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巧妙对比传神韵,侧面烘托添风采] 很好地烘托出神韵的词语

    时间:2019-04-07 03:21: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司马迁的《细柳营》着重在刻画周亚夫治军有方,军令威严,赞颂其为“真将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司马迁巧用对比和侧面描写把“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描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位铁骨铮铮的“真将军”和一位贤明的君主形象栩栩如生。千百年来周亚夫之风让无数热血军人仰慕不已,而汉文帝的过人的雅量也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司马迁不愧为语言大师,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方面匠心独运,设计了两虚一实、两略一详两方面的情形对比:一是汉文帝劳军者一行如何进入军门的情形对比;一是营中主将以何礼相迎的情形对比。同时又把防守京都的霸上及棘门两军的治军情形也略作陈述来加以对比衬托。
      对比出神入化。汉文帝一行至霸上及棘门军是“直驰入”,而到细柳军时,不仅先驱不得入,因为军门都尉传将军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而且,文帝至“又不得入”,只在文帝使使持节诏亚夫后,“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入而又“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里的对比十分鲜明:“至霸上及棘门军”是虚写,是略写;至“细柳营”是实写,是详写。一组对比曲尽个中之妙,人物个性尽显。
      烘托惟妙惟肖。我们再来看看汉文帝对霸上、棘门军和对细柳军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这是司马迁借汉文帝之口来对周亚夫性格进行侧面烘托。司马迁在这篇文章里没有使用史家惯用的“春秋笔法”即“微言大义”,对三军的态度是立场鲜明,对前两军,只是简略记叙了两句,即“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后司马迁又借汉文帝的话评价了两句“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显而易见这是“扬细柳营贬霸上及棘门军”,而汉文帝的评价正是作者的观点,理由只有两条:一是“直驰入”,一是“将以下骑送迎”。因为其军可“直驰入”,才被讥为“儿戏”;因为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相送(霸上及棘门军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因而才推断他们“故可袭而虏也”。这里用文帝对“霸上、棘门军”的忧虑,对细柳军的放心,进一步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更彰显其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特点。
      接下来,用汉文帝随行群臣的神态来衬托亚夫。当时,“既出军门,群臣皆惊”,原因在周亚夫下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按“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迎见皇帝,这在行惯了跪拜之礼的群臣心目中,自然是出格的不轨行为,是杀头的行为,怎么能不“皆惊”呢?但文帝紧承群臣皆惊,对周亚夫所发出的却是赞叹称善:“嗟乎,此真将军矣……可得而犯邪?”两种不同的治军情况,两种不同迎接皇帝的礼节,也只能得出上述截然相反的评价。而在这一“惊”、一“赞”中,一位“真将军”的形象呼之欲出。同时这又不得不让人佩服汉文帝这位贤明的封建君主过人的雅量,难怪他能开创出“文景之治”的盛世。

    推荐访问:传神 烘托 侧面 巧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