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新时代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影响因素与时代转向

    时间:2021-06-11 16:00: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作出了新的阐释,其中重点提出加强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汇聚,新疆的民族关系发展动态受地域、历史、民族、文化、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当前新疆民族工作和维稳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增强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必须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建“嵌入式”环境;构建和睦周边关系。
      [关键词]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影响因素;时代转向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6—0098—05
       [作者简介]张文龙,男,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王建华,男,副教授,法学博士,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大学生思政教研中心副主任,中央网信办意识形态领域专家、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共党史。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譹?訛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流和发展趋势,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和保障。新形势下,新疆民族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表现为交往、包容、融合的一面,又表现为矛盾、摩擦、冲突的一面,这务必使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呈现不同的认知和特点。新疆如何积极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克服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各种因素,找到加强民族团结、融洽民族关系的有效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与特点
      (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根本状态。“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譺?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既是民族关系的一般形式,又是民族发展动态的表现形式;既表现为更高层次民族关系的形成过程,又表现为“递进式”民族发展规律的动态过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其内涵而言,是各民族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共同体意识为基础,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在需求互补、团结互助的过程中,实现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并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发展状态,在此过程中,民族间差异和隔阂逐渐缩小,相互交融状态逐渐形成。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者关系,可以说交往是形式、交流是内容、交融是本质。”?譹?訛交往是人类活动本质的根本体现,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形式,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民族交往是以经济交往为基础的全部政治、文化、社会等交往的总和,民族交往的实质内容是民族交流。在涉及民族交流的社会物质文明交流、精神文明交流和政治文明交流中,其中经济交流是促进民族发展的最重要交流。民族交融是各民族伴随着共同因素增多而不断走向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因此,民族交融总是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进步了,我也发展了,但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各民族共存共荣”?譺?訛的美好景象。
      (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
      1.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长期性。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伴随夏、商、周的更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形成,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大分化、秦朝的大一统、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直至明清,民族关系虽然在某个历史阶段呈现冲突的一面,但主流依然是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多民族在混居通婚往来过程中实现不同程度的民族交融。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民族交往的深入。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互通往来的多元一体局面,但是由于各民族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在“民族人口上,各民族人口多寡极不平衡;在民族发展上,各民族的发展程度不均;在宗教文化上,各民族信仰有所差别,多元并存”?譻?訛;在心理认同上,各民族心理认同程度不同;在民族间相互关系上,各民族有合作共处的一面,也有对峙冲突的一面。一方面,表明各民族“分布的交错性、发展的不均性以及文化的多样性”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客观需求;另一方面,表明在社会环境不稳定的条件下,民族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现必然呈现一个长期的过程。
      2.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规律性。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既是对本民族不断认识、产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也是对他民族不断接受,产生文化认同的过程。各民族以发展为目的交流逐渐加强了民族间交往的频率,并最终实现民族交融的发展形态。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各民族始终把追求团结统一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都积极吸纳更多的民族,并把自己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由此可见,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多民族文化宽容、文化互鉴和文化共享过程的体现,其以差异为前提,以实现“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为目标,体现了一种“递进式”的民族关系发展规律。正如列宁指出的:“无产阶级不能赞同任何巩固民族主义的做法,相反地,它赞成同一切帮助消除民族差别、打破民族壁垒的东西,赞同一切促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和促使各民族融合的东西。”?譼?訛但是民族交融不等于民族同化,它不是一个民族的消亡和另一个民族的壮大,而是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通过深入沟通了解使得民族间能够互补有无,它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自然发展形式。
      3.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自发性和自愿性。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自发性指各民族为了完善和发展自己,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自愿地与其他民族进行优势互补,学习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化、风俗习惯、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从而加快自身发展速度。从中国发展历程中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的丰富程度来看,不同民族间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可以交流互鉴、相互包容的,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自觉融入中原文化,这使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紧密。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间的差异有所减少,但这种差异的减少并非强制和人为的,而是各民族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自然产生的,是历史的规律,不容许有任何急躁和盲动的情绪。所以,要实现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必须是各民族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保持民族特性而不抹杀特性,尊重民族差异而不消除差异。中华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各民族自发、自愿选择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

    推荐访问:新疆 交融 新时代 转向 交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