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如何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大德育网络”

    时间:2021-06-17 08:01: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育人”应以育德为先。一切教育归根到底是“德”的教育。
      处于求知、成长中的青少年,受其年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心理水平,行为模式、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其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模式具有易反复、善变的特征,从而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果难以巩固和顺利发展。
      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学校德育系统性,使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为教育主体服务,根据我校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大德育网络”(后简称家校社)不失为尝试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理论思考
      
      1.学校教育是学生个体获得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
      学校德育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组织的严密性、教师的专业性、教育目标的确定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教育组织形式的固定性,但是正是这样的优点,在另一方面成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及针对性的制约因素。比如说,我们的教育手段、教育方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所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德育工作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家庭教育具有很明显的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全面性
      与学校德育相比,家庭教育在以下几方面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全面性。
      (1)启蒙性。我们的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是有区别的,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在家庭中生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
      (2)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大得多。
      (3)感染性。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除了理性,还有很强烈的情感性。所有的教育情感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强烈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也包含情感性,但相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就比较弱。
      (4)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3.社区教育是全民的、终身的教育,具有多样性、开发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社区是由在一定区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社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大众普遍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事情,学校成为游离于社区的教育实体。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其中的不足。相比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社区教育是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多元化。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家庭、社区的任何一方是不够的。要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一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4.德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要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方法,着力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第一环境”。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关系。首先加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和互动。从学校方面看,学校应该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和科学技术的传播源;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必须包含社区服务的内容,让学生对社区生活和社区环境有一个基本认识;从社区方面看,社区作为外部环境,它为学校提供发展背景,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区应该在促进教育社会一体化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社区问题影响着学校的育人功能。重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要把学校社区化和社区学校化作为社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所谓学校社区化是指学校向社区开放。学校的经营理念、教育内容、活动设施和人力资源等允许社区人士的参与,教育的对象包括社区全体居民。此外,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应延伸至社区本土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所谓社区学校化是指整合社区资源,尤其是学校资源,使学校、社区活动和社区环境相互交流和开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社区的全部成员,无论老人、妇女或儿童,都能在学校和社区中享受各种资源。通过彼此互动凝聚社区共识,能自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素质,促进社区发展。
      
      实践探索
      
      1.学校注重德育队伍建设,拓展德育工作内容与形式,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强化德育工作的首位意识,要求全体教师要有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意识。年段长、班主任是德育骨干,带动科任教师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1)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注重德育骨干培训,注重德育工作经验交流
      坚持年段长、班主任例会制度,进行工作布置和反馈;德育理论学习、研讨,邀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优秀班主任介绍班级工作经验,对我校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认真总结和推广,征集老师们写的德育论文进行汇编,有力提高了德育骨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政教处坚持编印“德育工作通讯”,通报学校德育工作和活动情况,表扬好人好事,转载有关德育研究文章,供教师学习参考。政教处鼓励班主任研究“身边事”,反思自己的工作,坚持连年出版《德育工作论文(案例、反思)集》,评选优秀论文(案例、反思),极大地提高了德育队伍的科研水平。
      (2)完善班主任的量化考核和年段德育工作评比制度
      修订《松柏中学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第四稿)》,强化各班财产、公物的管理。在初中实行德育评比“星级班级”,在高中改评选“文明班级”为申报“文明班级”评估验收,调动各班级创文明班级的积极性。加强过程考核,对班主任的考核更加公正和科学,这一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各班日常行为规范的改进。
      (3)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对新班主任培养
      加强新班主任工作的培养和指导,指导年轻班主任逐步熟悉班主任工作。在新教师培训会上,让新教师详细了解我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班主任工作的有关要求。在实际中,以开会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几年运作下来,新班主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4)学校德育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改进学校德育的内容与形式。以培养健康人格为重点,开展“自尊、自信、自豪、自主、自律、自强”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在家庭生活、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推荐访问:德育 构建 网络 一体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