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生态补偿:拯救河流危机的必然走向

    时间:2020-12-21 20:0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清明节后的渭河陕西大荔段,微风中摇曳的丝丝垂柳,如一位位正在梳洗装扮的少妇,在静谧的河水中抛下一个个深邃的倒影。金色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田给渭河镶上了两条黄绿交织的彩边,让这条曾经“臭名远扬”的大河终于变得婀娜多姿。一对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情侣正在此拍摄婚纱照,用镜头摄取渭河的美景和自己人生的灿烂。虽然今年的第一场雨还没有邂逅这条被喻为陕西“母亲河”的渭河,但宽阔的河面上,水流和水质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再也看不到断流,再也闻不到扑面而来的恶臭。
      为了拯救这条曾经濒临死亡的河流,陕西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探索之旅。
      疾病缠身的母亲河
      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其干流流经甘、宁、陕三省区,横贯关中平原,最后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全长818千米,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千米,甘肃占44.1%、宁夏占6.1%、陕西占49.8%。
      在唐代,渭河曾是一条水量充足、清澈见底的河流。出生于渭南市临渭区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渭河情有独钟,“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他在诗中表现了生机勃勃的渭河。他的一位朋友到四川当官,给他寄来新茶,他又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的诗句。
      曾经汹涌、清澈的渭河水,不仅让渔舟晚唱于河畔,而且还奠定了西安十三朝的兴盛。伴随着这条河的流向,沿岸的工业、农业和人口日益密集, 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不断兴起。而这日益的增加和兴起,让渭河逐渐不堪重负。由于人们长期的掠夺式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渭河径流量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年平均22亿立方米锐减至近20年来的年均10.7亿立方米,在1997年和2000年,年均只有4亿多立方米。
      西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陕西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周孝德说,这些年来渭河径流量锐减,除了降雨量下降外,最重要的是工业、农业用水大量增加,导致水资源总量减少。
      城市的扩张,工业的发展,蓄水工程的截留,让渭河越来越瘦弱。“竭泽而渔”式的超采地下水、牺牲生态水、挤占农业水,让关中腹地地下漏斗在扩大,城市地面下陷、地裂缝严重,焦渴的农田无水可灌。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更可怕的是满河皆污。渭河沿岸林立的厂房源源不断地排出污水,膨胀的关中城市群产生的大量垃圾、生活废水都涌向渭河,使得渭河承接了陕西全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的生活污水。滚滚而来的刺鼻污水,让尿流似的渭河完全失去了自我,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河道的纳污能力全面下降。
      “渭河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是2003年,综合污染指数是9.04,那时经济发展比较快,重视程度不够,治理赶不上。”陕西省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总工巨安祥说。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狂热发展,让这条被称为陕西“母亲河”的河流最终沦落为一条又黑又臭的“关中下水道”。而随着渭河之衰,关中的经济发展也遭受着严重的水危机。当城市、工业、农业都在为争水而战时,陕西似乎才真正地从“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快速发展”的狂热中苏醒。
      “一定要治理好渭河。”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说。
      启动渭河整治,化解防洪危机
      水浑、水少、水污让渭河成为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渭河的“顽疾”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治理渭河已经成为陕西上下共同的心愿。从1999年起,驻陕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开始“上书”国务院,要求解决渭河问题。
      针对渭河的“疑难杂症”,早在2001年,中央领导就批示让作渭河综合治理规划。2002年,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牵头,开展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几经修改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2008年,陕西省政府批复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预计投资133亿元,到2012年基本解决渭河的黑臭、防洪和生态问题。
      “但这些规划大都没有真正实施。”一位参加过规划编制的陕西省官员说。2005年国家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只有部分工程开工,还有一些工程一直拖着。当年国务院已经批复规划,为什么一些项目步伐缓慢甚至不能实施?原因就是这些项目没有在国家发改委立项,拿不到资金。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批复,处于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起点上的陕西,走上了新一轮工业化、城市化的轨道。在这个关键时刻,水资源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渭河的治理直接成为关中各大城市能否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终于让陕西看到了“曙光”。陕西省政府迅速出台了《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规划总投资达607亿元,并把其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举全省之力,整治渭河。按照规划,渭河全线整治共加宽堤防432.4千米、新建堤防43.2千米,新建、加固河道主槽控导工程36处,建立蓄滞洪区2处,堤防绿化474千米,修建水面景观5处、河滩公园55处,建设水质监测断面26处……通过整治,将渭河打造成陕西省防洪安澜的屏障、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路堤结合的滨河大道、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
      2011年2月17日,随着陕西省省长赵正永的宣布,渭河全线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为了破解资金难题,陕西省抢抓机遇,把争取治渭建设资金作为大事来抓。省水利厅领导多次进京向水利部、发改委汇报,争取到国家治渭首批资金4.05亿元;积极联系省财政厅,落实省级补助资金3亿元。沿渭五市分别采取BT模式,成立水务集团社会融资、加大财政支持等多种方式,推进治理工作。全年共完成投资42.05亿元,渭河干流填筑到设计高程的堤防长达180.4千米,南山支流退建、加高培厚堤防83千米并经受住了渭河30年来最大洪水的考验。2012年,陕西再鼓干劲,计划完成投资60亿元、加宽堤防200千米。火热的治渭高潮,让曾经破烂不堪、断断续续的堤防被一条巨龙似的堤防代替,绿树红花正在堤岸边悄然生长。
      “南水北调”壮大渭河水量
      水量的减少,是常年来悬在渭河治理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历史上,渭河曾经是重要的航道。汉唐时期,江南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都是溯黄河而上,转渭河运入长安。即使在20世纪60年代,渭河的年径流量也曾有过190亿立方米的辉煌纪录。
      “渭河水量总体减少是不争的事实,这对水资源治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张润民惋惜地说。实际上,渭河在中国并不是唯一水量减少的河流,黄河等多条河流的水量都在逐渐减少。
      降雨量的减少,沿岸用水量的剧增,让“母亲河”不堪承受。目前,渭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且全年60%以上水量集中在丰水期(每年的6月份至10月份)。枯水期,渭河干流水基本为生活和工业废水的综合,生态水严重不足。据张润民介绍,20世纪90年代末,渭河水量达到了历史最低谷,不足最高纪录的1/10,部分河段出现了断流现象。在陕西不少人士看来,生态水的引入对于渭河而言至关重要。
      “没有生态水的引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渭河已经失去自净能力,需要从外界调度生态水,才能稀释这些污染;否则,就是循环污染,无法根治。”陕西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孝廉说。
      据陕西省水利厅测算,2010年渭河流域缺水量达26亿立方米,2020年缺水量将达28亿立方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推荐访问:河流 拯救 补偿 走向 生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