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如何防治高血压【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临床评价】

    时间:2020-03-16 07:44: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月选择我社区高血压患者265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为期1年的综合防治干预措施,观察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比较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效果的差异。结果:综合防治干预期间,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02%(8/265)。经过1年干预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3.21%;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防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慢性疾病,也是引起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肾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我们于2010年1月开始对我社区26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防治,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选择我社区高血压患者2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患者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为(61.54±11.28)岁;其中男性147例,女性118例;高血压分级为1级95例、2级136例、3级34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及以上45例、高中128例、初中64例、小学及以下28例。同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1.2综合防治方法
      社区医生建立本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管理档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联合用药,给予小剂量一线降压药利尿剂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小剂量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mg/d即可起到平稳、缓慢的降压作用。伴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冠心病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不采用β受体阻滞剂,首选钙拮抗剂(CC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长期服用CCB还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如硝苯地平30mg/d,尼群地平30mg/d,波依定5mg/d均可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伴有肥胖、心肌肥厚、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首选ACEI,常用药物卡托普利12.5~50mg/次,2~3次/d;依那普利10~20mg/d。伴有血肌酐较高或需使用ACEI而不能耐受其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等副作用者,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常用药物有氯沙坦50~100mg/d,厄贝沙坦150mg/d[2]。
      患者常由于认识上的误区,遵医行为和用药依从性差,往往发生自我判断病情而增减药物剂量。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通过宣传栏、讲座、义诊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强调坚持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嘱患者家属做好按时定量服药的监督工作。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劳逸结合、戒烟限酒,并注意钙的补充[3]。
      1.3判断标准
      显效: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SBP下降20mmHg以上;
      有效:DBP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SBP下降10~19mmHg;
      无效:血压降幅未达到上述水平者。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综合防治干预期间,患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2例、脑梗死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脑卒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02%(8/265)。经过1年干预后,患者显效128例,有效11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3.21%。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起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发展也较缓慢。患者常在不知不觉中突发心脑血管事件,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目前临床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治疗十分关键。
      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需要长期用药治疗,部分患者往往不能坚持科学合理的治疗,尤其是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后,常自行减量或停药。因此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变化及时指导患者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维持血压在稳定的水平[4]。
      情绪剧烈波动时,通过神经系统影响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此外,高盐、高脂饮食、过度肥胖、酒精、尼古丁等对血压控制均有不利影响,因此在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中应重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有意识的进行自我保健,将预防和治疗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医生和患者两方面的努力,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的目的[5]。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防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16.
      [2]陈忠伟,陈昭斌,尹璐,等.社区高血压管理效果评估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8,35(17):3316~3317.
      [3]孙高峰,阿丽娅・买买提热依木.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509~511.
      [4]孙素萍,徐来荣,丁可,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8):14~15.
      [5]郭娇,欧爱华.我国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1354.

    推荐访问:综合防治 高血压 临床 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临床评价 临床路径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