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语文课上的道德教育

    时间:2021-06-20 04:01: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文明的精华,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一、课前导入语的“精雕细琢”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精妙的导入语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更可以给学生真实的体悟。
      有一个聪明但不爱读书的男生在一次长谈中跟笔者讲:“老师,不是我不想读,只是中考时我想上职高,而父母坚决不许,那我就跟他们赌上了。”这个学生说话时对父母仇视的神情一直萦绕在笔者脑中。对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备课时,看到清兵卫的爱好被扼杀,就想利用这个教育契机引导这名学生。于是对导入作了如下的编排:你在小时候有过怎样的爱好?如何发展的?现在回头想想,如果让你发展你曾经的爱好,你觉得你会凭借这个爱好闯出一片天地吗?笔者先随机叫了几位学生,然后有意问起这个学生。他若有所思,缓慢地说:“或许每个孩子在某个阶段都有过幻想,这个幻想如果适合自己或许可以实现,或许也只是幻想。回忆我初中时的理想,也仅仅是个幻想吧。”虽然这样的导入设置不能让他彻底释怀,但至少会有所改变吧。
      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有育人的责任。面对精彩纷呈的范文,设一个“精雕细琢”的导入,于有形之中见无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道德教育就是一件可喜的事了。
      二、课文解读时的“鞭辟入里”
      时代在发展,思想也在变化,现在的高中生对前人推崇的精神会有质疑,也会有不屑,他们对社会生活现象更感兴趣,更想像大人一样对这些现象、问题作出个性化的评论。在教学过程中,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若能贴近学生的认知和时代的特点,教学的效果就会“突飞猛进”,学生的思维也能得以提升。
      《直面苦难》这篇文章如果不精读,容易流于肤浅,只就苦难需要直面,需要坚强或高贵地站立于世而展开讨论,学生也会敷衍地配合说苦难好,但其实内心却一片茫然。这种教学过程必然仅仅是在“肢解”课文,违背了陶行知提出的“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的理念。这是一种游离式的教学方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学生明确面对苦难应有的态度后,就周国平先生提出的“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的观点展开了直击心灵式的讨论:我们实际上不希望苦难降临于自己身上,但中国人却喜欢美化苦难,原因何在?从而揭示出美化苦难的社会深层原因:公众的美化苦难,会把一切需要解决和改良的问题都转化为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而忽视了其背后的制度缺失。这样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能接受的角度去挖掘苦难背后的深层内涵。学生对于这个带有强烈时代性的问题充满了兴趣,讨论得很激烈,思考得也很深入。
      教材的解读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既能深入挖掘,“鞭辟入里”,又能联系学生和社会,既达到了思维提升和思想深刻的目的,又渗透了道德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三、课后作业的“警钟长鸣”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或许学习的效用并不像以前那样为家长、学生所推崇了。他们所需要的可能是拿到一个社会认可的文凭。但学习不仅仅是拿文凭,更多的是知识的拓展、思想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只是这种教育在学生当中不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是“一潭不起任何涟漪的死水”。如果能用好教材,布置好作业,让作业代替教师的苦口婆心,或许是一种创新。
      《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从略读中,学生都能感觉到这是一位有趣的、热爱生活的人,更是一位国学大师,也能对这位大师表示敬佩。但学生除了此点,没有感悟,更没有切身体味。面对这样的“一潭死水”,教师怎样因势利导就显得重要了。所以,笔者课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把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按照从浅到深的原则概括,然后谈谈你想做到他的哪一层面,如何做到。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到,他们概括得很准确:首先金岳霖先生是一位有趣的教授,然后金岳霖先生是一位真诚、直率、天真、有学问、热爱生活的人,最后金岳霖先生是一位平易近人、重情重义、对学生有爱心的大哲学家,更是一位有着好学、乐学、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的国学大师。可喜的是通过这一概括,学生意识到了对文章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要看到深层意蕴,在看似平淡的人物身上有着令人可敬可佩的品格。然后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到了我们对于大人物不应只是高山仰止,而应该见贤思齐,任何的成就都是小细节积累的结果,任何的大师都是小爱心汇集的平凡人。
      语文课后作业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仅是对课堂所教知识的巩固,更是一种对课文的重新解读和对人文精神的探究。因此,教师要布置好每一堂课的课后作业,让作业成为构筑精神长城的一块块砖石。
      四、作文天地里的“言为心声”
      现在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上有些不理智、偏激甚至错误的言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学生。这种影响反映在作文中就是思想偏激、思维幼稚化。高中生思维的“低龄化”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强调的思想健康、立意深刻是背道而驰的。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以“曾经、现在、未来的方方面面总有无尽的不完满,你怎样面对”来作文。面对这样的话题,就有学生以“仇恨错乱、消极沉沦、愤世嫉俗、逆来顺受”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不完满。因为他们觉得网络新闻中不乏这样的人,也不乏这样的事,更何况新闻中充满戾气之人的行为又或许夹杂着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的背景。纵然有课堂上的谆谆教诲,也抵挡不了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触摸和探寻。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在作文审题中提升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抒发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而这种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正需要教师能设置与现实紧密联系的作文题,正需要教师点拨学生去正确触摸和探寻这个复杂的世界,正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地在下水作文中展现自己“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榜样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母语和人文精神的基础,语文学科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若能处理好教学的每一环节,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因势利导,高效课堂教学就不单单是应试教学的目标,更可以是素质教学,尤其是道德教育的“战利品”。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鄞州鄞江中学(315151)

    推荐访问:论语 道德教育 课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