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发现天堂:巴厘岛的完美风情] 巴厘岛地震最新消息

    时间:2020-02-19 07:26: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巴厘人独特而神秘的性格就像这里的天堂风景一样,朴实而又不屈从外力。然而现在,巴厘的完美风情却被一箩筐断断续续的爆炸给破坏了,就像鲜美的草莓丛中盘踞了一条毒蛇,让人望着梦想而步伐迟疑。这条毒蛇就是“伊斯兰团”。
      据说,“伊斯兰团”的目的是用暴力建立以印尼为中心的马来群岛伊斯兰教国家,?这个伊斯兰教国家的范围包括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棉兰老岛、新加坡和文莱。这个构想还真是宏伟,所以有了2002年10月到2005年10月一连串的爆炸,少则死亡数十人,多则几百人,绝大多数是前来印尼旅游的外国游客,他们无辜地、肢体不全地命丧黄泉。
      人间仙境不堪血腥的玷污,曾经趋之若鹜的旅游一次次受到病毒般的感染。恐怖分子是被囚牢笼了,但我们希望天堂永远都是天堂,宁静的、和平的、世外桃源的。
      
      “我去那里,一半是不情愿的,”杰里弗・戈尔――一个曾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去过巴厘岛的英国旅行家说,“因为我以为我会看到一场无趣的大肆吹嘘,另一个伪造出来的独特的好莱坞版本;离开的时候,我也是不情愿的,深信不疑那是我所见过的、最热望见到的、最接近‘乌托邦’的地方。”
      
      天堂般的艺术之乡
      
      戈尔绝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臣服于巴厘岛的无穷魅力而不能自拔的人。巴厘以它处处美丽如画的风景遐迩闻名,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风景。河流和小溪常年蜿蜒流转着,现在它们被引导用来灌溉稻田,稻田是梯形的(梯田),顺着山坡像蜘蛛网一样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富饶的火山土壤使得这里一年可以轮作种植几回农作物,所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庄稼翠绿和青青的颜色扑面而来,还有谷物成熟之后的金黄色。除了稻田,还有高耸的本土厥类树木,它们长着羽毛似的叶子;还有原始森林――里面到处跳跃着猴子、匍匐在地流淌的小河水以及丛林密布的峡谷。
      女人是农田的主力,男人在农忙时也会帮忙,平时他们另有任务。开车在农田间经过,有时会看到人们在路边沟渠洗澡,男人在这边,女人在另一边。他们的性文化没有文明社会的诸多禁忌,很坦白自然。
      乌布在过去和现在都是巴厘文化的核心,再也没有其他地方能比乌布更集中体现巴厘文化了。乌布拥有数量最多的寺庙和宫殿,它们都是用红砖建造的,上面有大量的石雕做装饰。乌布也是几乎所有的巴厘艺术家们的家――绘画家、木雕家、石雕家、银匠、编织艺人、舞蹈家、音乐家――如此丰富,以至于在乌布时时刻刻都能明显感受到一种永不停歇的创造激情。手艺人在沿街的小店铺外面摆个摊,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几乎每个晚上都会听到加麦兰(一组印尼的民族管弦乐器)管弦乐队敲击乐器的声音,宣告一场舞会欢宴在众多寺庙中的其中一处开幕了。在巴厘,艺术不是被艺术家垄断的,而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个艺术家民族。
      巴厘有一种叫雷贡舞的舞蹈。舞者戴着面具,在加麦兰音乐的伴奏下,用细腻的肢体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和内心世界。真正的雷贡舞要从午夜上演到天明,是全村的节日,它表达正义与邪恶之神的对抗。
      传统的巴厘家具中没有桌椅,有的是像我国东北老乡的炕和炕桌。路边有供人休息的凉亭,四面透风,几根柱子支撑,上面是伞状屋檐,下面是铺上凉席的炕。炕上丢着软垫,客人捡一个坐上,摆上炕桌,不习惯的人坐不了多久会腰酸腿疼。
      巴厘的艺术由此吸引了众多国外的“家”们:人类学家前来研究巴厘岛上的特殊文化,小说家灵感迸发而书写这里的文化和历史,画家来此写生,作曲家前来领略巴厘音乐,舞蹈家们也来观摩和寻找创作灵感。
      
      巴厘人的葬礼
      
      关于死亡,巴厘人认为,如果过分悲伤,将会妨碍死者灵魂升天,所以他们的习俗是庆祝死亡。巴厘人死后,按习俗都要举行火葬。巴厘人认为,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不为死者举行火葬,死者的灵魂就无法升天,成为终夜徘徊人间的厉鬼。因此这里的火葬葬仪非常隆重,也是巴厘岛上的奇观之一。火葬在人死后第42天举行,因为巴厘岛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要经过42天才能离开躯体。在火葬前,要将尸体进行处理,首先用各种香料制作的液体将尸体浸泡,然后用布包扎起来,放在一个竹筐里,火葬的前一天,死者的亲属都穿上最华美的盛装,男子还要佩戴宝剑,聚集到一起进行游行,晚上还要举行盛大的文娱晚会,表演傀儡戏,跳各种欢乐的舞蹈,人们载歌载舞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如果要观看葬礼最好是在乌布,因为乌布的葬礼比巴厘岛其他任何地方都更盛大,尤其是遇上王室的葬礼。1978年,这里死了一位王子,这位王子生前在国际上都很知名,因为他很好客,而且对艺术保护之至。为了准备与他声誉相配的火葬仪式,乌布精心准备了一个多月。最后,乌布人抬着王子的尸体穿街而过,王子的尸体被放置在一个11级的、高21米的竹塔里面,随后安放在一个巨大的、黑色和金色的牛形棺木里面火化。
      竹塔的高低视死者身份而定,有的高达20多米,有十一二级,低的也有三四级。棺材是动物形状的,僧侣、富人的棺材雕成牛形,勇士为飞狮形,普通人则为半象半鱼形。竹塔的大小及仪式的隆重程度,全仰仗丧宾的身份、地位及财力。但是很多人不能负担葬礼的高昂费用,因此经济拮据的当地人就先将去世的家人土葬,等有了足够的钱再将尸体挖出来举行火葬。这段等待时间有可能是两三年或十年以上。
      
      巴厘人的传奇个性一瞥
      
      1904年,巴厘沦为荷兰人的殖民地。信奉印度教的巴厘信徒基本上是和平主义者,他们奋起抗争,国王登巴萨(现已成为一个地名,是巴厘省现今的省会)带领整个王室与荷兰人发生了暴力冲突。抗争失败后,王室宁死也不屈从于荷兰人的统治,他们做了悲剧性的选择:集体自杀。国王登巴萨率众出宫,男子皆锦衣华服,女子皆素白披发,所有人戴上自己的珠宝,手持佩剑站好。国王最先出来,走到荷军射程内,拔剑自刎,然后是王室其他成员、官员、妇女、孩子。
      在这场绝对无望胜利的抗争之后,荷兰人禁止巴厘岛上的传教士活动,允许巴厘人保持巴厘岛的独特文化,同时施展手腕让那些临时旅行者们难于登陆这座小岛,若要登陆则收取昂贵的费用――荷兰人实质上将巴厘人与世隔绝了。
      然而,旅行家们还是纷纷而来,有的是被巴厘岛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影像所引诱:有个德国学者兼摄影师格雷戈尔・克劳斯写了一部叫做《人与艺术》的书,1922年首次出版了英译本。1912年到1914年这两年期间,他在巴厘岛上拍摄了一些照片,生动地再现了巴厘岛的迷人风景:岛上绚丽的庙宇,特别是岛上的人们穿的各种服饰。他写道:“他们身上的服饰没有一处是粗糙、笨拙、不便捷的;他们的每一个姿态、每一次走动都是高贵、优美的。”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来岛上的临时旅行者大多都会住在登巴萨,而另外一些受到“最后的天堂”的诱惑来此的人,则入乡随俗地跟从当地的风俗,避免住在低洼的地方,转而住在较冷的高地上,特别是乌布这个地方。理论家们在这个问题上始终争论不休:为什么巴厘人传统地将海视为充满着邪恶魔鬼的危险地方?一些人认为,巴厘人偏爱于居住在高地,其实反映了他们对远古以来就一直袭击着他们的海啸心存畏惧;另外一些人断言,这是由于巴厘人很渴望离他们祖先的神明更近一点,而这些神明都住在火山顶上,特别是最高的阿贡火山。不管是哪种原因,就像一位墨西哥艺术家说的那样,“他们不把眼光投向身外的大海,而是昂头向着山顶,他们是世界上稀有的岛屿民族之一。”

    推荐访问:巴厘岛 风情 完美 发现天堂:巴厘岛的完美风情 巴厘岛风情 巴厘岛民俗风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