明确了跨越发展是跨形态的发展之基本内涵,对当今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跨越发展;后发国家发展理论;转型;交往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5)02-0011-08
      马克思恩格斯的后发国家发展理论,即跨越发展理论,是一个倍受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仍远远不够,且在认识上还存在许多误区。有的把马克思恩格斯看成是单线的社会进化论者,否认马克思恩格斯有跨越发展的理论;有的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发展理论看成是晚年理论困惑的结果;有的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发展理论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跳跃论;有的认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只是马克思个人的主张,恩格斯并不赞成等等。要消解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全面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发展理论,必须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系统考察和辨证分析,从不同维度真正地揭示出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发展理论的真谛及其当代意义。
      一、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视野中的跨越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发展观伴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形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创立时期,也是跨越发展观的形成时期。马克思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恩格斯合作的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在阐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同时,为跨越发展理论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并从这一前提出发提出了跨越发展的一些基本观点。
      人类社会文明形态演进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重要标志,也是确立跨越发展观的首要前提。在上述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考察,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既是量的逐渐积累过程,又是文明形态的依次演进过程。“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把人类文明的发展看成是对前辈的继承和在此基础上逐步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认为不同的历史时代人类文明有其特殊构成,有着鲜明的时代特性,使人类文明的发展显示出阶段性来,是一个既连续,又非连续的世代依次更替过程。而就阶段性来说,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就根据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来区分人类文明的历史阶段,划分为古代、中世纪、新时代、未来社会即民主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又根据异化劳动把人类文明划分为没有私有财产时期、存在私有财产时期、消灭私有财产时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从所有制形式、交往形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第一次把人类文明的历史阶段划分为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共产主义所有制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恩格斯人类社会文明形态演进理论的创立不仅为揭示先发国家的渐序发展提供了历史观依据,也为揭示后发国家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观依据。因为,如果人类文明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积累过程,没有质态的依次更替过程,就不存在后发国家的跨越发展问题。只有当后发国家的文明发展与先发国家的文明发展出现了质态的差异,才有实施跨越发展的必要。正是这种质态的差异形成了人类文明进程的不平衡发展规律,从而导致后发国家的跨越发展。
      “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理论是跨越发展观确立的又一重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依据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从分析社会分工入手,通过对生产与交往互动作用的历史考察,深刻阐明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世界的普遍交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的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事实(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同其他民族的交往;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来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共产主义就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普遍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理论又为揭示后发国家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历史观基础。因为,即使后发国家和先发国家在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质态差异,但后发国家还处于封闭状态,没有与先发国家进行普遍交往,后发国家的跨越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单另进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既然人类文明的发展存在着质态的依次转型,并随之形成了世界的普遍交往,便为后发国家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后发国家就没有理由不采取跨越发展战略。

    推荐访问:恩格斯 马克思 维度 理论 国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