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破窗理论”及其对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的启示

    时间:2021-07-10 08:00: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舞弊行为不仅影响了社会正义和公众秩序,而且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形象。国家教育考试舞弊有如下的新特征:舞弊形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舞弊手段趋于高科技化;舞弊地点从考场内走向考场外,舞弊行为贯穿考试的整个流程;舞弊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舞弊人员从个体走向集团。将“破窗理论”的主要观点与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相结合,有利于更新考试管理理念,从而使有舞弊想法的考生不想舞弊、不能舞弊、不敢舞弊,从而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破窗理论;考试舞弊新特征;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081-03
      国家教育考试包括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级考试,该类考试的特点是参加人数多,社会关注度高。在考试实施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或问题,均将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尤其是考试舞弊事件。认识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的新特征,用新理论来加以指导和防范,有利于增强教育考试的公平性。
      一、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的新特征
      国家教育考试[1]是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确保考试的安全性,是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事。国家教育考试舞弊事件给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考试公平是教育公平之本,考试舞弊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近年来,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现象呈现出以下新特征[1]。
      一是舞弊形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舞弊手段趋于高科技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舞弊行为从抄袭替考、夹带纸条向以传输电子信息为主要手段过渡,考试舞弊产品不断翻新,针孔摄像、无线传导、电子信息、生物仿真、纳米技术等被广泛运用,使舞弊的隐匿性越来越强,使得发现舞弊变得更加困难。
      二是舞弊地点从考场内走向考场外,舞弊行为贯穿考试的整个流程。舞弊行为正从考场内部向考场内外的相互配合、甚至是跨省市考点间的串联舞弊转化。舞弊环节不再只是局限于考试过程中,已延伸成系统化的态势,报名、命题、制卷、运输、保卷、考试、阅卷、登分等各环节都会出现问题,舞弊现象贯穿整个考试的流程中。
      三是舞弊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舞弊人员从个体走向集团。舞弊目的从过去考生单一追求成绩向考生追求成绩与社会追求利益等多元化发展,逐利的枪手、赚钱的团伙与考生一起形成了舞弊的共同体。以赢利为目的的考试舞弊团伙,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地攻击我们在考试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专业化、集团化的舞弊产业链已初见端倪。
      二、“破窗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
      面对国家考试中出现的上述舞弊新特征,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防范理论,建立新的防范机制。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力普?齐巴杜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偷车试验”[3]。他找了两辆外形一模一样的汽车,其中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社区,另一辆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然后,他让人把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汽车的车牌摘掉并把顶棚打开。在人离开10分钟之后,就开始有人偷该车的零部件,三天之内车子已面目全非,完全成了一堆垃圾。而摆放在帕罗阿尔托的汽车,一个礼拜也“无人问津”。然而,当菲力普?齐巴杜用锤子把车玻璃敲了个大洞后,仅仅几小时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车牌被摘掉,零部件也全部丢失。到后来整辆车都被掀翻过来,彻底被破坏了。齐巴杜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本能地去维护它,并自觉阻止破坏行为,使好的更好;反之,对破损的事物,人们不仅会对破坏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会加剧它的破坏程度,使坏的更坏。
      受齐巴杜“偷车试验”的启发,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詹姆斯?Q?威尔逊和预防犯罪学家乔治?L?凯林于1982年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Monthly)上发表了《警察与邻里安
      全:破窗》一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社区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没有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有些人便会因此受到心理暗示去打破更多的玻璃。这样会给人造成了一种社区治安状况无序的感觉,社区治安将日趋恶化。就肇事者而言,其破坏行为或犯罪行为的质与量则会日趋升高。久而久之,居民将会产生恐惧感,对社区警察失去了信心,人们的正义感和社区责任感也会丧失殆尽。在此氛围下,社区犯罪会日益严重。
      从20世纪末开始,“破窗理论”被成功地运用于刑事司法领域和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有关环境、细节、预防、打击等观点,是“破窗理论”的精华部分。“破窗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乔联蓉在《优化环境、关注细节、重视预防——破窗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2008)一文中提出,“破窗理论”是精细化管理的最新成就,从优化环境、关注细节和重视预防等方面入手,可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研究者李吉昌指出,不能轻易出现“破窗人”和“破窗事”,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公正、公开地给予必要的处罚,以此警示全体成员,从而防止出现“破窗”现象,避免积重难返,成疾成患。目前,运用“破窗理论”防范教育考试舞弊的文献还较为少见,值得深入进行探讨。“破窗理论”对于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具体应用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应重视细节,采取打防结合的形式,并且要惩戒有力,以增加考试舞弊者的舞弊成本。
      三、“破窗理论”对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的启示
      “破窗理论”对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优化环境、关注细节、重视预防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提升考试管理工作的水平,确保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性,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创设良好的考试环境,维护健康的考试生态,使之不想舞弊
      考生对考试环境的感觉是非常敏锐的,如果考试环境杂乱,则表明考务管理混乱,就会使考生降低道德操守标准,产生舞弊冲动;反之,如果考试环境整洁肃静,则表明考务管理有方,考生就会自觉规范行为,不作违规之举。从这个意义上讲,考试环境对于规范考生的行为具有重大的意义。

    推荐访问:舞弊 其对 启示 教育考试 防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