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2019楼市新动向 宏观政策新动向与城商行结构调整

    时间:2019-04-15 03:29: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宏观政策的新变化对城商行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加快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城商行应综合考虑当前与未来经营环境以及自身条件的变化,在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基础上,实现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统一。
      政策逻辑下的城商行发展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城商行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全国城商行总资产10.33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8.7%,存款余额7.3万亿元,贷款余额4.59万亿元。主要监管指标持续良好。比较一季度的数据可以发现,城商行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总资产同比增长28.3%,比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分别高出13.5%和6.2%。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商行对形成金融业的多元化竞争主体,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城商行作为中国金融业“增量”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每一步都与政策的转换逻辑息息相关。由于增量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以政策转换为前提,政策转换即降低“准入”限制为城商行带来了发展空间,而增量改革的路径也在一定时间内为城商行赢得了政策上的相对平等。但是,随着城商行的发展壮大,金融业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宏观政策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对城商行乃至整个银行业的结构、行为和绩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宏观政策调整的实质是资源配置在部门、地区和经济成分间的优化,而商业银行不仅是分配金融资源的重要力量,还是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决定性环节,因此,每一次宏观政策的变动,必然给城商行以及整个银行业带来冲击。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一季度8.1%,低于历史同期,二季度据预测将低于8%。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引起社会各界对宏观政策走向的高度关注。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次会议意味着新一轮刺激的开始,具体手段包括:“着力扩大内需,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重点推进节能环保、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新一轮促销费有望从供需两端“双管齐下”。投资继续加码是稳增长的重要措施,“明确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外,还将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其中铁路、节能环保、农田水利等方面将成为投资重点。”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及20项重大工程。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这表明货币政策可能采用降准、窗口指导和调整部分监管参数等手段来促使货币信贷加快增长。6月7日央行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被认为是对这一宏观政策动向所做出的反应。
      纵观此次宏观政策要点,在稳增长约束下,消费和结构性投资是政策的着力点。结合2月银监会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商行而言,将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商行在资本实力、资产规模、网点机构和客户基础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上与大银行高度重叠,业务领域偏重于经济的供给即生产方面,而对经济的需求即消费方面和农村的重视不够;重视传统产业而对节能环保、绿色和新兴产业的重视不够。收入结构上仍以利差收入为主,利差收入远高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有些城商行的利差收入比重甚至占到总收入的90%以上。因此,在新的宏观形势下,城商行必须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以适应当前政策变动的要求。
      宏观政策新动向对城商行的影响
      从调结构的角度看,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向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倾斜,银监会2月份正式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也鼓励商业银行推进绿色信贷,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并以此优化信贷结构,但这却加大了“两高一剩”(“两高”是指高污染、高耗能;“一剩”是指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投放的风险。由于城商行多与地方政府有着天然的关系,这构成许多城商行涉足“两高一剩”行业的重要纽带。城商行对“两高一剩”行业前期的贷款成为支撑这些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一旦政策着力点转向节能环保和绿色产业,对“两高一剩”产业回收信贷资金或实施惩罚性贷款高利率,将对这些企业的发展构成极大威胁,从而加大了城商行的信用风险。同时,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属于新兴产业,70%左右的企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可抵押资产少、回款周期长、缺乏良好的担保条件等约束,在客户与信用体系缺失的市场环境中,城商行在从事该类企业信贷业务时也将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因此,宏观政策的变动将不仅挑战城商行的现有信贷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还将挑战城商行的风险管理体制。但是,在宏观政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那些能够主动对潜在风险信贷市场实行有策略地退出,达到事前控制信贷的目的,并积极的介入节能环保和绿色信贷市场,进行信贷结构调整,也不失为一种机遇。
      从扩内需的角度看,宏观政策调整有两大特点,一是推进节能环保、节能家电等消费领域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二是鼓励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铁路、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投资项目。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高、消费率低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随着政策的撬动,将使商业银行进一步重视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如节能环保、环保家电、住房装修、医疗保健、旅游、大件消费品等新的消费信贷品种和信用卡业务将会得到较快发展。在扩内需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作为,既是商业银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商业银行在宏观政策调整中迎来的一个拓展消费信贷市场和优化信贷结构的良机。伴随着政策鼓励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铁路、教育卫生、信息化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必将催生大量的金融需求。一是项目本身的信贷需求,二是农村潜在的消费能量,并孵化出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城商行如果能够顺应政策调整和扩内需的需要,改变信贷投放领域,将视角转向农村投资和消费市场,是优化经营结构的重要机遇。   从增长约束下货币政策调整的角度来看,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多次释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号,近期央行降低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利率市场化的意图非常明显。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定价权的下放,存贷款价格竞争会日趋激烈,净利差会进一步收窄。例如,6月8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由于城商行的业务结构仍以传统的信贷为主,中间业务占比不高,对应到收入结构中,利差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一方面,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商行由于利差占比最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又缺乏竞争优势,所以利率市场化对其盈利空间的挤压就越大,这将使城商行的利差收入和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还将使城商行面临逆向选择、重新定价、储蓄分流等诸多风险,甚至会出现破产倒闭现象。
      从同业竞争环境来看,政策调整将使同业竞争更为激烈。一是大量民间资金将不断融入正规金融体系,将加剧同业间的竞争。截至2012年3月,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从2008年的不到500家,迅速增加到4878家,四年内增加了8.7倍,贷款余额达到4447亿元。同期,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40家,其中已开业665家,正在筹建75家,已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2653亿元,实现盈利16亿元。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在业务上与城商行能够从事小企业金融服务业务的优势高度重叠,城商行的竞争压力很大。5月26日,银监会对外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称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无疑将使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正规金融市场,大量的地下金融合法化,银行业市场主体数量增多,竞争将更为激烈。二是其他金融机构也在不同程度上蚕食银行业的业务和利润空间。典当行、信托、金融租赁、财务公司,以及证券、基金、保险、私募等均加大了对银行传统客户和业务的争夺,这也是城商行在未来所要面对的。此外,随着业务快速扩张,城商行原有的传统业务优势逐渐丧失,而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也纷纷进入中小企业市场,导致竞争日趋激烈。
      宏观政策新动向与城商行结构调整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金融运行环境和同业竞争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稳增长”约束下,城商行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从战略的高度上结合自身特点促进组织结构、信贷结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等的调整,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树立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理念,这既是外部生态和环境变化所迫,也是城商行提升自身内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是仍要坚持立足当地、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尽管近年来城商行取得较快发展,但除少数实现跨区域发展外,大多数城商行仍被限定在当地。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城商行在成立之初就以“立足当地、服务市民、服务中小”作为市场定位。尽管作为商业主体,规模、速度和跨区域发展仍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但从宏观政策、同业竞争和金融业运行环境来看,城商行如果继续沿着与大型银行同质化的增长道路,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堪忧。因此,城商行进行结构调整不可避免。调整的方向:第一,要避免与大型银行的同质化发展、同质化竞争,从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特色或区位优势入手,寻找并培育主导优势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品牌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如包商银行颇具特色的小企业金融服务。第二,要适应政策调整需要,着眼相对薄弱的金融服务领域。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缺乏可抵押物、经营不稳定,大银行一般不愿涉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而城商行则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既能够弥补金融服务领域不足,也能够避免同大银行竞争,更为重要的,中小企业市场具有客户分布广泛、风险分散、经营成本低、溢价能力高等特征,城商行拓展中小企业市场,还能带来低资本消耗和稳定的利率回报优势。因此,除少数城商行在规模和跨区域经营上取得较大发展外,更多的城商行仍要坚持立足当地,服务中小企业的传统的市场定位,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获得比较优势。
      二是推进信贷战略导向,优化信贷结构。城商行必须顺应宏观政策新动向和金融运行环境的变化,避免在传统信贷领域同大银行的同质化竞争,积极调整信贷战略导向,优化信贷结构,实施集约化经营。
      第一,城商行应顺应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需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将银行业监管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高度。以“绿色发展”为基础的绿色信贷,是金融机构实现商业目标、处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的体现。推行绿色信贷有利于城商行获得竞争优势,如市场份额扩大、利润增长,提升品牌形象,获得更多经营许可,带来更多商业机会等优势。因此,城商行应抓住这一机遇,为发展绿色信贷做好发展规划,建立发展绿色信贷的相关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产品设计,逐步控制“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对于国家和省级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项目、节能环保重点工程,以及市场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节能减排企业,给予信贷支持。目前,北京银行专门针对节能减排类中小企业推出了“节能减排类行业特色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在能源效率领域实施节能减排项目上的贷款,在“绿色信贷”领域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但是,对于国内大多数城商行而言,发展绿色信贷在组织资源、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制约,单靠其自身在地方推广绿色信贷难度很大,这就需要通过与政府组织、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参与节能环保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等项目的融资。除信贷支持外,城商行还可以通过向企业提供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为节能环保企业在项目建设、项目改造和正常经营方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第二,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城商行应深入研究行业及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对七大类产业有针对性地制订信贷政策、开发信贷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明确长期的合作目标,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和低碳经济概念企业,从其成立之初就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其量身定做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多方面的金融服务,这也是城商行在新形势下信贷进入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城商行在立足当地、服务市民、服务中小企业基础上,还应将适时调整网点布局,精耕细作,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是通过增设分支机构或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直接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和其他金融服务。二是通过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合作,将资金转贷给农村经济主体,间接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和其他金融服务。三是通过非金融中介或机构提供担保等方式帮助农村经济主体取得贷款。
      三是要创新业务产品,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来降低资本消耗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盈利压力。目前,除少数城商行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外,大多数城商行资产规模较小、业务结构单一,且大都集中在传统信贷业务,这决定了城商行的传统发展模式和过度依赖利差的收入结构,中间业务收入平均不足10%,不仅较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50%的占比低很多,即使和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也相差较远。因此,城商行应在监管政策允许范围内,要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加快中间业务创新,通过大力发展代客理财、保险业务、财务咨询等业务,减少对存贷利差的依赖,提升中间业务比重;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在有效控制相关业务风险的前提下,持续提升增量资本利用率和回报率,降低存量资本消耗。
      四是要通过积极拓展消费金融市场,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来优化业务结构,实现差异化竞争。零售业务具有低资本消耗,风险高度分散的特点,零售业务收益率高,客户分布广泛,易于扩大业务覆盖面,能为银行提供更多交叉销售的机会。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约束下,城商行也应将零售银行业务作为利润增长点,积极拓展消费金融市场,通过多角度创新消费金融服务,研发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为个人客户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培育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体;通过调整零售业务发展方式,细化市场,优化结构,打造差异化服务品牌。
      五是要通过相关配套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为城商行的结构调整提供支撑保障。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战略管理体系,明确战略管理部门职责,实现战略部部门同其他各部门、各条线的良好衔接,引入平衡积分卡等工具建立起战略规划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等,最终确保结构调整方向的一致性;为保障业务的专业化运营,改变城商行小而全的经营模式,需要对现有的业务体制、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革,通过事业部制或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实现业务的专营。如兴业银行就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碳金融、能效金融、环境金融等可持续金融服务的经营营销和管理;完善和健全创新机制和组织架构,切实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和科技等资源对业务的引领作用,强化结构调整的支撑保障作用;逐步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对新业务新领域探索风控模式,对贷前评估、贷中维护和贷后跟踪检测所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严格把控。
      城商行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不能放弃优势找优势。我国的城商行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由多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信用社重组而成,这决定了城商行成立之初就与地方经济环境和金融主体发展密切相关,区域性、本地化和灵活性是城商行最大的竞争优势,无论是追求规模还是速度、抑或是结构调整,除少数已经获得规模优势和跨区优势的城商行外,更多的城商行还是需要“立足本地、服务中小”,不能脱离传统中介业务,而要充分抓住机遇,将中小企业的信贷中介业务做实、做强、做大,稳步提升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要掌控好结构调整的力度和节奏。国家宏观政策环境、金融运行环境和同业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对规模小、网点少和业务结构单一的城商行形成了较大冲击,城商行必须做出结构调整以寻求突破。但是,由于规模、网点和业务以及开展新型业务资格受限,其传统发展模式和过度依赖利差的收入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而新的业务如绿色信贷也面临着与城商行短期利益、信用风险、股东价值最大化方面的冲突,既有的风险管理体制也需要作出调整等。因此,城商行的结构调整应掌握好力度和节奏,在保持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实现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
      三是运用多种手段,弥补自身不足。由于城商行自身的局限性,要解决规模、网点和业务问题,单靠积累,所需时日较多,且在竞争环境中,进步缓慢意味着落后或被淘汰。城商行应通过IT服务能力的提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渠道服务以弥补物理网点少的不足。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其他性质的股东,优化股权结构,逐渐摆脱地方政府的过多干预,且借助战略投资者带来技术和管理的提升,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作者单位:包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推荐访问:结构调整 新动向 宏观政策 城商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