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民进党再次上台后台湾政党格局的变化与发展

    时间:2021-06-02 12:00: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政党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政党格局的变化。2016年台湾“二合一”选举结果出炉,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大败,致使岛内政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呈现出“两大多元”的格局。“两大”指的是民进党与国民党,“多元”指的是以“时代力量”、亲民党为代表的众多小党或“第三势力”。这一格局以台湾各政党实力为基础,主要由台湾的政党制度和2016年“二合一”选举的特殊性主导形成。当前,两岸关系受岛内政局影响的规律尚未改变,岛内政党格局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两大多元”格局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未来“两大多元”格局将受国民党的发展走势、中间选民的政党认同和“立法院”的运作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台湾;民进党;政党格局;“两大多元”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6)04-0066-07
      政党格局是多方面复杂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指各政党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和结构状态。政党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政党格局的变化。与政党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相比,政党格局体现更多的是相对动态性和实时性。2016年台湾“二合一”选举结束后,台湾政党格局的新变化是呈现出“两大多元”的格局。“两大”是指民进党与国民党,“多元”是指以“时代力量”、亲民党为代表的众多小党或“第三势力”。“两大多元”格局的内涵,既蕴含台湾政坛“蓝绿对峙”的历史惯性,又体现各方势力“多元”的发展变化。新的政党格局建立在各政党实力的基础上。2016年台湾“二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大败是旧政党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
      一、“两大多元”格局的内涵
      (一)“两大”——新的翻转
      2016年台湾“二合一”选举,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以得票率56.1%的优势当选;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获得68席,占总席次的60%,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加上2014年台湾地方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在22个县市长中获得13席,所掌控县市人口数高达1 443万,占全台人口的61.71%。
      1.两大政党参政执政实力发生颠覆性变化。2000年以后,“蓝绿对峙”被认为是台湾基本的政党格局。浊水溪被视为台湾自然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也一度被当做“北蓝南绿”政治分水岭的代名词。随着民进党和国民党的交替上台执政,蓝绿两大阵营虽然在攻防角色的转换中“风水轮流转”,但选民结构“蓝大于绿”“北蓝南绿”的版图基本得以维持。2014年“九合一”选举和2016年“二合一”选举出现了颠覆性结果,彻底打破了既存的政治结构和权力版图。国民党从台湾政坛的第一大党变为第二大党;民进党不仅由第二大党变为第一大党,而且成为“立法院”的多数党,第一次实现全面“执政”。台湾的社会政治结构呈现“蓝小绿大”“绿强蓝弱”的格局。
      2.国民党现阶段依然是大党。2016年“二合一”选举后,学界不少人对国民党实力提出质疑,持国民党小党化、泡沫化等主张的唱衰者不在少数。笔者认为,国民党虽先后经历两场重要选举的“大输”甚至“惨输”,但现阶段还不能得出国民党就此溃散,甚至沦为小党的结论。当前通过经费、党员数量、组织结构和选民结构等各项指标观察,国民党仍可称为岛内的第二大党,并较所谓的第三大党“时代力量”占绝对优势。党员是政党借以实现政治目标和纲领的主要力量源泉。尽管国民党党员数量日益萎缩①,基层党员流失严重,但目前仍有逾33万党员,比民进党党员数量多出14万左右。此外,国民党有一套较完整的组织系统。在“立法院”内,国民党仍与民进党一起占据绝大多数席次。相较于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整体实力,其余政党的实力均属“小党”,特别是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众的支持方面较薄弱。鉴于目前国民党的综合实力,它仍是台湾政坛最大的反对党和在野党。
      3.蓝绿对峙格局虽维持基本框架,但内涵发生了若干变化。由国民党仍是“两大”政党之一引申出这一观点。国民党、民进党依然是“蓝绿对峙”格局中的主导者,但是内涵发生了如下变化:一是位置发生翻转,即由“蓝大于绿”翻转为“绿大于蓝”。二是在各自“阵营”内部的位置发生变化。泛蓝势力更多元,呈现出亲民党、新党等实力上升而国民党实力下降的趋势。新党和亲民党在此次“不分区立委”选举中都跨过了3.5%门槛,亲民党在“立委”席次中占3席,国民党在泛蓝阵营中不占绝对优势。民进党挟“完全执政”气势,已成为泛绿势力的“领头羊”。三是判断和观察泛蓝阵营的角度变得复杂且混乱。林冈使用有效参与度(有效投票率)和蓝绿支持度的指标,推论蓝绿的基本盘是28%比32%,剩下的则是游离于两者之间的中间选民和从不投票的政治冷漠者(各占20%左右)[1],这就是说两大党仍然维持了蓝绿对峙中的主体地位。王建民提出“非绿阵营”或“非绿基本盘”的概念来解释台湾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态势。他将国民党、亲民党、民国党、新党、中华统一促进党、军工教联盟党、信心希望联盟党、树党、健保免费连线党、和平鸽联盟党、无党团结联盟党等11个政党,称为“非绿基本盘”(并非一个团结、有组织的有机整体,而是分散的、属不同政党与组织);与其对应的绿营内部虽然存在不同政党,但在支持蔡英文、对抗国民党问题上高度团结,结成战略同盟,形成一致对外的“泛绿联盟”。据此统计得出“绿营基本盘”与“非绿营基本盘”的比例约为56:44[2]。笔者虽基本认同这一主张,但更愿从正面角度将“非绿”视为“泛蓝”,进而即可延续“蓝绿对峙”的传统认知。笔者认为跨过1%门槛的9个政党因实力、地位、角色、理念和“统独”主张等不同,在大政策上仍可以国、民两党为基础区隔为“蓝和绿”两个阵营。
      (二)“多元”:新角色与旧功能
      多元格局可以简单概括为政党林立,参选政党数量上升,政党间相互分化组合,跨过最低门槛数增加,少数政党迅速兴起。以“时代力量”、柯文哲为代表的所谓“第三势力”的进一步崛起是当前台湾政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动向。

    推荐访问:民进党 台湾 政党 上台 化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