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先学后教,唤醒学生沉睡的学动力 唤醒沉睡学生的图片

    时间:2019-02-07 03:30: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被吸引,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产生问题,而好的问题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本文就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如何运用六趣策略实现教学生学做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 先学后教 六趣策略 教学生学
      
      一、案例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设计了这样的探究过程。出示问题1:在△ABC中,AB=AC=0.5,D是BC上任一点,DE∥AB交AC于点E,DF∥AC交AB于点F(如图1),你能猜出DE+DF的长是多少吗?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正确答案。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建筑物内有等腰三角形的窗格子,里面的同一方向木条都互相平行(如图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0.5米,底边是0.8米,你能帮木工师傅算出拼木格子所需木条的长度吗?(不计接头)
      学生对图2普遍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求出如此多的窗格木条的长度,即使经我“启发”,学生也没有找到思路。课堂在学生未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结束了。课后我回到办公室,又静心想了想学生为什么在我设计的问题下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又找学生谈了谈,发现是我仅仅给了学生可操作层面上的学习活动,但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没有给学生恰当降低难度,没有一个探索新知的完整性、规律性过程。而学生只是一味地依赖来自老师的提示或信息,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与方法,稍作变化就会乱套。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的老师则不一样,他不仅教你知识,教你如何拿高分,最重要的是他教会你学习的方法、态度、做学问的品性。这样的老师教给学生的东西足够学生受用一生。即使老师不再教某个学生,但学生学会了老师教的关于“学”的方法,哪怕是自学,也能成才。
      二、学之成效,教为不教,学无止境
      (一)构建“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1.案例(先学后教10+20+10模式)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将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短的寿命。”就数学教学而言,素质教育提倡的是为理解而教,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需要能“教学生学”。
      案例:轴对称变换(40分钟课堂学案)
      【学前准备】时间5分钟(先学)
      1.复习上节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及它的基本性质。
      2.工具准备:一面小镜子。
      3.概念:我们可以把轴对称图形中位于对称轴两侧的两个部分看成 形,说成“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由一个图形变为 ,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 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轴对称变换,也叫 。经变换后所得的新图形叫做 。
      4.猜一猜:你能猜想出下列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像吗?
      反思:通过5分钟的预热,加上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探究活动】时间5分钟(先学)
      观察、回答、体会下列问题:
      请问上面(图2-1)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在哪里?
      针对图3-2:由左边的“喜”变为右边的“喜”并且这两个“喜”字关于直线a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也叫“反射变换”(简称反射)。经变换所得的新图形叫做原图形的像。
      反思: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变换有什么关系?(注意:要从两者涉及的图形个数、后者中对两个图形统一为一个图形来看等几方面说明) 。
      交流归纳: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图形上的某点与在“像”上的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 。
      反思: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收获知识,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典型例题】时间15分钟(后教)
      例1.如图左边是刻在印章上的“马”,右边是印在纸上的“马”,如果把它们并排放在一起,两者关于怎样的一条直线成轴对称?
      分析:已知原像与成像,找对称轴的关键是什么?即找出对称点,画对称点连线段的中垂线。
      例2.请你在纸上写上数字“23”,把它放在你的小镜子前,在镜子中你看到了什么?
      反思: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使知识更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一方面能通过教学让学生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新的收获与成果。
      【学习体会】时间5分钟(后教)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所得,通过概括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并加以完善。
      【自我检测】时间10分钟(反馈)
      1.小明站在镜子前,他看到镜子里胸前运动服的号码是
      什么,当时是几点钟?
      2.已知图形T既是关于直线L对称,又关于直线m对称,它的部分图形如图所示,请补全图形。
      应用与拓展(选做)
      1.摆放:1、2、3、4、5、6、7、8、9,哪些数字在镜子中看到的与原数字是一模一样的呢?你还能举出这种例子吗?
      反思:通过自我检测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掌握的效果与程度,以便尽快地查漏补缺。当然这种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地研究与完善。
      2.方法
      在先学后教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陪衬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先学后教――快学快练
      这学期我本着“教学生学”的理念,积极响应先学后教的号召,与学生们沟通交流,让学生明白先学后教新模式下,我们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当同学们在先预习新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一些知识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那是一种激动人心的感觉,这才是学习激情。当同学们带着的疑问在课堂上得以解决时,那种收获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的“武功”又上了一个等级。正如我的学生说的:“学习还可以这样!在老师没有教之前就可以去尝试解决问题,我甚至不能想象我居然在教师没教的情况下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真有点佩服自己,呵呵!”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2)先学后教――少讲精炼
      让学生先预习,这就意味着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高效的讲解,就需要教师充分准备,对教师的要求就更加高了。先学后教下,学生要展示的内容多了,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在展示中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
      (3)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自然形成一种合作探讨的氛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在合作探讨中共同进步,有利于取长补短。
      如:小组合作竞争
      在先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预习程度参差不齐,建立预习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通过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我们班共30人,每组6人,分成5组。设立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分工明确,操作简单。在平常的预习中发现问题,怎么去解决问题,做好记录,组与组之间在学习中互相竞争。在课堂上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分析,并参与竞争。在自主测试时以小组的形式统计成绩,造成组组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取得进步。
      (4)先学后教――以学促教
      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学生的悟性各不相同,掌握的情况也就不同。这时,教师应该把握好方向,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对教师“教”的更高要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六趣策略”提高学生兴趣
      1.谐趣。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提出“快乐教育法”,就是要尽量使受教育者在快乐中感受知识,而不是要使之成为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谐趣是符合教育学中“乐学”原则的。
      2.形趣。形象化的教具,给人以直观感受;形象化的语言,给人以美感。好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又要有良好的形象思维。
      如:几何证明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连等式的问题,此时往往需要转化成两个等式的证明,如图中要证∠EDC=∠FGB,可以引导学生先证明∠EDC=∠DCG,再证∠DCG=∠FGB,我就在黑板上书写了这样一个过程:要证连等式,关键找桥梁,找到桥梁露笑脸,如图。
      学生看到老师的这个分析过程,也露出了笑脸,他们感觉到了这个桥梁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领悟到了证明连等式常用的思路。
      3.喻趣。巧比善喻,帮助理解和记忆。
      比如:上课开始先从准备好的一副牌中抽出同一花色的13张牌,然后让6位学生上来各摸一张牌并记住自己的牌数。并规定A为1,J为11,Q为12,K为13,其余的以牌上的数值为准。最后,我让他们按如下的方法进行计算:将自己的牌号数乘2加3后乘5,再减去25。并把计算结果告诉我,而我则马上准确地猜出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牌。刚开始有个别同学不相信,我就让他试了一次又一次,结果我都能准确无误地给出答案。此时全班同学的脸上都带着笑意等我揭开谜底。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告知他们我是运用了今天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函数”猜出他们手中的牌的。
      我请一位摸牌的学生先列出我给出的算式,其中用x代替自己的牌数,用y代替自己算出的值。
      于是得出y=(2x+3)×5-25,整理得函数y=10x-10。
      4.曲趣。这里说的“曲”,并不是故意“绕弯儿”,而是注意从侧面实施“迂回战术”,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地搞好穿插结合。
      如: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分析和讲解。我举例如下:毕业学生在招聘会上遇到两个厂的人事主管,他们看了该同学的简历后分别说了两句话:“只要毕业时各门专业课成绩都在85分以上,我厂就录用你。”“只有你毕业时各门专业课的成绩都在85分以上,我厂才会录用你。”让学生讨论如何理解这两句话。而后,总结出第一个人事主管的意思是,该学生毕业时各门专业课的成绩都在85分以上,一定可进入该厂工作。这时我给出了,毕业时各门专业课的成绩都在85分以上,是进入该厂工作的充分条件。第二个人事主管的意思是,该学生只有达到各门专业课85分以上,该厂才会考虑录用他,如果各门专业课没有达到85分以上,则不可能进入该厂。因此,得出毕业时各门专业课都在85分以上是该学生进厂的必要条件。学生在拐弯抹角中掌握了知识,也产生了兴趣。
      5.问趣。课堂上的设问、提问、反问、解问,只要得法,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记得有一次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题:△ABC的面积为9,AD是BC边上的中线,E、F是AD上任意两点,连接BE,BF,CE,CF,求△ABE,△CEF,△BDF的面积的和。开始有一位学生分析得很有道理,认为结果就是△ABC的面积9的一半。这时有个同学马上站了起来说:AB不等于AC,又不是轴对称图形,怎么会是△ABC的面积的一半呢?这时那位学生不知怎么灵感一闪,又说他知道了,只要说明△CEF的面积与△BEF的面积相等即可。同学们就问他:怎么说明相等呢?他就说,底一样高相等,因为AD是中线,所以△ABD的面积与△ACD的面积相等,底都为AD,那么高就相等了,而这两条高就是△CEF与△BEF对应的高。学生们在争论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6.例趣。教学中佐以例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如: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思路
      第一个环节是感知操作阶段。教师引导下学生先用两块硬纸板动手操作,这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就能做到的,动手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因而学生的参与是全面的。这个过程达到了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目的,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了对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初步认识。第二个环节是概括抽象阶段。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概括总结出全等的定义,实现了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目的。第三个活动环节是实践。引导学生用三角板画出平面上全等的图形,这是学生刚刚学过全等三角形定义的基础上,在感受中巩固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是学生有效参与的具体体现。第四个环节是找出对应元素。找对应元素这个过程,是交往互动中实现互补的过程,使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形成了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说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
      三、研究的成效与思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并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作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一些知识。尤其在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但只要有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更快地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成为引领时代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2]王春华.论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层次性与思维含量.北京教育.
      [3]季素月.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陶行知教学理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唤醒 沉睡 动力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