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大学生恋爱失德问题探析

    时间:2021-06-16 00:01: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大学生谈恋爱在大学校园已成司空见惯的事,不足为奇,但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已超出社会道德的底线,对本人和社会均产生了不良影响。只有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修养,使其加强自律,同时改进道德教育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恋爱失德的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失德;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9)04-0112-03
      
      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和成熟,他们就自然产生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关注。恋爱是指主体为获得爱情而具体实施的感情和行为,它是培植爱情并实施爱情的过程。爱情不同于与其他的人际关系,它在情感和行为上都有着自身的特性,因此把握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大学生恋爱以及由恋爱失德引起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研究大学生恋爱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恋爱失德的表现
      大学生恋爱在高校校园已司空见惯,其大部分行为是正常的、健康的、适度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己超出社会道德底线,对本人和社会均产生了不良影响。
      1.亲昵过分,肆无忌惮
      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有些是兴之所至,不分场合:校园马路上,勾肩搭背;花前树下,搂搂抱抱;楼道走廊,激情接吻;自习教室,坐怀送情;花园草坪,相拥而卧。更有甚者,校外租房,俨然夫妻。他们抛开应有的矜持与含蓄,投入大胆,肆无忌惮,忘乎所以,招摇过市,旁若无人。这些毫无约束的示爱方式,不仅有损于自身的人格,而且会影响社会风气。马克思曾指出:“真正的爱情表现在恋人对他们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是羞涩的态度上,而绝不是随意流露热情而过早的亲昵。”[1]
      2.只求经过,不管结果
      在当代,部分大学生已经把恋爱当做弥补心灵空虚的重要手段。他们信奉“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有些大学生更把谈恋爱当做实验,为将来谈婚论嫁积累经验。更有甚煮,推崇“契约式恋爱”,在校园里卿卿我我,甚至于在校外同居,而毕业后“友好”分手,按“条约”不再牵制对方。2004年,上海某大学女生在校内贴出“招租男友”的广告,答应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要求对方以该女生男友的身份陪她购物、会友、美容等,还列出男友的相应条件[2]。这已明显超出了“恋爱”的范围。这种与爱情的纯洁性格格不入的行为,只能算是“男女关系”的一种变异形态。
      3.急功近利,不择手段
      大学生中不少人好逸恶劳,把爱情当工具,追逐个人利益。目前大学生傍大款、娶富婆的情况已屡见不鲜。他们用青春换财富,拿肉体换金钱,用结婚证换护照。有些女大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竟甘愿沉沦,当三陪女,做情人。有的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和利益,甚至违法乱纪。云南大学漓江学院女大学生张超为了钱财,竟伙同男友杀死其富商情人并分尸,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3]
      4.有爱及性,无须婚姻
      部分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希望能在性行为中获得情感的慰籍和生理上的满足。他们置传统的婚恋道德于不顾,认为性是男女双方的私事,只要彼此相爱,性行为不涉及欺骗、利用、强迫等一般道德要求,都是可以接受的。在他们看来,婚前性行为无所谓越轨。性行为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不应该附加任何道德的意义,婚姻不应成为性事的道德桎梏,传统性道德是虚伪的,只要有爱的性行为就是道德的[4]
      
      二、大学生恋爱失德的原因
      1.个性扭曲,攀比炫耀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即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处于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阶段。由于脱离了父母的监管,生活空间扩大,大学生的独立感、成人感增强,注重自我形象,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关注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位置。相当一部分人自我扩张,张扬个性,求新,求异,求变,往往真伪不辨,是非不清,产生偏激行为。一些学生视艰苦奋斗为寒酸,把浪费奢靡作为时尚,视勤奋敬业为不懂情调,把作弊抄袭当机智,视放荡不羁为个性,把遵纪守法当做保守,视好逸恶劳为潇洒,把游戏人生当新潮。颂俗贬雅,颂奢贬简。他们把在校期间是否恋爱、是否拥有异性朋友作为魅力、能力大小的标志,以大学期间试婚为前卫,相互攀比,彼此炫耀。当他们发现在实际的道德和期许的道德、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心理上的失衡导致不少人甚至将恋爱演绎为“乱爱”、“做爱”,以至于有些学生因自己是“处男”、“处女”而感到羞耻。这种超越规范、失去标准、失去内涵的恋爱观是大学生恋爱失德的主观原因。
      2.社会转型,权威瓦解
      在传统的社会中,道德规范以其权威性领导、示范、引导、凝聚、约束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在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使两者之间难以有效衔接,对传统道德的怀疑、诘难、挑战、反叛,导致了权威的瓦解,形成了信仰的“真空”,伦理和道德的约束趋于松懈,是非善恶标准出现扭曲。失去内心约束的个人,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完全无所顾忌[5]。而道德的缺失“是人们的原生欲望未能受到理性规范和控制,由极度压抑、收缩,到极度放纵、膨胀,导致了普遍的行为失范”[6]。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心理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难免在恋爱过程中失德。
      3.贪图享受,及时行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多元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颇感困惑。一方面,大学生摒弃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和安贫乐道等价值观,出现了一些适合市场经济的新的价值观,如效益观念、风险观念、平等观念以及敢破常规、张扬个性、积极进取、永不满足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引发的拜金主义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得一些大学生丧失了道德人格。性解放、性自由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道德观念,弱化了大学生的性道德信念,导致性道德对个人的行为失去应有的约束,从而使恋爱的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失,甚至“脱轨”,从而忽视性道德责任,追求肉欲至上,及时行乐。
      4.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家长受科学主义的影响,只重视孩子的生活、学习与升学,忽视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培养,对子女的婚恋观念缺少正确的指导,往往采取回避或提出不恰当的限制的要求,从而使子女在成长中很难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高校德育只讲理论和范畴,忽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只讲大道理,不涉及身边的平凡具体的事情。对大学生的恋爱,高校一般采取不提倡、不制止的态度,极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有些学校只是在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时,才象征性地搞几个宣传画板,或向学生发放一些安全套,基本上不涉及婚恋道德教育。学校对恋爱的消极态度,使大学生误以为学校、社会已默许了他们的自由恋爱甚至同居,性是自己的权利,与他人与社会无关,只要注意性安全即可。但是当学生一时冲动犯下错误时,学校又往往采取简单的“不教而诛”的办法加以处理。
      5.道德形象缺位,道德力量缺失
      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提高,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实现的,还需要有示范和表率作用来影响。模仿是人类学习的基本形式,榜样则是模仿行为产生的关键。党政官员、文艺体育明星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公众人物,他们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享有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乃至某些特权,并非一般公民所能比拟,客观上成了大学生效仿的偶像。但是,近年来一些高级官员长期出入娱乐场所,生活上奢靡放荡,婚外恋,包养情妇,嫖赌逍遥,屡见报端;体艺明星、社会知名人士行为放荡不羁,道德水平低下……这些都严重影响党和国家机关的形象,冲击社会公认的良好风气。公众人物的堕落引来一片惊呼,榜样的欠缺使大学生无所适从。社会道德形象的缺位和道德力量的缺失是使大学生恋爱失德的一个重要原因。

    推荐访问:探析 恋爱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