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语法教学与翻译教学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

    时间:2019-01-28 03:18: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传统的语法教学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其不足。若能有意识地增加英汉语言的对比,则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写作等能力,从而实现学科间教学上的一致性和良性互动。   关键词:语法教学 翻译教学 一致性 互动
      
      On the Continu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Grammar and Translation
      Wang Li q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China)
      Abstract:Grammar teaching has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n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If more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stressed in its class, continuity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harmonious interaction among various courses can become possible and thus students" ability in translation, writing and other subjects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grammar teaching;translation teaching; continuity; interaction
      
      一、引言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语法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很难想象,没有经过系统语法学习的人会准确使用一种语言。实践证明,语法教学,花时少,见效快,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培养出大量的外语人才。有鉴于此,国内外外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它与词汇教学共同构成外语学习的两大支柱。有人甚至认为词汇是“血肉”,而语法就是“骨架”,两者一结合,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了词汇和语法这两大要素,语言也就算是基本掌握了。这种观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得到了成功的实践。为了应付战场上对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美国军事部门试行了一种特别的教学模式:即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的机械操练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当时盛行于美国的结构主义。该理论认为: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语言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只有通过大量机械的操练和反复的实践。从结果看,这种方法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这种语法教学模式在我国一度也很有市场,其主导作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那以后,以交际法和功能法等理念为指导的新教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人们并没有十分理会这种“改朝换代”,积习和惯性使人们对语法教学依然恋恋不舍。但从教学角度看,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语法教学的现状以及它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互动关系。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语法教学与翻译教学一致性的问题。
      语法教学关注的核心常常在于语言的表达“是否正确”;而翻译教学强调的重点常常在于语言的运用“是否地道”。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不同,因此,往往受过多年语法教育的人,甚至是英语高年级的学生,一上起翻译课来,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因为老师会不时指出他们颇为得意的不够地道的英语(有时甚至汉语也是这样),要么是英语缺少“英语味”,要么是汉语过于“西洋味”,不中不西,界限模糊。笔者以为,上述问题的症结可能有多种因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现行的外语各学科教学缺乏一致性。语法教学、翻译教学、写作教学以及文学教学等都是各自为政,关注一点,不及其余,学科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更谈不上什么承接和连贯。这种状况,学生迷茫,老师困惑。为明晰起见,现就语法教学中常见的做法,举例予以说明。
      
      二、不讲英汉句子连接方式的差异
      众所周知,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是意合语言。表现在句子上,英语会使用大量的连词,而汉语则不需要或尽量少用。如“你我”说成英语就得加上一个连词“and”:you and I。这种连词使用上的差异,如果在语法课上不讲清楚,势必会导致一说到when,就说成“当……时候”;一说到before,就说成“在……之前”;一说到“not ...until”就说成“直到……才……”,这种“口当口当之声,不绝于耳”的欧化句,即便是今天,也只限于一些特定的文体(如科技、政论作品)。下面四个例子是语法课和翻译课用例的对比:(以下所有例句的第一句都为语法用句,第二句为翻译用句)
      1.When they came to the summit,they felt very excited.
      当他们来到山顶时,他们非常激动。
      来到山顶,他们非常激动。
      2.If you confer a benefit,never remember it; if you receive one,remember it always.
      如果你给人恩惠,永远别记着;如果你得到恩惠,永远别忘了。
      施恩勿记,受恩勿忘。
      3.I will not go until he comes.
      直到他来,我才走。
      他不来,我不走。或:他来了,我再走。
      4.Before going up into the blue hills, Thomas stopped for gasoline at a lonely station.
      在进入青山之前,托马斯在一个孤零零的车站停车加油。
      群山苍翠,加油站孤零零的。入山之前,托马斯停车加油。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3.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蔡基刚.十句作文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张光明.英汉互译思维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9.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10.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12.Scollon,Ron. Contrastive Discour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作者简介:王利清,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推荐访问:论语 教学 翻译 一致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