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伤筋动骨一百天【衔接大部制:上海加快“伤筋动骨”】

    时间:2020-07-20 07:34: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上海作为国内首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试点城市,其撤并模式备受各界关注。事实上,上海机构撤并后,更把注意力放在建立更合理高效的政府工作机制上。      对接大部制
      
      上海市城乡建设与交通委员会建设市场管理处新任处长曾明所在的建设市场管理处,由原来上海市建交委建筑市场管理办公室、建材市场管理办公室、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建设运行管理处三个处室组成。曾明的原单位是市政局的建设运行处。
      今年年初,上海市批准了新的《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将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市政工程管理局三个机构的职责,整合划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曾明介绍,新的城乡建交委有17个处,比以前有所精简,原来仅市政管理局一家,就有十多个处室。
      与此同时,其他机构的撤并也在提速。目前上海市经委与上海市信息委合并、市外经贸委和经贸委合并、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劳保局合并。
      2008年10月,中央正式批复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这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地方机构改革方案。经过调整,上海市设置工作部门44个,其中,政府组成部门23个,直属机构21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6个。
      按照上海市的要求,机构设置中凡工作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的,绝不另设议事协调机构;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涉及跨部门的事项则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确需设置议事协调机构的,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
      在程序审批方面,上海市的思路是尽量精简环节,提高能效。
      上海城乡建交委副主任沈晓苏介绍,该委会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发布了建设工程审批管理程序的改革方案。将建设工程原有审批管理流程中的9道程序、35个审批环节,简化为4道程序、5到8个环节,实现了具体事项一家牵头、一口受理。
      不过,本次改革,人员编制总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收缩。原来建交委和市政管理局在建设市场方面的管理人员有21个,现减少为16人。其余5个人分别去了设施运行处、交通战备处和工程建设处等处室。曾明的新班子,分别配置在市场管理、质量安全、监管稽查和法规研究4个主要的工作板块中。
      而上海市在这方面的要求是,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务数量,确保改革后市政府行政编制总数不突破。“毕竟减员分流的压力很大,如果简单地分配到下面的事业单位,很容易引发其他问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周帆说。
      
      从“管程序”到“抓两头”
      
      上海市一位高层官员曾撰文表示,“这次机构改革并非简单的机构撤撤并并、人员的进进出出”,无论是新组建和调整较大的部门,还是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都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亦多次强调,转变政府职能不仅是本轮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上海机构改革的重要方向。
      曾明对此感触颇深。从专业局的执行者变成现在的决策参与者,这是曾明感觉变化最大的地方。在他看来,虽然前后两个岗位工作强度相差无几,但现在“责任重大了”,要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管理一个完整的建设市场。
      曾明说,他对新岗位的初步思路是,在管理模式上实现由原有的行政审批为主,转向市场主导的监督管理模式。将政府从类似建设市场招投标、质量安全管理这些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这或者是必然的结果。“毕竟想要把原来的建筑、建材、水务、交通这些领域的工作事无巨细地管起来,是不现实的”。
      “原来更侧重对程序的监管,现在要转向对市场机构、专家、代理公司的行为监管。”曾明希望更多地发挥相关行业、专业协会和基层单位的作用。“政府今后更多的是做一些行业、政策上的宏观管理,侧重于对经济和法律手段的研究”。
      “另外,要通过更大力度和密度的抽查、稽查,来矫正市场的不良现象。”曾明说。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上海市城乡建交委专门成立稽查办公室,对该市建设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稽查。该办公室与建设管理处合署办公,曾明也是这个办公室的主任。
      不过,从“管程序”到“管行为”,并不能立即实现。曾明认为,因为原有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如果要动,需要有制度的支持”。
      “过去二十多年,国内一直都在搞机构改革,但有些时候流于权力在不同部门间的分配,而忽略了制度的建设和职能的转换,这一块需要在新一轮改革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周帆评价说。
      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为此,曾明和他的同事们在过去的三个多月一直致力于形成六个专项的研究,其中包括建设工程承分包机制、信用体系考评、业主投诉应对机制等。如果顺利,这些报告将在今年年底出炉,这组报告可能将成为这个处室今后工作所遵循的蓝本之一。
      不过,这样一个以“抓机制建立和监管”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可能遇到一个问题――与不同部门间的磨合。
      “跟市级部门的对接是比较容易协调的,因为大家都在同时改革。而县市之间还需要继续磨合。”曾明说。
      目前上海各县区中,仅浦东新区的机构改革走在前面,他们压缩审批环节,将更多的工作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而其他县区的转变还未见大的成效。不过目前上海市已在长宁、闵行等区进行了试点,以期这一模式成熟后全面推广。
      
      “有限政府”
      
      在上海城乡建交委的改革意见中,有一条值得关注的提法,就是“将建设工程技术标准、规程的起草,造价审核、质量检验等具体工作,以及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交给行业协会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这实质上体现了上海提出的“有限政府”的概念。浦东新区在“有限政府”的操作上已经有了初步成效。周帆认为,从整体模式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介机构,在现实中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帆说,国内的中介组织,往往带有“二政府”的性质。这些中介机构并不是民间自发形成,更多的定位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往往拥有较大的权力。在制度运作的过程间,他们变成了多出来的一个层级。
      曾明并不讳言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将承担越来越多社会事务的中介组织,他的看法是,一方面要发展它在政府和公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另一方面要规范中介组织的行为。
      不过,促成这样的角色转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周帆认为,省级部门手上拥有较多的公共资源,这些资源往往通过项目的形式下拨,而带有官方色彩的中介机构在政府权力下放的过程中,往往会收取一块非常可观的项目管理费用,这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所以我不主张部门有过多的资源。”
      另外,在周帆看来,民间监督和公共利益的诉求,也应是政府机制改革中的一个重点。“政府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成为服务型政府,所以落脚点是为民众服务。”
      周帆说:“上海有个好传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对法律的制定,一般都是规范地通过专家咨询论证后敲定。具体涉及民生问题上,有听证会制度。较高的市民素质,对政府在资源分配等行为的规范上,形成了倒逼机制。”(陈哲)
      (6月11日《经济观察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推荐访问:伤筋动骨 大部 衔接 衔接大部制:上海加快“伤筋动骨” 衔接大部制 政府规模与政府机构改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