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1-04-17 20:02: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劳动法课程教学中,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劳动法学习的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体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劳动法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实践性和启发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劳动法理论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劳动法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劳动纠纷问题。
      关键词 劳动法课程 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 重要性
      作者简介:段凯,黄河科技学院,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劳动法学、经济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394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逐渐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便能够帮助学生更高的掌握相关课程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然而,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的授课和听课的传统方式,该方法虽然能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但无法有效的调高学生的学习主观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深入探究学习。对于劳动法课程教学而言,这种不足之处得到了更加凸显。枯燥晦涩的劳动法理论知识更加无法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劳动法课堂教学中势在必行。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哈弗大学法学院院长于1870年提出来的,是指教师通过精心选取真实的、典型的、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在学生掌握了相关法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与分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与创新意识。同时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融入到案例中进行课程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二、劳动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劳动法是一门理论性强,且应用实践性也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法知识,而是为了能够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指导。为此,目前许多高校不仅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劳动法课程,而且其他非法学专业也相继开始了这门课程,加强学生劳动法意识,避免在就业时上当受骗,能够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而由于劳动法中的法律条款、条规比较多,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理论讲授方式,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甚至昏昏欲睡或是出现逃课的现象,这样无法有效保证课程教学效果,达到劳动法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为此,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劳动法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将来能够利用所学的劳动法来解决劳动纠纷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法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劳动法学习产生兴趣,是提高课程教学的最佳途径。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劳动纠纷案例,或是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以及时事,让学生通过所学过的法律条款来分析与思考案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认真的投入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立法思想与相关法律规定的了解,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结构,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具有体验式的、启发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程沉闷的氛围,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劳动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心得,为学生展示自我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以及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发现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便后期调整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为劳动法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就业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劳动法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单独或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完成对一个案例的分析、思考、讨论与总结。学生要想顺利的说服对方或是让对方能够完全明确自己的观点,首先需要具备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课程上经常性的辩论、讨论的方式是锻炼语言与逻辑思维的最佳途径。
      此外,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可以对课程中的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过的法学知识,写一些关于案例引申出来的后续的问题或是更佳的解决方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一些如代理词、答辩状等与课程案例相关的法律文书。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对案例进行重新分析、梳理、归纳与总结的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劳动法课程教学中,仅仅让学生了解劳动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学会在实践生活中如何有效地去运用所学过的劳动法知识。案例教学法,不仅缩短了劳动法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让学生提前进入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会如何解决所遇到的劳动纠纷问题。
      还能让学生在以后工作时碰到类似问题学会如何解决。
      三、劳动法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案例教学的质量取决教师案例的选取。合理的、恰当的案例,不仅能有效的传达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将学生带入到案例的真实情境中去。只有好的案例,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充分其作用。为此,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该慎之又慎,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从学生的法律水平、学习情况与实际生活出发,选择符合有利于大学生发展案例。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才能使得他们对劳动法产生兴趣。

    推荐访问:教学法 劳动法 案例 课程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