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从《壁画词》到《山中》 山中有个村是什么歌里的词

    时间:2019-04-26 03:19: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以何安东的两首艺术歌曲为出发点,从音乐本体诸要素入手,研究何安东艺术歌曲音乐创作的特点及历史意义,对何安东及其艺术歌曲作品给予客观全面的历史评价。  关键词:何安东 艺术歌曲 音乐本体
      一、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是一种抒情歌曲的形式。《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对于艺术歌曲(Art song)的解释是:“A song intended for the concert repertory, as opposed to a traditional or popular song. The term is more often applied to solo than to polyphonic songs.”(艺术歌曲与传统和流行的歌曲不同,多为音乐会演唱而创作,通常以独唱的形式出现。)这种歌曲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
      我国近现代最早涉足艺术歌曲创作的是唐学咏、黄自、萧友梅等学院音乐家。而黄自则在1933年出版了他的独唱歌集《春思曲》,包括《思乡》《春思曲》和《玫瑰三愿》,都是黄自艺术抒情歌曲的代表。我国其他著名的音乐家也创作有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我住长江头》、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等。
      二、艺术歌曲的音乐分析
      何安东在1934年便创作了艺术歌曲《山中》《两个月亮》。1937年后又创作有《壁画词》《临江仙》《临终歌》《合欢花,我心中的花》《父亲》等艺术歌曲,其中《壁画词》曾在1937年的《广州音乐》上发表,并由歌林和声公司出版了唱片。他所创作的这些艺术抒情歌曲,音乐语言朴素,旋律流畅动听,内容丰富深刻,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创作技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下面笔者选择其中两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笔画词》《山中》进行分析。
      1.《壁画词》
      创作于1937年,林瑞铭词,何安东曲。歌曲依据歌词可分为两部分:“绕草闲庭,斜阳古院,哀弦细诉情何恨?无声却比有声强,禅心未了凡心愿。日日柔肠,年年玉面,丹青留得人长远。沉哀如海复如潮,天长地久何曾改(原来作‘旁’)。”通览歌词可得知这是首写景抒情的抒情诗,作者借绕草、闲庭、斜阳、古院这些景物,隐喻出对祖国的留恋,虽已离开,却日日难忘,年年怀念,琴声勾起了对家乡的想念,这样的感情,“复如潮”,无论到何时都未曾更改。何安东在创作这首歌曲时,由小提琴演奏主旋律声部,钢琴作为伴奏声部,优美柔情的小提琴声,恰似诗人此刻的思乡情,绵柔而悠长,钢琴声部的写作则更加透彻地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歌曲前四小节是引子,F大调主和弦琶音上行,右手波浪式的旋律与大跳音程的配合,把人的思绪一下带入了诗的意境,轻柔、精细,经过Ⅴ-Ⅰ-Ⅳ-Ⅴ的八分音符柱式和旋的上行,开始了歌曲的主题。
      在主题部分,左手依旧采用了分解和弦的琶音上下行,为突出和声效果,右手没有依照主旋律写作,而是采用了和声性的编配方法,既有滑音的运用,还有柱式和弦密集的排列,同时在强弱力度上重视与声音声部的搭配,更好地“阐释”了歌词。
      在第18小节,经过一个简短的过渡,歌曲进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中,何安东在和声上采用了副属和弦,并由此在第22小节转调至D大调,伴随着力度的增强,突出了旋律中的#F和#C音,增加了旋律的色彩性变化。此后又转回F大调,但在和声上采用了Ⅵ-Ⅴ/Ⅵ-Ⅰ的进行,继续延展了音响的色彩性和调式色彩的对比。至结尾处,十六分音符的级进上行直至结束音a2,以柱式和弦的长音延长结束。
      这首歌曲中的旋律与诗歌(歌词)语言配合非常紧密,何安东尤其注意旋律和歌词的声调配合,注重旋律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甚至使用“字句描绘”的手法来强调旋律的表现力。如开头处的旋律,断连结合,此起彼伏的旋律线条,恰如其分的“描绘”出歌词的内容,让人恍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山中》
      《山中》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代表作。该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融情入景,以清风新碧传柔情,创造出含蓄优美的意境。“情景相生”是诗人创造意境的高妙手段,也反映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于徐诗的影响。陈田鹤也曾在1934年选用该诗创作抒情艺术歌曲。
      何安东在歌曲伴奏的编配上,充分考虑到歌词所描绘的意境,稳定的琶音进行,一开始便把人带入到诗的氛围。和声方面虽主要为主功能和弦的连接,但在声音效果的展开和进行上,丝毫没有重复与呆板,织体结构的变化,赋予音乐以动态多彩的音响感。歌曲前半段是“诗意”的描写,无论在旋律声部还是在伴奏织体,都采用了疏密结合的手法,营造出月夜下的山中静幽的景色。
      歌曲第二部分写诗人在静静的庭院想念山中的恋人,在那花好月圆、松影婆娑的静夜里,诗人“想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吹醒群松春醉/去山中浮动”,感情纤细,体贴入微的诗人面对“安眠”的恋人,不忍打扰她,只化做一片碧叶,轻柔的落在她窗前,传递着诗人对她的刻骨思念之情。诗人的语气有些“急迫”,想要见到“你”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这里,何安东依据歌词的需要,亦采用了分解和弦的八分音符伴奏,更在声音上进行烘托。在这幅流动的画面里似乎飘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切切面影。
      徐志摩的诗就像是音乐的魔方,翻开他的诗集,你就像进入了一个灵动缥缈的音乐世界。而何安东的音乐则让我们在这天籁般的诗意世界中感受到诗人空灵高雅的情怀。徐志摩的诗是“从胫骨里跳出来,灵性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在他的诗国里,一生所追求的理想是性灵的自由。整首歌曲除却主题部分之外,何安东在前奏、间奏与强弱力度的处理上都进行了完整的写作,使得整首歌曲无论是在旋律上,还是在局部的细节处理上,都可以说是一首创作质量很高的作品。
      三、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何安东创作的艺术歌曲,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他别样的音乐人生。如果说何安东创作的抗战歌曲表现了他不畏强暴、顽强斗争的精神,那艺术歌曲则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憧憬,表现了他感情细腻的一面。何安东艺术歌曲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多采用当时著名诗人的诗句,进而谱曲创作。而这些诗句本身就带有优美抒情的音乐旋律感,这不仅为何安东的创作提供了“意境铺垫”,更让他有着更好的创作发挥空间。无论是林瑞铭《壁画词》中的留恋、思念,还是徐志摩《山中》的委婉、梦幻,都在何安东的音符中得到一一的刻画描绘。
      2.用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旋律,细腻而富于色彩的钢琴织体,新颖而大胆的和声语言,表达着他对祖国、人生、美景由衷的赞美。尽管处在战乱纷争的年代,但这丝毫没有消减何安东内心对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他用淳朴优美的旋律,细细品味着他对于美好和幸福的理解,同时也把这种感受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有音响可以听到何安东的这些艺术歌曲,想必演唱者的声音也应是精致、细腻和多情的。
      3.伴奏声部的写作与旋律声部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伴奏织体材料的丰富运用,琶音和弦的氛围烘托,强弱力度的鲜明对比,和声色彩明暗的转换,都为他的歌曲赋予了真正的艺术性。如果说旋律是歌曲的基础,那伴奏声部的写作则是让歌曲更加丰满、充盈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4.歌唱艺术是歌唱者以人声作为“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情感的表演艺术,因此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与处理以及情感表达的具体手段,就成为完美地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法与途径。何安东通过对艺术歌曲旋律的细腻创作,以声传情,准确地表达了歌词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歌者的演唱赋予歌曲以鲜活的情感性。
      何安东的艺术歌曲创作,是其创作才能综合的表现。他的艺术歌曲在总体风格和具体创作技法上既有西洋艺术歌曲的特点,又继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它们不仅是何安东全部音乐创作中较有艺术价值的部分,而且无论在“作品”意义上,还是在“演唱”意义上,都成为了我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中的优秀代表。
      参考文献:
      [1] 向延生主编.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一)[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2] 何安东基金会编.南国抗日救亡歌曲作曲家——何安东[M].何安东基金会印制处,1998.
      [3] 广州培正同学会何安东基金编.爱国音乐家何安东[M].广州何安东基金印制处,2001.
      [4] 徐士家主编.何安东作品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5] 广州何安东基金编.何安东基金成立10周年特刊[M].广州何安东基金印制处,2005.省略

    推荐访问:壁画 山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