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20 03:25: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重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我国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这既给我国亿万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音,也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2],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机遇下,如何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1.1农业机械化基础初步奠定
      1956年底,我国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现代农业在中国的确立。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9.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2]。直到1978年,我国农村并未发生彻底改变,农业现代化速度缓慢甚至长期停滞不前。据统计,1976年全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净产值为319元,仅比1965年增长7.4%,低于1952年323元的水平。平均每个农业劳动生产力生产的粮食为972 kg,仅比1965年增长15.4%,也低于1957年1031 kg的水平。不仅如此,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增长缓慢。我国农民1949年时的人均国民收入仅66.1元。到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仅有133.57元,且其中实物收入占58.1%,货币收入占41.9%。1949—1978年,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农民的年实际纯收入仅增长1倍左右,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在全国未得到显著的发展[4]。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发展初步奠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基础。
      1.2农业机械应用领域拓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在此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业从人力、畜力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已从单一的耕作机械拓展到大农业各个方面,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农用运输以及设施农业和农田基本建设等领域。
      1.3农业机械化跨入中级阶段
      2001年10月11日,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布9个涉农一号文件,这给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号文件分别就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耕地保护、粮食增收、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等涉及农业现代化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截至2010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为92 410万kW,大中型农用拖拉机数量为3 921 723台,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动力为11 166.987 5万kW,农用小型拖拉机数量为17 857 921台,农用小型拖拉机动力为17 278.379 8万kW,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数量为6 128 598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数量为29 925 485台,农用排灌柴油机数量为9 462 526台,渔用机动船数量为0 [6]。
      总的来讲,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41%,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低至38%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7]。
      2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低下
      我国人口数量及构成见表1[8]。由表1可知,从2005年开始,我国农业人口的比重持续降低,但仍然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我国就业人口在各产业的分布情况见表2[8]。由表2可知,2005—2009年,我国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逐年递减,2009年的比例为38.1%。结合表1分析得出,我国农业人口中大约有15%左右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
      
      
      
      
      
      
      我国6~29岁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未上学占2.19%,小学文化占37.17%,初中文化占48.86%,高中文化占10.67%,大专文化占0.90%,大学本科文化占0.20%,研究生及以上文化为0.01%[9]。由此可知,当前农业从业人口中88%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教育程度,仅有不到12%为高中及以上教育文化程度。
      如果认为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需要比第一产业更高的教育程度,那么可以得出,当前29岁以下农业人口最高只接受了初中程度的教育,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员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且未有资料表明,我国农民接受过一定时间专业的农业技能培训。因此,总的来讲,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未接受过系统的农业技能培训,未有证据表明其具备从事信息农业的能力。
      2.2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农机化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机械化总水平还不高,且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总的来讲,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南方。北京、天津是北方农业机械化高水平的代表,上海、江苏等地是南方农业机械化高水平的代表,位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前列。黑龙江、新疆等地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典型的土地规模经营出效果的代表。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大体为:华北、东北、西北(新疆除外);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大体为:华东、中南、西南。西南5省区是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低、难度最大的地区[10]。
      从种植结构分析,2009年全国稻谷、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9.94%,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72.9%、69.72%;水稻和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水稻机、播、栽与机收水平仅为5.62%和18.5%,玉米机收水平仅为1.63%。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总体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北方总体机械化水平比南方高,主要是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高,而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
      2.3经济实力弱,农民购买力低,制约农机化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经济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农业经济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在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 333.33 m2的广大农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率虽然较高,但农民的购买能力还处于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的最底层,况且农民年收入的大部分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农业,而是来自于第二、三产业,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对农业生产进一步投入的积极性,从而制约农机化的深入发展。
      2.4农机装备水平滞后,结构不合理,作业水平低
      当前,我国农机装备存在着“三多三少”的局面,即小型农机多,大中型农机少;动力机械多,配套作业的机具少;低技术档次的机具多,高性能综合性农机少。而且大量的应当报废陈旧的农业机械未及时地予以报废更新,带来了效率低、能耗高、不安全等诸多问题。我国的农机产品生产制造技术和农机品种结构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中低型农机产品生产过剩,供大于求。对于中高端农业机具,则不能生产或没有形成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
      3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为了有力地响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决策,破除我国农机化发展障碍,加快推进我国农机化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

    推荐访问:对策 农业机械化 我国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