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

    时间:2021-06-28 12:02: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提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为民俗学发展创造了契机。我们要通过民俗学的深入研究,更好的传承与弘扬本民族悠久的文化,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袭,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发展;民俗学;软实力
      
      民俗学源自英语的“Folklore”,肇端于19世纪的英国。稽古学者W•J•汤姆斯在1846年,写给《雅典娜神庙》杂志的信中,提出用“folklore”一词来概括这一崭新的学科。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为生活中留存的传统性口头文学(民间文学)和生活方式(民俗)。自此以后,民俗学风靡欧洲。伴随世界一体化浪潮的推进,民俗学逐渐被认可与关注,并成为区域间、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前提,现已经成为世界举世瞩目的学科。
      我国至少从周代就有重视民风民俗的文化传统,从古代典文中可见一般。例如:《山海经》、《诗经》、《风俗通义》、《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荆楚岁时记》等。而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民俗学发展至今已经有90多年的学科历史。肇端于1918年2月北京大学发起的征集全国近世歌谣活动。若以严谨的态度来界定,只能说是最近30多年才发展成熟起来。由最初多学科学者的“业余”爱好,发展成专业的人才队伍;由非正式学科体制发展成为国家学科建制中的一个专业。由庞杂的“民俗研究”进而专业化厘清;由偏重文史的人文学科嬗变为社会科学;由侧重文本分析转向重视实地调研分析;进而剖析社会变化与民俗传统的传承之间文化建构关系。
      现如今,曾经所谓“难登大雅之堂”的乡土文化已经堂皇登堂入室。比如:在民间美术方面,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妪成为国内国际的高等学府的座上宾,为莘莘学子现场演绎乡间淳朴的剪纸等民间技艺。民间美术作品中某些介质可以充分彰现中国元素。“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独一无二的,才是其他民族所无法炮制的。
      一、政治发展为民俗学提供了发展空间
      王缉思老师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中指出,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二个特点是全球范围的宗教势力和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正在复苏。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三个特点是权力中心、财富中心和发展驱动力正在发生转移。第四个核心的特点是国际规则和秩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向来审时度势,密切关注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趋势。中国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仅包括积极的外交策略,经济开放,更加珍视世界各个文明和各种民族文化的思想开放,提倡各个民族间友好平等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哲学、宗教和民族特色。民俗学是中国民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民俗学与民族学的关系很密切,两者都以民族文化为研究主体,在理论上互相辅助、互相促进。民俗学是最能代表中国质朴语言和心声的文化,中国人倡导的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在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架构桥梁促进世界和谐。民俗学一方面充分彰现中华民族的本原文化,另一方面起到连接世界文化的纽带作用。
      美国哈佛的法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3月首先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当今世界各国纵横捭阖,“软实力”无疑成为能在角逐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中国在构建本国文化结构的同时,希望塑造国际形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绵亘千载环袤五洲,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从某种角度来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就是将本国与本民族最珍贵的文化传统,同其他国家和民族分享,在国际上树立国家民族文化符号,并使之成为人类普适价值体系一部分的过程,同时赢得世界各国人民和民族的认同感。与此同时,通过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提高本民族文化素养并与国际接轨,增强本民族文化鉴赏力,从而加强理性选择能力,提高文化判断力。面对文化侵扰才能具有自觉抵制能力。民俗学是涉猎广泛的一门学科,它是品鉴传统文化的镜子,凝聚民族精华的缩影,是能充分彰现本民族哲学内涵与艺术表现的中国本原文化之一。其涵盖范畴广泛,包括物质民俗学;民间美术、民间饮食、民俗服饰、民间建筑,宗教民俗学;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婚丧祭祀、迷信、游戏、民间舞蹈、民族音乐;口头民俗学等;这是民俗学从学术概念到人类文化自觉的反思。加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契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当今中国的经济开放,促进世界文化交融。我们把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奉献给世界,可以丰富世界文化宝库,文化认同必将使得明天的世界更加公正、更加平等、更加民主。同时,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加强。
      二、当代经济日趋国际化、一体化为民俗学发展拓展了空间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会给民俗学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随着时代飞速的发展,旅游民俗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闪耀的新星。中国的民俗旅游萌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繁荣态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民俗旅游恰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面对都市生活的喧嚣,生活快节奏,民俗旅游是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休闲娱乐的“世外桃源”;其民风淳朴,空气清新,是环保时尚的佳境;是人们领略地域文化,陶冶情操,亲近自然的不二选择。再者,民俗旅游业是拉动地方经济的主要策略,农民创收的主要阵地,提升地方乡土文化底蕴的主要途径,挖掘地方潜力的主要法宝。民俗旅游将会成为国民经济主要来源之一。与此同时,民俗旅游业的发展为民俗学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袤空间,为民俗学的生存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民俗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为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壮大提供基础。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发掘了崭新的资源,繁荣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艺术创作借鉴中国民俗学内容
      中国民俗学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创作的灵感。当代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往往自觉不自觉的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创作的滋养。
      民俗是中国本源文化最直接“承继者”。单纯豪放,朴实无华,稚拙粗犷。民间美术作品作者大多不为人所知,凭着淡泊宁静的心态,朴拙豪迈的手法塑造心底的明澈与单纯,自由驰骋的艺术理想再现憨直率真的性情。在今天的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独享那一份宁静淡远。剔除过多的功利与浮华,不同于当下艺术市场聒噪抄作的某些“艺术品”。“书写”摈弃城市喧嚣与浮躁的纯真,他们的作品是快乐的,是天真无邪的。
      正是那份难能可贵的单纯吸引了无数艺术追随者。他们对民间艺术的顶礼膜拜,孜孜以求。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西游记被制作成动画片。民间传说与当下三维电脑制作结合,古今结合,神话与现实结合。
      齐白石是载誉世界的文化名人。他来自民间后来声名鹊起,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家。齐白石早年曾作过农活,学过木匠,从民间画工入手,习古人真迹,学诗文,练书法,游山川,访名胜,终于成就自己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旷世奇才。他曾经说过一句精辟的话“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正是这句话成为中国画追求的美学原则。这句话是艺术境界的最经典的诠释,尤其用来解读民间艺术恰到好处。
      四、国内国际民俗文化盛会是创造业界交流的平台
      举目当下,国内国际的文化饕餮盛会频繁举办,譬如:非物质文化展览,国际木偶艺术节,世界博览会,中国美术馆的农民画展,潍坊国际风筝会,“青海民族民间艺术展览”,天津民间艺术展等,这一系列的国际国内民俗盛会为世界各族人民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国民间手工艺和民间表演艺术,民间口头文化,民风习俗是原始先民和民间艺人在长期的流徙过程中凝练而成的文化结晶,是中国本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除了向大家展示文化大餐之外,内聚了富饶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通过交流、切磋、合作、探讨,取长补短更加完备自身文化体系。促进世界文化共同进步,加强文化融汇,增进民族感情,构建友谊的桥梁。尊重不同国家的民族信仰,民间习俗,是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前提条件,同时对稳定世界形势和捍卫民族文化主权具有战略意义。
      五、民俗学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
      民俗学涉及原始巫术,人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民俗是一个民族的原初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的体现。因此,民俗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生活习惯,是一个民族的本原文化。在民俗文化中最能展现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民俗学通过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与探讨,在传承与弘扬本民族悠久的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袭扰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六、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民俗学发展创造了契机
      当今世界信息化,产业化、商业化、民族化、一体化、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中国若要立足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首先要大力弘扬推介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民俗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阳春白雪”尤可贵,“下里巴人”亦质朴,不尽之美在民间。
      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一方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民俗学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彰现了民族文化精髓。民俗学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源泉,捍卫民族尊严的重要法宝,抵制国际文化侵扰的重要武器。
      
      【参考文献】
      [1] 王缉思.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北京大学学报,2009.1.
      [2] 高丙中.中国民俗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民俗研究,2008.3.
      [3] 英若识,英若诚.大学生现代艺术鉴赏与修养.沈阳出版社,1995.2.1.
      [4] (英)弗雷泽著.徐育新,张泽石,汪培基译.金枝[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9.
      [5] 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出版社,2001.1.
      [6]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民族艺术杂志,2002.1、2、3.
      [7]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
      [8]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间生活.中国社会科学,1994.
      [9] 高曾伟.中国民俗地理.江苏大学出版社,1996.1.
      【作者简介】
      张雪梅(1976.11-),讲师.

    推荐访问:民俗学 社会发展 当代中国 关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