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同为大陆法系国家,中日互师源起隋朝延续至今

    时间:2021-03-02 08:03: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公元608年,当时的日本政府派使团出访隋朝,随行的还有高向玄理、南渊清安、僧曼等8名留学生和学问僧,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来华留学生。
      1896年,13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东渡日本留学,拉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历史序幕。
      时至2018年,来华日本留学生始终保持在每年1.5万人以上的规模。而中国近现代的诸多名人,例如张之洞、周恩来、鲁迅、李大钊、廖仲恺、秋瑾、郁达夫等都曾留学日本。
      留学、归国、报效祖国,前人的事迹激励着施海渊,成为她留学日本的重要原 因。

    日本法律体系缘起于隋朝 留日学法是历史沿革的继续


      在某种程度上讲,施海渊在日本学习法律的经历,正是留日历史沿革的继续。
      2006年3月,就在日本神户大学的大多数博士生还在焦急的准备着各类毕业事项时,施海渊已经提前半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到了中国,在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正式工作,开启了全新的人生阶段。
      “日本的硕士是两年学制,在日本称为博士前期课程;博士是三年学制,在日本称为博士后期课程。2005年9月,也就是正式毕业的半年前,我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习,提前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被调入华东政法大学,现担任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政府规制改革国际协调研究所所长的施海渊告诉《留学》记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夜以继日地学习,整日“泡”在图书馆,不敢有丝毫懈怠。施海渊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庭的氛围让她从小就对学习研究有着很深的兴趣,而其原来从事工作的专业背景,让她对世界各国的法律发展历史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去日本进行法律专业的深造,是她一直以来的期望。

      在日本,法学博士学位的取得难度是非常大的,通常需要延长学习时间,有的需要延长3~4年方能取得学位,有的甚至终身得不到学位,像施海渊在博士3年学制内,甚至提前半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在日本是很少有的,在留学生中更是罕见,这证明施海渊不仅是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也是研究水平极高的法学研究学者。(摘自施海渊的导师根岸哲教授对其的学术评价)

      “选择去日本留学,和我的专业背景有关。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汲取了中国的法律制度。从日本大化改新时期,即公元604年(推古天皇12年),日本的圣德太子吸取了中国儒学、法家、道家的精髓,参考中国隋朝的法律制度制定了日本的成文法即《十七条宪法》后,日本开始大量继受中国古代优秀的法律制度,日本的遣唐使更是花了250年的时间整理和学习唐代的律令制度。”施海渊告诉《留学》记者,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大量效仿大陆法系的代表即法国和德国的法律制度。
      作为同样使用大陆法系的国家,近代中国将日本作为学习西方法律制度的捷径,中国的许多法律专用术语都是从日本的法律用词中参考和引用过来的。“虽然‘二战’以后,日本迫于美国的压力,对英美法系的内容,如宪法和司法制度也进行了吸收。但总体来说,日本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悠久的历史渊源,让施海渊义无反顾地选择前往日本深造。

    文化同源与生活无隔阂 这是一条无障碍衔接的留学道路


      留学日本,施海渊获得了家里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她还获得了日本政府等方面的奖学金。除了专业的学习外,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体验日本的文化与生活。“作为学生,学习是我的主要任务,因此,我大多数时间还是在研究室进行研究,但是为了了解日本的人文环境,我也利用有限的时间在日本的律师事务所进行过实习。”
      施海渊告诉《留学》记者,日本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保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吸收了很多外来文化。比如日本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道教、民族宗教、新宗教等。在日本,一个人可以同时信奉多种宗教,一般出生、结婚多用神道教仪式,葬礼多用佛教仪式进行。
      “日本与中国的距离较近,一衣带水,自古有着深厚的渊源。中日的主食都是米面,食用工具都是用筷子,相较于欧美国家,在饮食文化与生活习惯方面,中国学生更容易适应。”回忆起在日本的学习生涯,施海渊表示,在日本能够品尝到世界各国的风味料理,但在生活习惯上,日本和中国的差别不大,中国学生在生活与工作中融入日本社会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和障碍。
      除了文化生活的适应外,日本留学更重要的优势是学习上的无缝衔接。施海渊表示,中国的近代法律教育也是在日本专家的帮助下按日本的模式建立的,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定、修改和修订也非常重视对日本法律文化经验的学习和参考。“在日本学习法律知识后回国,适应性还是很强的,因为法学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因现代中国学习日本很多法律文化后,因此回国后,无论从事何种形式的法律工作,其融入性也非常强。”

    两所大学伸出博士橄榄枝 择业界著名教授为导师


      2001年4月,施海渊进入世界一流的著名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大阪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大阪大学创建于1931年,是亚太顶尖大学组织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校、日本文部科学省指定“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A类顶尖校,同时也是多种相关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大阪大学的校友涵盖了日本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在日本的硕士学习期间,施海渊就已经开始参加众多中日法学学术交流活动,200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的成立暨学术交流研讨会,施海渊和大阪大学的院长以及知名教授一起参加了研讨会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进行了全程翻译。“当时还与上海市政府外事办进行了交流,我也全程担当了交流和翻译工作。”正是这次学术交流经历,让施海渊与上海交通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緣,成为日后回国工作的契机。

    推荐访问:大陆法系 隋朝 同为 中日 延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