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以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1-03-22 16:11: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技也有所进步,人们的追求不再单一,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对于农村的发展,国家也不断的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断的制定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政策,如何有效的进行土地管理模式的建立,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本文对于以农村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建设和谐的土地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有效性建议。
      关键词:产权保护;核心;土地管理模式;研究
      前言:我国固有的土地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土地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通过对土地产权的保护,将整体管理模式进行细致的剖析。
      一、浅谈我国基本现状下以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模式的内涵
      (一)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现状
      六十年末期开始,我国就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连接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使得我国的市场逐渐对外打开,将以往封建落后的局面逐渐摒弃掉,无论从经济上、文化发展上还是思想上都真正的进行了延展创新,努力与世界相接轨,其中《宪法》的修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我国的各项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修改宪法对于土地管理的重要意义
      长久以来我国都处于传统守旧的社会观念里,法律法规上也存在很多的纰漏,使得很多土地不能得到很好地利用,有大量浪费的现象发生,土地发展水平整体偏落后,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不景气,社会整体水平偏低。新一轮的《宪法》修改是国家对于土地管理方面尤为重视的表现,《宪法》中明确了产权责任制的相关问题,将使用权以及地产权进行了细致的分化,将土地管理落后的整体现象进行了良好的修正,有了非常不错的改观,其中明令禁止了开发商对于人民私有土地的占有行为。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土地管理的重要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一直到今天也依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标杆存在,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生活节奏也很逐渐加快。大部分土地无故浪费,造成了严重后果,至此,政府积极提倡摒弃守旧的管理模式。相关数据表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GDP以平均每年9.4%的比率在上升,但是过分的发展经济,却忽略了能源的消耗,在当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消耗最严重的国家,周而复始,这样的能源消耗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又造成了影响,大范围的盲目用地,使我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将土地资源合理化利用,在不损害任何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满足这一需求[1]。
      (二)以产权为核心土地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的归属性质与秩序相结合生成的财产关系就是产权,是人对物的所有权,也包括对其的一切权利,这项权利是受保护的,权利中包括:人对土地的使用权、人对土地的继承权、人对土地的抵押权、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人对土地的租赁权等等。整体内容上将相关的管理形式用法律的方式展现出来,将土地的使用权进一步规范化,减少了因此产生的纠纷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将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地进行了利用[2]。
      实现土地产权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对于现如今我国的耕地状况而言,无论是国家、政府、各集体或是个人对于土地的所以权都是对于土地实行保护,但是,又因为复杂的社会情况导致很难将具体计划全部落实,而直接管理是很难实现的,这样循环下去,就会再现土地浪费的情况,多年来,在我国农村,耕地是否可以继承使用的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热议,对于类似现象的层出不穷,产权问题核心的建立是土地管理的必然趋势,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以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模式
      (一)土地管理制度相关的法律体系的建立
      法律存在的意义是制约人们的生活行为,对于土地管理来讲,想要更好的约束人们的各项行为就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长久以来对于土地管理问题建立了多次的法律条约,用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目标相契合[3]。
      1.《宪法》
      我国在1982年《宪法》中明确了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原则,颁布的内容为“国家与集体的二级土地所有制”,1988年修改宪法之后,明确了土地转让问题,这些条例的颁布都是政府对于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制约。
      2.土地管理的行政法规
      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土地转让权和使用权的相关政策,是在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让出和转让暂行条例》中提出的。对相关内容有详细发描述,这项法律措施的颁布,直接减少了因为权力划分不够明确,所产生的纠纷问题[4]。
      (二)土地管理相关制度的逐渐完善
      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正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现阶段,主要是进行土地的实名制登记制度,对于产权来讲,实名制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归属问题的关键因素,政府对于土地纠纷问题要逐渐重视起来,积极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个别省市根据自身城市的具体情况,设置固定的调解部门,用以土地问题的咨询和相关事件的及时解决。
      总结:
      以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实目标相契合,大大提高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璐岍. 农地征收冲突与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转变——以村级农地产权界定为核心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设计[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01:45-48.
      [2]王世元.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在中国土地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J]. 国土资源通讯,2013,02:26-31.
      [3]陈利根,张金明. 城乡统筹一体化与土地法的协同创新——土地法的体系化立法模式构建[J]. 河北法学,2013,09:16-23.
      [4]叶红玲.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什么——从十八年的土地管理史看我国土地管理体制、政策的发展变化与核心趋势[J]. 中国土地,2004,Z1:5-11.
      作者简介:王艳(1988·5)女;籍贯:广西桂林市。201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单位:桂林市临桂县国土资源局。

    推荐访问:管理模式 产权 土地 保护 为核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