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略论元代前期文人画的发展 元代文人画

    时间:2020-03-02 07:17: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元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元初的文人儒士为了弥补心理落差和对社会的失望,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思想寄托在文学艺术笔墨之中,以表达自己超凡脱俗的情趣,抒发抑郁苦闷的心境,正是基于这种特质,给元代文人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赋予其特有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元代 文人画 孟� 复古 发展
      元代的文人画,继承了宋金士大夫画的余绪,它在元代的成长和繁荣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元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宋、金和南北文化的对立、汉族儒士与上层社会的不和谐等因素,对元代文化有深刻的影响。元代蒙古贵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大量的汉族知识分子特别是江南一带的知识分子蒙受了极大的屈辱和压迫。当时知识分子(儒士)的社会地位,仅高于乞丐而列于倒数第二位,这对汉族知识分子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和侮辱。所以,其中一部分文人或自愿或被迫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把时间、精力和思想情感寄托在书画艺术上。这给元代文人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赋予其特有的时代特征。
      
      一、超然淡泊的人生基于对现实的逃避
      传统文人画超然淡泊的人生哲学,将绘画视为摆脱现实羁绊、躲避尘世困扰的情感寄托手段,具体落实到绘画的体格上,必然是以简、淡、柔、远为依归。钱钟书说:“元人之画,最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主;元人之诗,却多描头画角,以细润是归,转类画中之工笔。”元初的遗民画家,若不能隐居以乐其志,就只能被诏入仕。宋亡后有一些人隐居不仕,以绘画写个人志节,代表人物有钱选、龚开等。以遗民身份出现的画家,在理想与情感上都不能与现实妥协,这种冲突或见于龚开对现实的丑化,或见于钱选对现实的净化和理想化。
      赵孟�记其故乡浮玉山曾云:“诸山皆与水际,路绕其麓,远望唯见草树缘之而已。中湖巨石如积,坡陀磊�,霞苇聚然,不以水盈缩为高�,故曰浮玉。”①钱选的《浮玉山居图卷》所表现的无疑就是上文所描写的景色,但钱选却有意把现实理想化,故意把群山与周围的环境孤立绝缘,并以点皴、明暗、勾勒等表现将形态与现实对立,使观者恍如步入了一个消失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幻境。现实的世界被钱选以理想化的风格表现,恰恰基于一种徘徊于自我表现与自我隐藏之间的逃避,这正是元初遗民画家真正内心情感的表现。
      元初画坛上也有因为种种原因必须就仕的人,如赵孟�、商琦、高克恭等是高级的馆阁词臣,官职显贵。尤其是赵孟�不但受五朝的恩遇,官居一品,爵封魏国;在生前更有诗书画三绝的盛名,文坛的领袖地位,备受士庶的仰慕。但这种世俗的荣耀,却无法掩饰他内心的寂寞。赵孟�一直梦想能够隐逸山林。大德元年赵孟�本已辞官,但又被迫急招入京,曾给友人写信云:“政拟卜筑溪上,以为终老之际,而情愿未遂,极令人彷徨。”②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山林之恋,使赵孟�对意向的山水比别人有着更深的执念,有更富于理想性的山水造型表现。《洞庭东山图》中,其作品重点是左下角的一叶扁舟,赵孟�题诗“木兰为舟兮桂为楫,渺余怀兮风一叶”,可看出画家真正向往的生活是“扁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二、复古主义的新意
      复古主义的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异的,但是却有着共同的原则:集前代之大成与返璞归真。元初画家不少直接或间接师承金代的士大夫,如李�始学于王庭筠之子王詹游,就是著名的一例。从画学师承及画迹流传,可见宋金文人对元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元代文人画最大的成就在于绘画本体图式的建立。赵孟�打出了“复古” 和“以书入画”的两大旗帜,将造型与写意相结合,深化了书法性绘画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笔墨的表现意味。
      元初文人画家对复古有着通达的看法,即复古不一定拘泥于某种风格,也不必局限于某一家,返乎自然便是复古。高克恭融合米氏云山兼取董、巨皴染而自成一家,画风平实、古拙,而这种平实的画风在元初却能给人清新之感。可见当时的看法,“高侯画学简淡处似米元晖,丛密处似僧巨然,天真烂漫处似董北苑,后人鲜能被其法者。”③所谓简淡天真,诸法具备,说明他能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纵采所长,与元初复古主义的主张相合。
      赵孟�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绘画过分追求形式和纤巧。如《幼舆丘壑图》等,空勾填色,不加皴点,格调古朴。还有被元人誉为“风尚古俊”“一洗工气”的《鹊华秋色图》。④赵孟�46岁后师法五代董源和北宋的李成、郭熙,以水墨为主,将水墨与青绿画法有机结合,一扫南宋院体积习,发展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成就突出。
      
      三、书法与文人画紧密结合的开端
      元代的文人画家借书画寄托情趣,他们除了借画抒情外,还往往题诗于画上,甚至直接题句跋文,图文互补,进一步阐释自己的情感。题画诗句后来被有意识地当成整个作品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与绘画的线条互相配合,相得益彰,鲜红的印章来配合、补充画面,为一片水墨增添了沉着、鲜明的力量,增强了绘画的审美因素。诗书画印结合的风气被后代画家所继承,成为传统文人画的重要艺术语言。赵孟�是最先在画上题诗,将“诗、书、画”合二为一的创始者。画中的书法用笔,在崇尚古法思潮的影响下,也越来越被人重视。赵孟�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种观点可视为此时画家自觉地将书法融入绘画用笔的代表。
      书与画的内在联系早在唐代张彦远那里就已认识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里讲到的用笔,强调的主要是线条的圆润流畅和劲健等艺术特色,而对书法中各种用笔的极为丰富的变化和艺术表现力尚未被有意识地运用到绘画中。
      元代以书法笔法观照绘画的认识,一方面由元人重视恢复古法派衍而出,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自北宋以来文人画的用笔技巧。当时的书画家力主以书入画,认为“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所在”。画上的题跋与以书法入画的风气,使元代书法与文人画紧密结合起来,对后世的书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著色山水的复兴与发展
      青绿山水自李思训父子后,发展极为缓慢,近乎停滞。晚唐五代以后,北宋绘画趋向以水墨为主,著色山水退于配角地位,虽然其间也出过善于著色山水者,如王洗、赵大年、赵伯驹,但都倾向于晚唐的唯美主义风格,影响极小。直到元初的钱选把著色山水重新发现,并引领到一个更古拙、更简朴的远离现实的境界,将著色山水的装饰性和写实性经行了艺术的调和统一,如其作品《王羲之观鹅》中所表现的,以丹青代替水墨,取消了以墨描轮廓而代以彩绘的点、线、面来表现。⑤
      而赵孟�在著色山水上的伟大贡献,使他超越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的界限。打破这种内容与形式上的孤立,使水墨与丹青以及董巨、李郭南北两派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的《水村图》等作品中可以看出,赵孟�不但是将董、李两派的山水画中的形式和素材,两宋各大家的构图原则加以综合,融入他的“平远法”之中,更重要的是他将笔墨的表现作用和丹青的写实性成功地调和在一起,大胆创新,为元末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元代初期文人画已进入全面发展与逐渐成熟的阶段,也正是因为这诸多原因使文人画得到充分发展。文人画的多种特点到元代得到充分发展,一些新的特点也不断出现,正如黄宾虹所说:“宋画为酒,元画为醇。”这些都说明元代文人画已入“无我之境”,进入高度自觉、充分成熟的“有我之境”的阶段,而元代初期的文人画正是元明时期文人画成熟、繁荣、成功发展的基础。
      注释:
      ①吴兴山水清远图记.松雪斋全集(卷7).
      ②咏逸民.松雪斋全集(卷2).
      ③朱德润.存复斋续集(卷3)[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5.
      ④薛永年,罗世平.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10.
      ⑤何慧鉴.元代文人画序说.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推荐访问:略论 元代 文人 略论元代前期文人画的发展 论元代文人画的发展 浅析元代文人画的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