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涉警网络舆情的窘境与引导策略

    时间:2021-05-03 16:00: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互联网在发挥信息共享、舆论监督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不容小觑:一些谣言和杂音肆意泛滥,不时掀起社会剧烈震荡。如何化解涉警网络舆情的窘境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当前公安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涉警;舆情;处置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舆论的影响无处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社会和谐稳定和群众情绪的走势。与此同时,公安工作的独特性、敏感性和强烈的刺激性,极易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频发、易发的态势下,涉警网络舆情往往处于群众舆论的风口浪尖,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面对新情况,公安机关必须学会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掌控规律、积极探讨对策,杜绝各种负面的、不健康的信息传播和蔓延。
      涉警网络舆情问题的产生
      所谓涉警网络舆情,就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社会突发事件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情绪和观点的总称,是网民立场和利益诉求与警方在网络上的互动反映,反映出一定时期网民对涉警舆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涌现是涉警网络舆情产生的宏观原因。在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民主意识和政治诉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借助互联网发表看法、倾诉心声、呼吁民主的诉求日渐高涨,中外思想的碰撞、交流与对峙也日趋激烈,人人都不由自主地编辑、上传、扩散舆情,并使之不断发酵,使得涉警网络舆情逐渐网络化、常态化和公开化。毋庸置疑,当今社会转型加速,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借助互联网平台制造的舆情事件显著增加。据《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显示,“2010年,社会民生类舆情事件和涉法涉警类舆情事件各占事件总量的11%,并列舆情事件类型的第四位,而2009年这两类事件的比例都为13%”[1] 。虽然近年来舆情总量有所下降,但涉警类舆情相对数量依然居高不下。在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公安工作特殊的政治性、敏感性是涉警网络舆情产生的直接原因。毫无疑问,公安工作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成为众矢之的:一是公安工作关乎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与其说群众关注公安工作,倒不如说关心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网民时常以爆料新、奇、险的眼光来审视公安工作,久而久之,公安工作便成为猎取鲜活新闻素材的代名词,逐渐成为新老媒体长期追踪报道的热点。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定团结的中流砥柱,公安机关责无旁贷,正是由于他们日常与群众的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实际、最为紧密,绝大多数公安民警在执法执勤或服务群众中,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理念,但少数民警偶尔无意间存在服务不周、执法不严、素质偏低等现象,加之后期处置不妥,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煽动,甚至网络炒作,致使公众对公安机关的质疑声不绝于耳。综观新世纪以来引发社会轩然大波的涉警舆情事件,大多数涉警舆情事件的导火索与公安机关在执勤、服务等时的具体行为有关。公安机关的不作为、乱作为、强作为现象导致案件中的受害者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甚至仇恨、报复社会,最终酿成群体性事件。
      网络信息源的多元化与机制的初始化是涉警网络舆情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信息化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互联网以其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的强势将海量资讯瞬间传播到世界各地,其震撼力可谓前所未有。网民自由传播使得言论自由获得广阔的时空领域,但正是基于这种毫无限制的自由,使得信息的权威性大失水准、信息的可信度显著降低,网络舆情呈现出散乱无序之态。
      涉警网络舆情处置的策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则提出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化消极被动应对为积极主动引导、单项管制向双向互动交流疏散,牢牢掌握话语权,凝聚强大合力,切实提高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为此,务必做到增强“三个意识”、坚持“三个原则”、建立“三个机制”。
      第一,增强“三个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在涉警网络舆情处置中,既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又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简言之,涉警网络舆情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全社会的权威和公信力,关系到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往往处于网络舆论的前沿阵地,随时随地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因而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涉警网络舆情冲击,做好做足危机形势下的处置预案。
      增强宣传意识。长期以来,公安机关为社会的安定团结与稳定大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由于存在重视不够、宣传不力、与人民群众沟通欠缺等原因,其结果是有关涉警正面报道不多,反而是负面消息满天飞。为扭转这种颓势,公安机关必须增强宣传意识,借助网络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及时了解那些优秀人民警察的感人事迹,他们平时在做什么、怎么做。同时,人民警察要加强学习,提高与各种媒体的沟通技巧,加大宣传力度,彻底改变以往不敢说、不会说的局面,切实向敢说、善说、会说转变,公安机关与各种传媒之间不是非敌即友关系,也决非上下级关系,而是共同生产好新闻的伙伴和同盟者关系。
      增强服务意识。“人民警察为人民”是由人民警察的宗旨决定的,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执政的工作理念,就是把事关群众的小事做好、做实、做顺。在公安“大走访”和“大接待”等活动中,必须深入基层虚心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善解民忧,严格规范执法,理性文明服务,最大限度地博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最大程度地获得群众的赏识和赞同。
      第二,坚持“三个原则”。
      坚持透明度决定公信度原则。在处置涉警网络舆情时,充分尊重广大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行警务公开,增加信息透明度是赢得人民群众信任的重要基础。让警察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开是关键,公正是保障。

    推荐访问:舆情 窘境 引导 策略 网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