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人文主义教育

    时间:2021-04-22 04:02: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加强人文主义教育。要加强高职人文教育,首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同时高职教育者应该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其次高职教育中应该注重审美教育地渗透,最后高职教育必须建立独立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文教育 立德树人 教师形象 审美教育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悄悄发生变化,开始重物质而轻精神,在这样群体心态的支配下,教育也越来越表现出实用性和功利追求,尤其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重视专业课、实训课,忽视人文教育基础课。有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重点突出“实用”,传授贴近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相应的理论课和文化课就要有所减少,有的简单地开几门选修课,有的甚至可以取缔课程。而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中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必须加强,同时高职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削弱,否则就是高职教育人文精神与知识技能教育的本末倒置。
      1高等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
      高等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应是当今高科技时代过分“功利化”导致的负面影响。人要生存,就必须去追求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是很正常的。当今的时代,掌握了一门技术,便有了生存的依据,便有了个人的立足之地;一个国家也如此,掌握了高精尖的科學技术,便在世界上有了生存的依据,便在世界上有了立足之地。而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又是能如此迅速地改变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状况,改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于是人们认为,科技可以快速的解决人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科技甚至可以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人类对科技的作用如此的盲从,甚至把科技当成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万能钥匙”,这就难怪高职教育如此重视科学技术轻人文精神了,以至于高职教育被深深地“异化”了,导致了在我们的教育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人”不见了。然而,过于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外在功利的高职教育,它只给受教育者在生物界竞争中变强大的本事,却难已赋予人精神上的寄托,让人的灵魂难以安顿;它只给人以种种“武器”,却没有使人树立起做人的理想、信念与境界。然而,离开人,再发达的教育,都因其失去了根本而如同大厦建于沙滩,是虚幻的,危险的。教育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有限的目的”,即指向谋生的外在的目的;另一种是更为重要的“无限的目的”,即指向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在的目的。但当代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外部的物质世界,着力于教会人的是“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它放弃了“为何而生”的内在目的,它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它抛弃了塑造人自由心灵的那把神圣的尺度。教育的这种外在化的弊病造成了人只求手段与工具的合理性,而无目的的合理性;只沉迷于物质生活之中,而丧失了精神生活,只有现实的打算与计较,而缺乏人生的追求与彻悟,失去了生活的理想与意义。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引导学生去探心灵宇宙、悟时代使命、会文理于一身,导致高职学生成为了只会谋生,却不知为何要谋生,谋生的目的是什么的人,成为了为生计算计小利,而不是行走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2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人文教育的途径
      2.1高职教育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
      理想的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的理想就是要寻求理想的人。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的也是最终极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一种对人的关注、关怀与提升,培养人是教育的最本质特点。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和灵魂,而重视技能轻人文的教育之所以讲它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其原因就在于这种教育把工具性的目标当成了根本的目标。这种本末倒置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欠缺,而学生人文知识的欠缺,势必导致“工具人”和“半个人”的出现。而一个缺乏人文情感,缺乏人生理想、缺乏人生精神追求的人也必定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 鲁迅先生曾阐述“立人”的关键是必须“尊个性而张精神”。从真正能够称为万物之灵的人而言,就应该都能够在一种合理而有序的体制中间,充分发挥出高度的聪明才智与独创个性。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性都获得了健康美好的发扬,都充分实现了个性的解放,独立的人格和价值,就都会受到应有的尊重,获得积极向上表现。那么提高和升华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和精神,自然就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鲁迅先生确实是抓住了整个中国奔向现代化的关键。而在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背景下,这一命题更是具有现实意义。
      2.2高职教育者应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进入到21世纪,教师形象正在成为教师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人们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对理想教师形象进行了不同方式和层面的探讨。理想的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的理想就是寻找理想的人,而理想的人首先他们要有理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我认为现代教育者应该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关注生命、追求理想人格是教师应予期待的一种境界。教育要关注如何使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学生首先是个“人”,首先要有人性,要有人格,人格可以说是人性的度量,是做“人”的基本规格,即要有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人如果连人性都丧失了,人格都扭曲了,业务学得越好,能力练得越强,后果就越坏。教育只有真正关注学生人格培养,才能避免将教师和学生理解成传授科学知识的工具。由此才能领悟韩愈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真义。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关注生命,关注现实的生活世界,更重要的是使教育者注重自我修养,这有助于教师知识、情操、意志和谐发展,健全教师的人格,建立起对社会、人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说,作为教育者自身,不仅仅是把专业的水平和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更新,知识结构的完善,把教师职业活动看作是一种技能性的工作,变成是教师谋生的手段,而应该把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境界加以追求。在这样的价值引导下,使教师关注生命,关注现实的社会,使教师能够超越世俗功利,追求个体生命完善。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要求教师在知识、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获得统一。真正做到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尽其职尽其能,“人生教育总任务发展,应该是主体教育与主知教育配合发展,尽全力去培养道德与技能同时兼顾的新人才,更高明而又精明的新人才,也就是仁者与智者合体的新人才”(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作为教育者,应时时做到不断的自觉反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思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这种反省,实质上是提供人不为物欲,争取内心的自由,希望自己不要去看重身外之物,完成心与性的修养。如果以这样的思维来理解人的职业活动,职业活动也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即职业不是谋生的,而是被看做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场所,是个人生命力勃发与价值实现的载体。只有按此思维方式去理解教师这一职业,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萌生对能否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忧虑与危机感,而这种对生命的忧虑,才能成为教师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同时面对社会的发展,教育变革和文化的多元化,教师在作为知识和文化传承者的同时,还应当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将继承与创新,教学与学习,行动与研究,实践与反思,育人与育己,整合成一体,形成一种专业的生活方式。

    推荐访问:人文 高等职业教育 主义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