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构建心动的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19-04-22 03:13: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以教材为主线,这种“文(知识)体位”的课堂教学对于落实重点、难点,  提高应试成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缺损,学习思维的束缚
      和学习能力的丧失。我们必须重视师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能动、交互作用,立足“人本位
      ”,从人对知识的思考出发,立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师生如何交流的行为过程,
      让学生获得合适的学习路径。本文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浅谈基于“人本位”课堂教学
      的着力环节和组成要素。
      1 课前预设,思考教学价值
      “人本位”的教学设计,在课前预设阶段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分析本节课的重
      难
      点外,还必须关注这节课的课程价值,预设学生可能会思考的知识层面之外的本源性(隐性)
      问题。教师只有对教学价值深入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润物于无声,才能使学生产生越来越
      强烈的学习动机。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我们可能需要预设以下几个本源问题。
      (1)错误之因: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会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人们为什么会接受他的观点
      ?
      (2)成功之基:伽利略靠什么驳倒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3)理论之限:《牛顿第一定律》如此重要,是不是任何条件下都适用,它是否受到某种限
      制?
      (4)教学之源:为什么高一物理先要学习“直线运动”,而学习“直线运动”时首先学习“
      牛顿第一定律”?
      2 课堂实施,践行教学理念
      “人本位”的教学实施,关注师生的“对话”,重视课堂中师生能动作用的行为过程,强调
      以合适的学习路径完成思辨、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
      2.1 互动的小品——从陌生到熟悉,构建融洽的课堂
      [片段]呈现轻松学习的氛围
      课刚一开始,老师简短的介绍与引入课题之后,切入正题。
      “接下来,我们首先合作表演一段小品。假设我们现在在一辆大客车上,听我口令,大家用
      肢体语言表演一下车内的情形。”
      “车子突然启动。”学生应声往后仰。
      “车子突然左转弯。”学生一起向右倾。
      “车子突然右转弯。”学生迅速向左倾。
      “车子突然急刹车。”学生齐刷刷往前冲。
      通过小品互动,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课堂气氛立即轻松起来。小品同时又把“惯性”从
      日常经验中提取出来,为后续学习营造良好的物理氛围。
      2.2 跃动的讨论——从浅显到精深,构建思辨的课堂
      [片段]发现消除阻尼的困难
      情景1:老师先让一辆小车四轮朝上,放在长木板上,轻推一下,小车马上停了下来。
      情景2:老师让小车四轮接触长木板,轻推一下,小车多行了一些距离后停下。
      “为什么小车会停止运动?”
      “有摩擦力。”
      “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远?”
      由此得U-t图线如图7所示。
      总结规律
      (1)电路问题
      ①确定电源:首先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部分导体(电源),其次利
      用E=n[SX(]ΔΦ[]Δt[SX)]或E=BLvsinθ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利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
      律判断电流方向。
      ②分析电路结构,画等效电路图。
      ③利用电路规律求解,主要有欧姆定律,串并联规律等。
      (2)图象问题
      ①定性或定量地表示出所研究问题的函数关系。
      ②在图象中E、I、B等物理量的方向是通过正负值来反映。
      ③画图象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单位长度定义或表达。
      将线框的运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ab为外电路,第二阶段ab相当于开路时的电源,
      第三阶段ab是接上外电路的电源。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以高考题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分析探究
      例题,教师加以引导总结出规律,让学生感知高考命题的意图,剖析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培养能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研究,教师能够不断的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并积极的改善教
      学的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
      
      “第二次受到的摩擦力小。”
      ……
      “本身两次用力可能也有差异,但主要原因是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
      情景3:老师使用气垫导轨,调试、介绍完仪器,然后在滑块上安装好挡光片,让滑块以一
      定的初速度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光电计时器记录时间,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用时55。89 ms
      ,通过第二个用时57。03 ms。
      “小车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是!”“不是!”“几乎是!”
      “为什么采用气垫导轨后,小车的运动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呢?”
      “因为还有空气阻力。”
      “要消除空气阻力,就得把我们的教室抽成真空,或到外太空去做这一个实验,但届时气垫
      导轨又不能用了。看来我们要找一个完全没有阻力的环境真的很难。那么,在三四百年前,
      实验条件受到种种制约,伽利略又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让人信服他的猜想?”
      ……
      教师以物理情景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情景设置有一定梯度,从简易到精密,学生“
      拾阶而上”,认知由浅入深,为规律探究作重要的知识储备。
      2.3 灵动的实验——从经验到规律,构建探究的课堂
      [片段]展现理想实验的魅力
      步骤1:老师从装置(如图1)左端红线处悬空静止释放一小球,小球运动到右端等高点。
      “为什么小球能运动到等高点?”    “几乎没有空气阻力。”“没有摩擦阻力。”
      步骤2:在板上安装一导轨,导轨左端固定在O点,导轨右端可搁在P1、P2、P3、…
      等不同位置的钉子上(如图2)。第一次导轨搁在P1上,老师从装置左端红线处静止释放小
      球,小球未能到达等高点。
      “为什么还差一点点?”
      “有摩擦阻力!”
      “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呢?”
      “等高!”
      第二次导轨搁在P2上,未能到达等高点……“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同样能运动到等高点。
      我们发现,小球到达的高度相等,但为了到达等高点,需要走过的路程就更多了!”
      第三次……
      步骤3:老师将导轨放平(如图3),从红线处静止释放小球,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跌落到地
      上。
      “我们的导轨太短了,如果导轨长一些,它还能沿水平方向运动吗?”
      ……
      步骤4:说着,老师将导轨后半部分接上(如图4),仍将小球从红线处静止释放,小球运动更
      远距离后跌落到地上。
      “小球一直想找那个等高点,可惜它找不到。但是它很直执,找不到就一直找下去。如果导
      轨是光滑的,它将运动到哪里?”
      “无穷远。”
      “可是我们现有的实验条件没法做,所以这样的实验叫?”
      “理想实验。”
      “课本的小标题中加了‘魅力’二字,你们能说说它的魅力吗?”
      ……
      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实验层层展开,轨道由虚变实、由曲变直、由短变长,实现从有限到无
      限的探索,展现了理想实验的魅力。探究论证由表及里,循循善诱,既深刻又自然。
      2.4 感动的故事——从教学到教育,构建生命的课堂
      [片段]重现近代物理的发展
      讲授完“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知识后,老师特意安排了一段时间,回顾牛顿第一定律
      形成
      、发展的过程。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笛卡尔,再到牛顿,……娓娓道来,把学生带回到
      近代物理那个思辨、激辩、求真的时代。
      动人的讲述不是课堂的“赘笔”,而是教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探索与实践,散发出浓浓的
      人文关怀。
      3 课后反思,守望教学追求
      课例从“文本位”的窠臼中摆脱出来,从“人本位”的视角对课堂进行全新构建;力求实现
      “三维目标”的同时,促成学生的生命成长。
      (1)知识与技能:本节课从小品开始引入,提炼生活中的经历、经验,通过情景再现,让学
      生在思考、讨论、猜想、探究中完成对知识的感悟与接纳。不仅将概念活化,而且逐渐培养
      起学生观察、质疑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精神。
      (2)过程与方法:设置情景由简至精,演示实验变而有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讨论
      ,发现阻力(阻尼)无法消除;通过实验,找到无阻尼背后深藏的物理规律;思辨、探究中渗
      透着物理研究的精髓——基于事实,理想建模,抓住主要因素,淡化次要因素,从而揭示深
      刻的规律。
      (3)情感与态度:互动的小品中,营造出融洽的学习氛围;跃动的讨论中,学生体会到伽利
      略时代实验条件的局限与科学研究的艰辛;灵动的实验中,学生感悟出理想实验的
      魁力与先
      哲求索的深邃;感动的故事中,浸润着教师对学生完成知识传递与思想传承的期待,完成自
      身生命成长的关注。
      让课堂教学多一些生活味、思考味、人情味,少一些枯燥、重复、功利,是每一位
      教师的使命。教育需要活力、需要创造、需要感动,愿我们用平凡的教学,演绎不平凡的物
      理课堂。

    推荐访问:构建 课堂 心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