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验光配镜教学视频_用找茬的眼光教学

    时间:2019-05-04 03:19: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研读教材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了准确说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很多事例论据进行论证,而这些事例论据并不都能紧扣论点,因此也无法达到有效证明观点的效果。例如:文中谈创造性思维时作者指出:“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为了证明此观点,作者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例子,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例子。课文举的例子只是重点叙述了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之后就发明了印刷机;布歇内尔只是边看电视边想就发明了电子游戏。这样的表述只能说明创造有时只是瞬间的一个灵感而已,完全与作者之前的“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背道而驰。
      仔细阅读文本,这一发现让我很吃惊,难道作为范文的课文在论证上也有问题吗?在教学中我是一语带过,还是重点讲解呢?那一刻我犹豫了。为了消除顾虑,我咨询年级组老师,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多方探讨求证,得出的答案是本文中确实有论证不够严密的地方,而且还不止一处。
      这样的答案让我信心大增,“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实际教学中我该怎么办呢?该如何使用这篇课文?把我的发现告诉学生吗?如果嚼好了喂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可能缺少创造,学生也难有生动活泼的发展。于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对于议论文知识的掌握水平,精心设计了一个与学生一起来“找茬”的环节,共同研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疏忽偏漏之处。
      没有想到,这样的“找茬”环节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学生们利用已有的议论文知识,竟然发现了课文更多不严密和有疏漏的地方。
      有的说:“我发现课文所列举的约翰·古登贝尔克的论据中不仅没有紧扣前文的观点,属论据不当;同时我还发现事例只是光叙述没有任何分析论证的部分,这与议论文举例论证应该有必要的分析这一知识相违背。”
      有的说:“文章第13节中‘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很明显这节是对全文的总结,但本段中提到的保持好奇心的观点前文却只字未提。这也是论证不严密的体现。”
      还有学生说:“本文就连语言表述也不够严密,文中‘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一句中‘并非’应该改成‘往往’,议论文表述不严密。”
      还有学生站起来告诉我:“课题也表述不严密,应该说成‘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听到他们积极而充满智慧的发言,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得到赞扬的同学当然高兴,因为他们能够挑战“权威”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兴奋了,原来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竟一点也不亚于老师,有时甚至高于老师。
      我顺势让学生运用所学议论文知识帮助作者进行修改。通过修改实践,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使用、紧扣论点表述事例的知识点掌握反而更加牢固了,本可能枯燥的议论文教学课堂变得生动而有实效。
      这堂课让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之前的认真研读教材,当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发现,也许学生永远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更不会学以致用了,相信通过这节课,他们对议论文如何围绕论点来论证这个问题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一堂课,也让学生更加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书。同时,这种师生互动的思维碰撞,学生得益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在不断研究文本的过程中迅速提高了自己的研读文本的水平,正所谓“教学相长”。
      这堂课还让我深深地感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培养“不唯书”的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找茬”环节的范例提示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得到拓展。同时“不唯书”,“不唯师”的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也扎下了根。可见,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还要注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进行质疑的愿望,并悉心爱护学生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质疑,及时展示自己的思索和提问的过程,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张梦憬,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210036)

    推荐访问:找茬 眼光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