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浅议色彩的色调教学:色彩色调

    时间:2019-01-26 03:40: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色彩的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是色彩运用的主旋律,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调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现色彩画主题的情调、意境,传达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本文阐述了影响色调的因素和如何把握画面色调。
      【关键词】色调 观察方法 色彩感情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onality teaching of the color
      Yan Lili
      【Abstract】The tonality of the color means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the color in a picture, is the big color effect, is the theme of the color application and can show the general sense of observation of a picture. The tonality, as one special color form, is very necessary for representing the sentiment,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feel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color painting.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expatiated on the factor which has influence on the tonality and on how to master the tonality of the picture plane.
      【Keywords】Tonality Way of observation Color feeling
      
      色调是指画面物象色彩的基本倾向,是画面色彩均衡和对比的集中体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画面诗化的节奏与灵魂,是画家情感寄托的载体。自然界中光源、气候、季节以及环境的变迁,本来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色调,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一种统一的色彩就是自然中的色调。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光线、不同的地域总给人不同的色调感受,红色调的庄严、黄色调的辉煌、绿色调的典雅、蓝色调的浪漫、紫色调的神秘、银灰调的高贵……色调本身就因人们审美心理的存在而具有感情色彩。作者自己主观情感对色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彩随心动、笔随意转,游刃有余地运用色彩和把握全局色调是色彩写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1.色调变化是丰富多样的,概括起来,色调的形成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1 光源。同样的物体如果在暖色光线照射下,物体就会统一在暖色调中;如果在冷色光线照射下,物体又会被统一在冷色调中。当光线带有某种特定的色彩时,整个物体就被笼罩在这种色彩之中。在戏剧舞台上,不同颜色的灯光对舞台色调的影响就是光线决定色调最明显的例子。
      1.2 固有色。物体固有色对色调也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固有色是决定色调最基本的因素。例如:一片山林在春天时呈现出一片嫩绿的色调;而秋天则呈现出一片迷人的金黄色调,冬天叶落草枯则呈现出一片灰褐色调。这些色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固有色的变化。我们说某幅画是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或黄色调的,指的就是组成画面物体的固有色,就是这些占画面主导地位的颜色决定了画面的色调。
      1.3 高调与低调。主要指色调中颜色的明度和亮度的对比。在对一幅画的色调进行构思设计时,同样是绿色调可以有高调和低调之分,同样是冷色调或暖色调也可以有高调和低调的区别。高调绘画的色彩亮度高,色彩之间的明度对比弱(明暗反差小),画面特点是清淡、高雅、明快的。而低调绘画在色彩上用色浓重、浑厚、亮度低,色彩的明暗对比强烈,画面特点深沉、结实,富于变化。色彩明暗对比的不同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色调变化。
      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绘画中色调的形成与变化,在实际绘画过程中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和作用,我们要学会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来为我们的绘画服务。光源、冷暖、固有色、明暗对比这些因素是我们学习掌握色调的中心问题。
      色调在一幅作品中非常重要,如果作品没有一个统一的色调,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色彩画中的调子往往是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一幅作品中,色调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现色彩画主题的情调、意境,传达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它能直观地使欣赏者受到感染而产生美的联想,使欣赏者的情感和注意力被画面中的色调所影响。
      初学色彩画对色调的把握有两个误区:一是掌握不住色调,只是局部地描绘物体色彩,这种凑色块的办法使画面形成不了完整的色调,给人一种画到哪儿算哪儿的感觉;二是无视客观景物的色彩关系与倾向,无视对客观世界的对象的真实感受,这样画的结果是色调雷同、虚假,把变化丰富的色调表现得十分单调、乏味、枯燥。
      
      2.如何把握画面色调呢?
      
      2.1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把握整体倾向。艺术家观察色彩与普通人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家是用整体的眼光观察自然世界,看到的是客观物象色彩全貌和内在联系,而普通人是以局部的观察方法看到的是物象孤立的色彩片段。在观察色彩的过程中,要进行整体的分析比较、概括物象的色彩关系和层次关系,捕捉色彩的整体关系,而不要拘泥于细节和局部的变化,正所谓“连起来看”、“掠过去看”“画关系”,实际上就是整体观察比较的表现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用多层比较的方法从大的层面到小的层面逐一分析,像剥笋皮一样层层推进,把握大色调对比和色彩“微差”的变化关系,才是色彩写生绘画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固有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为条件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倾向。受光部多考虑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部多考虑环境色,背光部色彩相对统一些。比如一块淡黄衬布,放上一堆红果子与放上一堆绿果子,在这两种不同情形下,不但果子的颜色变了,而且那块淡黄衬布也会因为与之共存的条件发生变化,它自身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2.2 多看优秀作品提高色彩修养,就会画出好的色彩来的。如《卢昂大教堂》的画面,总色调是由三种色调组成:一是教堂亮面的暖黄色调,二是冷色组成的蓝天和教堂暗面,三是教堂门楣朝下的部分受地面暖色影响,形成冷中带暖的色调。三者之间有主调(教堂亮面)有辅调二和三,主调决定了全局的总色调与辅调相对比又相衬托,相互影响又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局部的细微变化又统一于整体色调之中。亮面细部色彩是很丰富而有变化的,但它却不花,而且远看只觉得它是教堂的实体而不是色块堆砌,如果迷醉于细部色彩的丰富性,而忘了整体色调的统一性,结果既失去了色调,也失去了色彩,留下的不过是五彩缤纷的颜料而已。
      2.3 色调与人们情绪的联系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挖掘探索新的联系,才能丰富色调的表现力。绘画中艺术形态的色调是自然形态的色彩调子经过画家的感受,根据表现绘画主题的需要提炼、加工而成的,它比自然形态的色调更集中、更强烈,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美感。画家眼中的物象是画家对物象的形象感觉和认识,画家眼中物象的色调也不是自然对象色调的翻版,而应是作者感情的形象表达,是作者与物象及其色调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作为绘画语言的色调,也只有能做到表达作者情绪和感情时才真正具有艺术性。确切地说,一幅好的绘画,不是被画征服了,而是被作者的感情征服了。如:凡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作品的宁静、素雅的色调表现了梦幻般的田原景色,其表现手法就是在感受真实色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夸张、概括的产物。
      塞尚说:“色彩有自己的逻辑,画家只服从这个逻辑,而决不受自己头脑中固定模式的支配,他必须永远遵循他眼睛的逻辑,如果他能准确地感觉,他就能准确地思考。绘画是视觉的艺术,艺术的特点在于我们用眼睛在思考。”色调是一种独特的色彩美感形式,它对于表现绘画主题思想、情调意境,具有无法替代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远宏.《色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2 马一平.《色彩》.云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推荐访问:色调 色彩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