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传播中国的另类力量:在华外国人的博客】 外国人看红色力量

    时间:2020-07-16 07:17: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国际传播中,随着“人人都可以当记者”的Web2.0时代的到来,有一种力量正在悄然和有效地传播着中国。它结合了网络传播的效率和人际传播的效果,成为值得我们国际传播研究者和实践者注意和利用的另类国际传播途径。
      
      跨国博客打破国际传播的格局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爆发后,我国媒体很快进行了报道。而第一时间向英语世界报道地震爆发消息的是一个当时正在汶川附近旅游的美国加州博客写手Robert Scoble,他感知到地震发生后,立即使用手机通过社交网站Twitter(一个将手机短信与互联网联通的“微内容”博客平台)将消息发布到国外,时间不仅早于CNN和BBC等专业媒体,而且还比美国地质勘探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消息早1分钟。另外,地震发生后,一个当时生活在成都的荷兰籍的Twitter用户还充当了一回业余记者的角色,接受了BBC的采访报道任务。
      在此之前,2006年5月,英国《每日电讯报》雇佣了一个名为Richard Spencer的在北京的外国人为该报写作专栏博客。该人在其博客专栏中指出中国记者缺少自由,后来又说自己因为这些言论在中国受到监视。他的遭遇和报道随后被其他外国媒体转载和放大,使得中国的国际形象受到影响。
      可以看出,跨国博客已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前沿和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国际传播的传统构成。
      一般认为,国际传播是指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但是,关于国际传播各个构成因素,认识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如在传播者方面,有人认为应该主要是指国家或一国的组织,有人认为还应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有影响力的个人。在传播内容方面, 有人认为主要是指国际新闻的传播,有人提出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 还有人则认为应该包括一切信息。在传播工具或渠道方面,有人认为主要是指大众媒介,而且重点是电子媒介,有人则认为应包括人际交流的一切方式。在传播受众方面,有人认为应该有特定的传播对象, 有人则认为凡是面向国际社会的传播都是国际传播, 而所谓国际社会, 就是没有国界的社会 。
      目前,中国国际传播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比较多地依靠大众传播手段,人际传播用得不多;国际传播内容陈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国际传播五要素的狭义理解肘了国际传播的规划、实践和研究视野。
      而从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进入网络传播傻瓜化、低成本化的Web2.0时代,国际传播中的传者、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在中国的国际传播中,在华外国人所写的跨国博客正在扮演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华外国人博客的共同特征
      
      2004年所搜集到在华外国人的英文博客大约有102个,到2009年年初,它们的数量已经增加到500多个。这些博客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1. 博客名称一般带有中国特点。如带有China, Sino和Chinese等词。有使用汉语拼音的,如:Aiya、Wo bu zhi dao, Zhongguo Cai, ShenzhenRen, Nanjingren,Cha Bu Duo等;有使用中国地名的,如Life in Jiangxi,Beijing, Shanghai, Hangzhou,Qingdao,Shenzhen,Nanjing等;有使用中国象征物的,如:1001 encounters with dragons; The Kangaroo and the Dragon;Red Chopsticks等。在博客名称中体现中国特征,可以使读者以这类特征为关键词通过博客搜索引擎搜索到这些博客,从而提高了这些博客的读者面,扩大它们的影响。另外,在博客名称中直接使用汉语拼音,可能说明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量增多的趋势,在网络空间里也得到体现。
      2. 博客作者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但二级、三级城市也有。在华外国人博客作者居住在北京的最多,其次是上海。另外,博客作者在中国许多中、小城市也都有分布,如唐山、九江、绵阳、蚌埠等。他们多为外语教师。这一现象与我国二三级城市外教数量的大量增加有关。这些外教的足迹延伸到中国偏僻的小城市,他们不仅为我国的外语(主要是英语)教学做出了贡献,而且也有意无意地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媒介之一。他们对那些即使是我国自己的国际传播媒体都可能遗漏的地方予以关注。通过博客,他们可以使全球读者几乎同时就可以阅读或看到一个西方人在中国某个小城做英语教师期间的所见所闻。
      3. 在华外国人博客的作者主要来自英语国家,其中美国占绝对多数。博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和评论。这些博客在描述博客的目的时,都用了诸如“中文/中国的(Chinese)、经历(experience)、冒险(adventures)、旅行(travel/travelogue)、学习(studies)、政治的(political)、评论(commentary)和角度(perspective)”等词。这说明,这些外国人的博客内容主要是关于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冒险/旅行/学习”以及对此做出的“评论”。这意味着,这些外国人在中国记录的博客,不仅向全世界的读者提供他们在中国的见闻,而且还表达了有倾向性的意见。
      
      传播效果:事实与情感的流动
      
      由于博客网页更新极为容易,它使人们对周围的世界更勤于思考,更善于表达 。对身在异乡的外国人,博客的这一功能更为明显。人在旅途所获得的多种体验能激发其表达的欲望,而且这种表达的受众多半是表达者的人际网络成员。简单易用的博客是理想的个人表达工具,因而成为这些外国人跨国表达的首选。
      据2004年12月召开的全国外国人就业管理工作座谈会的信息,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已经达9万,到中国求学的外国人2004年也创下纪录,达到8.6万名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 2008年北京的外国学生已经达到12万人。以上在华就业和学习的外国人总数高达17.6万人。他们在中国工作、学习和生活,必将融入到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去。同时,每个人面临新的生存环境,必定对新环境有很多感受和看法,需要向亲戚朋友倾诉、宣泄,这是很正常的。
      这些身居异乡的外国人将和故乡的亲戚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互联网,以文字、图片甚至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向国外受众作个性化的报道和评论。他们的国际传播,规模上具有“全民性”,手段上利用了网络多媒体,内容上偏重于文化和经济交流,而传者和受者之间则已经有着情感上的认同。这样的跨国传播是高密度的、及时的、人际的,其使用的语言为受众的母语,并且充满个性。这种国际传播,不仅有信息流,而且包含感情流和影响流。他们不是国际传播从业人员,但是很可能起到更有效的国际传播作用。当然,效果可能“好”,也可能“坏”。
      
      多元主体形成“国际传播合力”
      
      这种另类国际传播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另类或非主流的国际传播自古就有,但从前大多都以电话或信件(纸质的或电子的)等私人通信方式存在,不经作者同意,第三方是无法阅读、测量、影响和管理的。尽管博客不能代替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其他私密的通信方式,但在华博客网页大多有着公开传播的目的,因而它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我们公开阅读、获得和研究的关于网络国际传播的文本(包括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等)。
      由此可见,博客为我们研究和利用互联网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机会。
      影响、利用和建立另类国际传播渠道,形成国际传播的合力,不能不说是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曾就宣传工作提出“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的五项具体要求。这五项要求,换言之,就是要求我们的国际传播者能在以上五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地进行国际传播的实践和研究。借用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整合国际传播”的思路。而从目前看,在国际传播中,关注和利用另类国际传播途径不可小视。
      另一方面,在研究和影响在华外国人博客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发动国际传播的民间力量,形成另类网络国际传播中我方的生力军。到2009年1月,我国大陆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00万。其中不乏懂英语、懂传播和懂技术的人。我们可以有组织地鼓励这些公民个体形成国际传播的主体意识,积极地加入到国际传播中来。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传播学博士)

    推荐访问:在华 中国 外国人 传播中国的另类力量:在华外国人的博客 传播中国的另类力量 传播中国形象的新兴力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