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蘑菇现象”:优秀教师团队的生态研究

    时间:2021-06-15 20:03: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优秀教师团队进行研究,形成对优秀教师整体的普遍认识;揭示优秀教师个体、团队的互动关系;分析影响优秀教师团队成长的相关因素,探索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新生代优秀教师团队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助于促进产生当代优秀教师团队。
      关键词:优秀教师;蘑菇现象
      无论在森林、草原、山丘和平原,还是在人工菇房,五颜六色的蘑菇,喜欢聚集一起,长成团、簇、丛的生态,姑且称之为“蘑菇现象”。在优秀教师团队成长的社会实践中,也有着类似的“蘑菇现象”。优秀教师团队的“蘑菇现象”,指的是优秀教师团队高度聚集在某个特定时段和地段的现象。
      一、优秀教师团队的生态基础
      乐群,是人的一种本能。人之所以形成团队,出于人的两种基本需要,一是工具性需要,是指人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以完成那些不容易单独完成的工作,或者抵御侵犯以获得保护和安全感;二是表意性需要,是指人需要借助团队的氛围以实现情感欲望,获得情感支持和自我表达的机会。教育生态系统中,每个个体都以自身的历史、目标和气质进入互动共享的教育情景,以不同方式参与交互作用,产生复杂而微妙的教育效果,正如古人所说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结成团队后,由于频繁交往而互动,形成团队之共性,一如休谟所说的“人类的心灵是很富于模仿性的。任何一群人经常交往而不互相濡染、不互相感染彼此的善恶,是不可能的事[1]。”
      独处,又是人的另一种心理需要。人总是希望独立思考,企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独占鳌头。“群”与“独”反映了出自人本能的两种心理需求,体现了人的求同与求异并存的价值取向。这是优秀教师团队或融合或分化的内在根源。优秀教师的丰富多彩的团队,有助于教育生态系统的繁荣,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教育生活史的丰富程度,有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进化”。两种价值取向并存,正是《中庸》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二、优秀教师团队的生态类型
      1. 血缘关系结成团队。血缘关系,指由生育或婚姻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夫妻诸关系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其他亲属关系。它是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业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说“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人类历史上,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有家庭、家族、宗族、氏族、种族等关系。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就是靠这种血缘关系维系,而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和竭尽全力的责任感。
      2. 地缘关系结成团队。地缘关系,指人们由出生或居住在同一地域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同乡、邻里关系。故土、乡情观念就是这种关系的反映。分别以不同的地域形成各自的话语氛围,由承继其学的弟子繁衍而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知识分子团队。这些由某个地域内的先师开创,并形成团队,经后继学者发扬光大而铸成的文化性格,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渊源,促进了文化的地域化、多元化,并形成绵延久长的传统,影响着不同地域知识团队对文化人格、思维取向和行为模式的选择,形成不同的文化精英群落。
      3. 业缘关系结成团队。业缘关系,指人们基于学习或工作的活动需要,联系互动和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同一业缘团队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模式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同质性,因此团队内的交往频繁,构成了人际关系网不可或缺的环节。如师生、同学、同事、同行、上下级关系等。由于产生了“宗师”与其高徒,正是有一代或几代、几十代的追随者的传承与发展,造就“团队”。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形成了最为强势的“团队”。
      4. 趣缘关系结成团队。指以共同的教育信仰、知识
      背景、文化性格、思考兴趣及大体一致的思路为纽带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优秀教师生活在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团队中,更多的是以志同道合方式结成。以这种方式结成优秀教师团队,更能凝聚优秀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相互争鸣,促进深化与融合,推动教育思想的对立统一与发展,扩大教育思想的社会影响。
      三、优秀教师团队的生态条件
      1. 凝聚团队的领袖。只有具备人格魅力和凝聚力的领袖,才能在自己的周围聚集优秀教师,形成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团队。蔡元培于1917年1月出长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教师的聘任,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出现团队纷呈的局面。文科教师队伍,既集中了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保守而旧学深沉的学者黄侃、刘师培、黄节、辜鸿铭、崔适、陈汉章等。《新潮》与《国故》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百家争鸣,盛极一时。
      所说的领袖只要人格高尚、待人以诚,即便声望稍逊,也能在其周围形成优秀教师团队。竺可桢在浙江大学,陈垣在北京师范大学,马相伯在复旦大学,李达在武汉大学,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有识之士闻风景从,都聚集了一批以优秀教师为核心的优质教师队伍。傅任敢说:“做领袖的人有两种:一种使人慑服,一种使人悦服。教育工作者应当使人悦服,而不在于使人慑服[2]。”梅贻琦主政不同历史、不同学风、不同观点的三所大学联合组建的西南联大,师生团结“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3]”得益他对大学的理解:教书的责任是“要去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是“有大师之谓也”;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4]。
      2. 凝聚团队的目标。任何团队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连梁山好汉也有“替天行道”之目标。目标一致,才使原本分散的人群不再团伙,而成团队。中国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以平民教育作为救国和改良社会举措的团体,简称平教会,成立于1923年,总会设在北京,陆续在全国20余省区设立分会,开办平民学校。朱其慧任董事长,陶行知任董事部书记,晏阳初为总干事。当时平教会定县实验区的活动吸引了陈筑山、郑锦、孙伏园、熊佛西、瞿世英等一批“海归”知识分子参加。大批知识分子之所以积极投身平教会,他们都认为这将是教育救国的惟一途径。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尤其近一百多年来,掀起的高级知识分子第一次“回到农村”的高潮。

    推荐访问:蘑菇 优秀教师 现象 生态 团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