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英汉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差异看中西文化] 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时间:2019-05-16 03:29: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语言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桥梁,它承载了一个国家、民族特有的文化。委婉语与禁忌语作为其中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委婉语与禁忌语折射出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道德传统。同时,这些差异也反映出中西方民族历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研究英汉委婉语与禁忌语使用的差异来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中西文化差异。
      关键词:委婉语与禁忌语,价值观念,宗教传统,等级观念,思维方式
      委婉语与禁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忠实的镜子。它们深深地植根于一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以及风俗习惯。英语与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其历史、思维方式、认知手段、心理等诸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也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差异。
      一、委婉语的定义
      根据《美国传统字典》,英语“委婉语”(euphemism)指的是:the act or an example of substituting a mild indirect or vague term for one considered harsh, blunt or offensive。[1]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所谓委婉语就是用一些间接的、有礼貌的、文雅的表达来代替一些刺耳的、难听的、无礼的表达以避免尴尬。汉语的“委婉”指的是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避免直陈某人、某事、某物,意在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2]可以说英语中的“euphemism”与汉语的“委婉语”在语用动机和语用效果上非常接近。然而英汉委婉语在具体的用法上有很大的差异。
      二、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看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价值观念不同
      无论在中方还是西方,人们在谈论两性问题上都略显忌讳。然而两相对比,西方文化对性观念相对自由并具包容性,他们尊重本性,而中国文化对此却相对保守,认为这是应该避讳的话题。比如:私生子/野种在西方称作love child/natural child(爱情之子/自然之子),情妇/姘头被冠以unmarried wife(未婚妻),同居被称作trial marriage/free love(试婚/自由恋爱),色情电影被美名为blue films/X-rated films/pornographic films(蓝色电影/X级电影/生活知识)等。[3]
      (二)中西宗教信仰与传统不同
      有人总结西方文明时提出西方文明就是基督教文明。事实上,基督教确实很早就在西方文明中扎了根,对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大多数西方人都信奉上帝,认为上帝是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他无所不在,神圣不可侵犯,从而也形成了一些与上帝有关的委婉语。比如“死亡”就可以用“go to heaven”或者“be with God”来表达。西方人注重个人愿望的实现,希望死后能与上帝同在,即使是英雄的去世,他们也会认为是完成了上帝交给他们救人的任务。所以总是轻描淡写,比如fire one""s last shot,lay down one""s life等。而对中华文化产生影响的宗教主要是道教和佛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自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庄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态度,这种达观,淡泊的生死观造就了汉语里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比如“仙逝”,“驾鹤西游”,“羽化”,“成仙”等说法。
      (三)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谦虚礼让,把谦虚视为传统美德。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词时,习惯说“过奖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等谦词。而西方人喜欢直接明了,听到赞美之词会欣然接受,表示感谢,他们习惯用Thank you. Tha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4]
      具有汉文化的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比较马虎笼统、保守,有句俗话:“说话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因此,当面对别人的邀请时,中国人习惯回答“我争取......”,“......到时候看”;受别人之托时习惯说“我尽力而为.....”等不精确的回答。而英美人更习惯回答“Yes, I will.”,“No, thank you.”,语气非常肯定,不含糊。
      三、禁忌语的定义
      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在日常交际中并不是可以随意地涉及任何的话题,也不是可以随便地使用语言系统中的任何词句。在一定的文化中,参与交际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对某些话题和语言系统中的某些词表现出“回避”的态度或者行为。慢慢的,这些就形成了人能不愿谈的禁忌。此外,由于某种社会因素,人们被迫回避某些话题和字眼,这就形成了人们不能或不敢谈论的禁忌了。英汉用语中都有各自的禁忌语,有相同,有不相同,而这些禁忌语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
      四、英汉禁忌语的不同看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等级观念的不同
      汉文化比较注重登记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就已存在国讳、家讳、圣讳、官讳种种。所谓国讳,主要是避开皇帝本人的名姓及服饰。例如,唐代有位君王叫“李世民”,当他在位的时候,人们都要避免提到“世”和“民”,“世”须用“代”顶替,“民”要用“人”替换。甚至人们都改称“观世音菩萨”为“观音菩萨”。家讳是避祖父母及父母的名讳,以示尊敬。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一生共写了近三千首诗,但据说因其母亲名叫海棠,所以他虽寓居海棠颇负盛名的四川多年,却从未写过海棠诗。圣讳就是避免提及圣人的名字。官讳是避宰相及当地长官的名讳。而西方社会则讲究人人平等,没有名字禁忌。在美国,不论职位、年龄和性别,大多数人喜欢别人直呼其名,他们认为这样更亲切。此外,在西方家庭里,常常有晚辈用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来命名,这也与中国的情况大相径庭。
      (二)中西价值观念不同
      西方国家的文化模式属工业经济型,他们强调个人主义,注重独立和进取,不迷信特权和传统。因此,西方文化体现的是“轻老”的价值观。他们追求的是创新的精神,认为人一旦变老就意味着被驱逐出主流社会,得不到尊敬和关心。“老”就成了大家忌讳的词语,它意味着思想僵化、知识老化、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活、啰嗦、固执等。因而,英语中称老人为senior citizen,elderly people,the longer living等,而不用old。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中,人们强调的是集体,人的地位和价值在同等条件下靠年纪来衡量,论资排辈是很普遍的现象,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尊老爱幼”,从而出现了老当益壮,老手,老资格,老马识途,老将出马,姜还是老的辣,老板等等。“老”意味着阅历丰富,有智慧、有谋略,意味着地位和成熟。在日常生活中,也称自己的朋友老王,老李,以示亲切。这与西方文化是截然相反的。
      (三)中西文化传统不同
      在中国,很多人对于迷信都抱着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比如4,7分别是“死”,“气”的谐音,所以人们通常不愿意用这两个数字,在选电话号码、车牌号时,有4,7的号码很少有人愿意选。而对于西方人来说,13是个敏感的数字,因为《圣经》中记载了第13个人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所以英美人普遍反感13,甚至在公寓旅店等高层建筑物上也很难找到第13层。
      除此之外,在中国,人们认为乌鸦是不吉祥的动物,出门看到乌鸦是倒霉、晦气的象征,很可能给家里带来凶相。另外还有“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说法。猫在中国也常常被看做不吉利的动物,猫象征着灵异、慵懒,尤其是黑色的猫。人们认为如果有流浪猫跑到家里,则会带来疾病和灾难。在西方,人们却对蝙蝠反感,通常将它们和坏的特征联想到一起,比如“两面派”,“见风使舵”等。英语中还有as blind as bat的说法,意思是眼力差。[5]
      五、总结
      随着中国与主要英语国家,如英美加等国的交往的日益频繁,各国的文化语言相互渗透。作为人们交流的基础——语言,自然扮演了桥梁的重要角色。而语言又无法避免的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如果无法很好的掌握对方的用语习惯和禁忌,那在双方的交流中很可能造成理解偏差,语义错误甚至是情感上的误解和伤害。
      在语言和文化的交叉中,委婉语和禁忌语的使用尤其值得学外语的人注意,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或者不方便说的话该如何换种方式表达,从而使得交流即畅通又不失礼貌。想要在与外国人的交谈中游刃有余,以上几点必须很好的注意和运用 。
      参考文献
      [1]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oughton Mifflin, (2000):234.
      [2] [3]谭洪英.英汉委婉语所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J].文学教育.2008,(8):54,55.
      [4]刘萍.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J].外语教学研究.2007,(8)
      [5]陈瑞雪.从文化差异浅谈英汉语言禁忌异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7):101.
      作者简介:
      谭万宏(1986-),女,四川省峨眉山市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推荐访问:西文 委婉 英汉 禁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