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试题处]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珊阑处

    时间:2019-02-02 03:30: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评价的手段之一――中考试题受其影响,正呈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态势,信息题、探究题、实验题等新题型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纵观镇江中考题这几年的变化,化学试题具有为“真”、“新”、“全”的特征,“真”为真实,贴近学生生活;“新”为创新,考查学生能力;“全”为齐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我对近几年镇江中考化学中的代表题型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广大同仁有所借鉴。
      一、再现真实化学流程,还化学庐山真面貌
      化学是真实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平时练习题目中有虚假、捏造的痕迹,但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达成学习目标,有时候大家都在“违心”地给学生训练大量自知无用,但又不敢割舍的试题。这类试题在一些计算题、框图型试题、伪探究题中比较多见。如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杂质就绝对不会发生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就都是44的倍数。又如为了检验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等离子,实验室总有那么一包粉末,它里面总是混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也不知道实验室老师是不是整天没事做,把那些已经分得清清楚楚的药品再混合起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难道考查化学知识就不可避免这些传统的桎梏吗?不是,其实真实的工业生产中有许多鲜活的情境可以采用。因此化学工艺流程题就顺应形势而产生。
      化学工艺流程题,顾名思义,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用框图流程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的化工工艺试题。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题头一般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表示从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题尾则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设计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试题。
      其特点与作用有三:一是试题源于生产实际,以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为思路进行设问,使问题情境真实,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观;二是试题的内容丰富,可以涉及化学基础知识的方方面面,能有效考查双基知识及应用双基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问题的迁移推理能力;三是试题新颖,阅读量大,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
      例1:(200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产品与原理】
      【问题讨论】:
      (1)操作Ⅰ、Ⅱ、Ⅲ中,相同操作的名称为。
      (2)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③中得到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
      (4)溶液B中的溶质有(至少写出两种)。
      (5)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填序号)。
      A.挥发性气体C B.溶液D C.氢氧化镁 D.化肥NHCl
      【组成确定】
      (1)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
      (2)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再滴加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
      称取纯碱样品10.8g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过量CaCl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0g,计算过程:请通过计算并结合右表判断此纯碱样品等级为 品。
      【总结反思】
      某同学认为,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中,将CaCl溶液改为BaCl溶液,测定误差会减小,其理由是。
      分析:
      1.知识情境真实化。题目以真实的侯氏制碱法为素材进行命制,以工艺流程图形式开门见山。
      2.起点高,落点低。虽然是学生未见的化工技术,但是能完全用初中的知识加以解答,没有简单的高中知识下放;问题设置有简答题,有计算;有知识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等),也有实验考查;有定性的判断分析,也有定量的数据处理。
      3.结构设置科学合理。题目结构按照产品原料、生产流程、相关资料、问题讨论、组成确定、含量测定及总结反思,环环相扣,完全吻合科学探究步骤。
      4.语言表述简约化。语言表述简洁、质朴、流畅,没有多余的“包装性”文字,让考生直接进入“化学状态”。
      5.考查功能立体化。有点的考查(实验操作过滤),也有线的考查(得到纯碱的方程式书写),更有面上的考查(看懂流程判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数据处理要求思维能“来回穿梭”而不乱,能锁定三维目标,进行立体化全面考查。
      附答案:
      【问题讨论】:
      (1)过滤
      (2)NaOH+HCl=NaCl+HO或NaCO+2HCl=2NaCl+HO+CO↑
      (3)2NaHCONaCO+HO+CO↑
      (4)NaHCO、NaCl、NHCl、NHHCO四种中的任意两种
      (5)A、B
      【组成确定】:NaCl
      【含量测定】合格
      解:设NaCO的质量为x
      NaCO+CaCl=CaCO↓+2NaCl
      106100
      x10.0g
      106∶100=x∶10.0g
      解得:x=10.6g
      10.6g/10.8g×100%=98.1%(或98.14%或98.15%或98.2%)
      若用关系式解答:
      NaCO∽CaCO
      106100
      x10.0g
      106∶100=x∶10.0g
      解得:x=10.6g
      10.6g/10.8g×100%=98.1%
      【总结反思】
      等质量的NaCO与BaCl反应产生的沉淀质量大,称量时的(相对)误差小。
      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探究实验异常现象
      异常的实验现象通常孕育着科学的重大发现,化学史上很多发现都是来源于对异常现象的探究,其中氩的发现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的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N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到了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始终相差0.0064g/L,最后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因此,我们说化学“异常”的实验现象中孕育着创新,有利于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异常”实验的这一特点,注意多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实验的问题情境,重视实验“异常”现象或“失败实验”的教学功能的开发就是很好的方法。在中考命题中,对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也是亟待开发的领域,这里大有文章可做。
      例2:(2010)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O、H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则可是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4KI+4HCl=2I+4KCl+2HO,I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无O;
      B中观察到,证明该气体是H。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性(填“酸”或“碱”)。
      赏析:
      1.导入开门见山。不用过多的语言赘述,直接告知你这种异常的实验现象,让你迅速进入到此题的情境中。
      2.涵括内容广。不仅考了酸碱盐的部分性质,同时还包含了二氧化硫、氧气的检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等。
      3.获取信息素养的训练。该题并没有简单地按照以往的格式局限于氧气的检验,而是给出相关资料,并且很直接地把实验装置图给你,无须你再去设计,直接考查了考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信息加工的能力。
      4.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违反初中教学中常规的实验现象,引出问题,培养了考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遇见异常现象或者问题,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附答案:
      (1)无
      (2)带火星的木条
      (3)溶液未出现蓝色或无现象,铜网表面变红
      (4)验纯
      (5)酸
      综上所述,化学中考试题的命制注重学生活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考查,注重学习方法与科学思想的渗透,试题的背景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要从学生利益出发,将学生素质完善发展作为立身之本。从这个层面出发,每一位化学教师都要加强对中考试卷的研究,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让我们的化学课堂成为共同提高师生科学素养与思维方法的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那人 却在 千百度 试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