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高考数学复习的几点做法】

    时间:2019-02-06 03:15: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高考复习,是每个高三教师都在深入探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高考复习是件艰难的课题。笔者就近几年在教学中探索出以下几点做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数学;例题;复习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144-01
      
      高考复习,是每个高三教师都在深入探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高考复习是件艰难的课题。笔者就近几年在教学中探索出以下几点做法,以供参考。
      一、 回归课本,注意课本中例题与习题
      高考命题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很多高考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所以要注意回归课本,加强对例习题的挖掘。
      很多学生在备考时,整天沉溺于各种复习资料尤其是数学模拟试卷或新颖的试题之中,而数学教科书则成了查阅公式的书,理由是“数学教科书没什么新的内容,它太简单了”,这是当前考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高考数学成绩上不去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解决好“是什么(知识结论问题),为什么(知识联系问题),怎么用(能力表现问题)”等三个层次问题。
      1.回归课本,这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该对各个知识点梳理一遍,不能出现有漏掉的知识点,不能认为这个知识点不考,如07年全国Ⅱ考了正态分布,要注重对课本中的概念的理解,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判断的依据,对解题具有指导作用。对概念的理解,要 “准确”、“完整”,不能似是而非。例如双曲线的定义是很多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错的,仅记得是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这样就丢掉了定义中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其二是定值还必须要小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有时为了加深对某一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对它进行一些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概念在高考中的题学生丢分较多,例如:(04年全国卷)第16题直四棱柱的概念,(08年全国卷)第16题平行六面体的概念。
      2.注意课本中例题与习题、阅读材料、研究性学习,特别是课本中近三年新增的例题与习题,从中得出复习的一些启示,很多高考试题与其相类似,例如:
      (1)(08年全国卷1数学理20)
      已知5只动物中有1只患有某种疾病,需要通过化验血液来确定患病的动物,血液化验结果呈阳性即为患病的动物,呈阴性即没患病,下面是两种化验方案:
      方案甲: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
      方案乙:先任取3只,将它们的血液混在一起化验,若结果呈阳性则表明患病动物为这3只中的1只,然后再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若结果呈阴性,则在另外2只中任选1只化验。
      ①求依方案甲所需化验次数不少于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的概率;
      ②?孜表示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求?孜的期望。
      这与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2)第一章概率与统计中的复习参考题一B组题第二题相类似(课本是1000人, 先任取k人)
       (2)(04年全国卷2数学理19)
      已知8支球队中有3 支弱队,以抽签的方式将这8支球队分为A、B两组,每组4支,
      求:① A、B两组中有一组恰有两支弱队的概率;
      ②A组中至少有两支弱队的概率。
      这与高中数学第二册(下)第十一章概率中的复习参考题十一B组题第二题相类似(课本是有2支强队,求这两支强队被分在一个组内的概率是多少?)。
      二、 注重通法,重视思想,淡化技巧
      重视通法,就是注重常见解题的方法和技能,虽然运算上比较复杂,但思维过程大部分学生易于接受;解题的技巧性,虽然运算上比较简单,但思维过程过于复杂,方法新颖,使学生在上课中能提高学习兴趣,但真正掌握知识的人很少,常期下去会使学生运用大量时间探索解题的技巧性,从而淡化通法,这在高考中会吃亏的,但这与一题多解不相矛盾的。
      例如:把5台相同的电脑分给3所希望小学,每所至少得到1台,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法一:分步法,1.把3台电脑分给3所希望小学,每所得到1台有1种方法,2.再把余下的2台分给3所希望小学有(C31+C32)种方法,则共有不同的方法为1×(C31+C32)=6种方法。
      法二:分组法,把5台相同电脑分为2,2,1和3,1,1两组,再分给3所希望小学,则共有不同的方法为1×(C31+C32)=6种方法。
      法三:隔板法, 把5台相同电脑看作5个元素,用两块板子把5个元素隔开成3份,如O}O}OOO,则共有不同的方法为 C42=6种方法。
      法一、法二较为通用,特别是法一本章第一节就已学过,法二是教师在上课中总结出来的,法三灵活不易接受,法一大部分学生弄懂。
      三、 复习中注意学生 “两不”问题
      所谓“两不”,就是“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有的学生基础尚可,拿到一道题目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或过失错误,最后答案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叫“会而不对”;有的考生解题思路大致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这叫“对而不全”.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鉴于此。
      1.远离“会而不对”
      学习“由不会到学会”是一个过程,再由“学会到做对”又是一个过程.后一个过程的完成需要付出更为细致艰辛的劳动,高考的成败也与细节紧密相关.要想把看似简单的问题完成得完美,关键不是考试时的仔细、认真,而是平时学生对自己存在问题的较真.对平时练习中的失误,要小题大做,而高考时(下转158页)(上接144页)小题小做,不仅要分析失误的原因,还要让学生将这些失误记录在案,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并再三反思,保证下次不再出错,切不可用“粗心”二字一带而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会而对”。
      2.过程求优化,摒弃“对而不全”
      “对而不全”,也是一直困扰学生的一个问题,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亦少得可怜。因此,答题时必须追求过程的优化,确保运算的准确,做到条理的清晰.只有这样,才可确保在高考中“对而全”。
      3.教师要有纠错记录本,建档记下每次考试中全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出现的问题,详细到那位学生错在第几题,是思维障碍还是计算出错,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1)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2)似非之错。记忆得不准确,理解得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等等。(3)无为之错。由于不会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应个别辅导。
      使学生解题规范,计算准确,努力做到“会又对、对又全、全又美”,这也正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的!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的高考题型,特别是08、09年理数高考对传统的教学是严峻的考验,这要求学生遇到新问题能独立解题,有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学生对学习中不能解答的问题、对老师讲解不透的内容、对奇特的现象都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就他们问题敢于持怀疑态度的精神,作为教师就应多加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有创新的体会。只有敢想别人想不到的,敢说别人说不清的,大胆表达,这才是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
      2.应给学生以独立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让学生限时答题,并准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在课堂中应给学生足够的解题时间,教师讲十道题不如学生独立做一道题,使学生情愿体验: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3.要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性是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跟学生讲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地让学生掌握一道典型题。例如深入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对一个典型题,尽力做到从多条思路用多种方法处理,即一题多解;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努力摸索规律,即多题一解;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变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从各个侧面去检验自己的知识,即一题多变。例如:把5台相同的电脑分给3所希望小学,每所至少得到1台,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变一:5台都不相同的电脑;变二:去掉每所至少得到1台;变三:6台相同的电脑
      ―道题的价值不在于做对、做会,而在于你明白了这题想考你什么,只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才使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培养学生时间安排和大胆舍弃能力,培养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心理。
       总之,高考复习是件艰难的课题,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高考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荐访问:几点 复习 高考数学 做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