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表现与对策:高等教育学历网

    时间:2019-01-15 03:24: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救育观念国际化、人才标准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教育市场国际化,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确立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国际化的交流和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主要表现;国际化的进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提法由来已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大学联合会把它定义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高校内部的变化,又有高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断地探讨和研究。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如果从14世纪初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学创立算起,发展到今天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是以1895年和1896年奏请筹办天津西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和南洋大学上院(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的创办为肇始,至今也已有103年的历史。几百年来高等教育的职能、结构、内部发生了许多变化,每次变化都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有关。然而,高等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方面的挑战。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挑战。本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惊人的,而且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是惊人的。战后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历了五次伟大的革命,基本上是每十年一次。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要求高等教育不仅内容要更新,而且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都要有根本的改变,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跟上科技发展步伐的复合型人才。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迟缓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势必影响人才的培养。(2)高等教育面临着社会变革的挑战。首先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冷战已经结束,但竞争却越来越激烈。科学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也引起了社会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丰富了,但人们的道德水准却有下降的趋势。吸毒者的增加,犯罪率的不断上升以及其他伦理问题日益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我国,社会正面临着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同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这些变革都要求高等教育作出相应的回答、进行必要的改革。(3)目前我国还面临着两种文化冲突的挑战。一种文化冲突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是传统文化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的部分能够激发人们奋发图强,促进现代化的建设,但糟粕的部分则可阻止现代化的进程。例如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官本位观念、学历主义等,都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展。另一种文化冲突是中西文化的冲突。我国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西方的文化。西方文化有些是先进的,例如他们开放的思想、务实的精神、民族的传统,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吸收和融化。但是也有一些腐朽的,或者有些在西方是可行的,但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我们则要加以分析和摒弃。如何对待西方的文明,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育对于文化――不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还是外来文化的传统――都有一个选择、改革的功能。教育不是被动地传播文化,而是要选择其中优秀的部分,且要结合国情和时代的要求,加以改造,创造出符合本民族要求的和符合现时代要求的新文化。高等学校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选择和改造,需要在办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目的,而是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在素质、知识、能力诸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它以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合作三个方面的国际化为特征。教育目标的国际化就是培养面向世界的通用人才;教育内容的国际化就是通过增设有关国际教育的专业或增加相应的内容,以实现上述目标;教育合作的国际化主要包括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高等学校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联合办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
      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推动中国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有经济学家指出,发展中国家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由于具有后发优势(如制度、技术引进与模仿优势等),可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发展也不例外。通过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高校的优秀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体制和经验(如管理的民主化与参与性等),通过合作办学及建立引进国外人才与吸引人才回流的机制,可以尽快缩小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其次,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改变中国高校的学生构成、师资构成和经费构成。它将进一步促使中国高校学生来源国际化、师资来源国际化、教学科研合作国际化。这些现象已经不同程度地在我国高校出现,尤其是在一流大学。
      再次,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将给中国高校带来许多新问题:一是随着外国高校招生向我国敞开大门,国内高校招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二是国外高校远程教育的开通和新教育目标的确立将对国内大学师资与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三是智力外流,即我国高校中的许多优秀教师在全球化过程中有可能流失到国外高校和外资企业去。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表现
      
      (一)教育观念国际化
      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世界公民,因此,没有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将难以胜任。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增加了国际化的内容,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主要是加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能够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在思考问题时不局限于一种思维方式、一个部门、一个国家、一种文化,而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和广度去思考。
      教育的发展应该朝着三个方向:一是能够为他国、他民族所承认和接受;二是能够与外国进行平等交流;三是能够充分对外开放。教育的产物是知识和人才,知识应该是开放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没有国界;尽管人才有国界,但是其观念应该是开放的,能够容纳多民族、跨国界和跨文化的习惯、宗教和观念,求同存异,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增加了国际化的内容,注重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际意识,主要是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能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分沟通思想,能够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教育观念国际化就是要将本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中,从国际社会的视野而非一国的角度对人才培养的总体素质进行考察,从而确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乃至具体的教育措施。
      (二)人才标准国际化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为科技和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必须与之相适应。要培养具有国际观念,全球意识和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要培养在全球范围内就业的人才。
      从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对人才需求的角度,高等教育应突出关注两类人才的培养:第一类是跟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直接参与科技竞争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高新技术类专门人才;第二类是具备国际意识和文化视野,知识结构合理,精通12门外语,熟悉WTO规则,具有较强的开拓、竞争与合作能力,能够在国际机构、跨国公司或企业工作,并能与异体文化者共事的金融、管理和法律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国际化
      人才培养国际化主要通过3个渠道实现:课程国际化、人员交流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国际化。
      (1)课程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是指在课程中增加国际化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要开设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研究和国际农业发展研究等课程。还可安排在海外实习或者旅行,聘请外国访问学者授课,(2)人员交流国际化。人员交流国际化包括学生的国际交流和教师的国际交流。留学生的数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近20年来,我国已与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向103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30多万名留学人员,接受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25万多人,留学回国人员达9万多人。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也都接收了许多外国留学生,同时也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近几年许多国家的高校都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的数量,同时也面向世界招聘教师和学者。(3)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国际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有三种形式:一是设立国际合作项目;二是进行研究人员的互访和交流;三是召开国际学术会议。
      (四)教育市场国际化
      教育市场国际化包括办学市场、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国际化。(1)办学市场、生源市场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办学市场、生源市场的竞争将不仅在一个国家之内的高校之间进行,而且还将在国际教育市场范围内开展。(2)就业市场的国际化。事实上,国际化并不引发人才竞争,人才竞争是由经济、科技竞争引起的,但国际化却促进和加剧这一竞争。而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围绕高科技人才展开的争夺战是一场不平等的竞争,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国家实力、财团资本以及优越的学习和科研条件,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科技人才进行掠夺式的吸纳。
      
      四、如何加快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一)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走国际化的道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是教育观念国际化,要从全球的视角出发来认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美国高等教育专家克尔(Percival R.Cole 1931-)认为,教育关注的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加拿大教育署于1990年在《没有国界和边界的教育》报告中,要求国内各大学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组织目标之一,并制定相关政策来推进和保证国际化进程。国外的这些观点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只有牢固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才能加快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二)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
      中国的高等学校应该制定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下面几点是共同的:(1)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为全球服务,向全球开放的观点;(2)培养学生具有国际交往能力,能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尊重外国风俗和宗教信仰,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3)培养学生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等。
      (三)要构建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建立教育国际化的市场,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在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修养课中开设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文化等方面的课程。(2)应在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3)应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吸引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
      (四)要加强教育国际化的交流
      (1)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国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加强交流和切磋,才能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为教育、科学发展做出贡献。(2)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选振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搞合作研究。请进来,就是请外国专家教师到中国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3)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大量吸收外国留学生到本国学习,选送本国的学生到国外去留学,这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我国来说,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充分利用外国的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人才服务;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让他们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的教学课程,让他们了解中国。
      (五)要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
      我国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开办了一批中外合作的学校,包括大学的二级学院,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今后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和健全有关政策、法规、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域和规模,充分利用外国师资、教材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国培养各类合格人才服务。
      总之,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形势,高等教育也应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但在倡导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国际化不代表同一化。多样化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赖以创新和开拓的无价之宝。跨文化交流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全球化和国际化并不代表地区化和民族化失去了重要性。相反,只有把这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在对其他文化和教育体制开放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根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国际化 对策 中国高等教育 表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