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_浅谈董仲舒与中国封建社会大学教育

    时间:2019-01-12 03:31: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张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我国封建社会从春秋战国算起,到清朝结束,历时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系统,为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了大量人才。其中,中央官学,也就是汉代太学的正式建立,在我国古代,甚至世界古代高等教育史上都有其重要意义,而董仲舒正是这一制度的首倡者。
      
      一、中国古代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原来掌握在奴隶主手中的官学也日趋没落,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1]的局面。在官学废弛的过程中,典籍扩散,流落到平民手中,于是一种新兴的高等学校――私学便在各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私学的教师和学生并非都来自贵族阶级,学生可以选择老师,老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学习年限不固定,愿意学多久就学多久,各种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自由争论。私学不分国界,学成之后,分散到各国去做官或当教师。私学造就了一批新兴统治者,推动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字,融合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还统一度量衡等等,这一切对后世文化教育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接受李斯的建议,为了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法家的严刑峻法,以法家的思想为政治指导思想。对其他学派的思想,采取排斥态度,颁挟书令、焚书坑儒,置儒家于死地,“禁私者,以吏为师”,又不设官学,忽视学校教育,这是秦朝一大错误,也是它失败的原因之一。
      汉初统治者为适合与民休息,实行无为政治的需要,而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但也给百家复兴提供了良好条件,因而又出现了“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2]的局面。汉武帝继位时,经过先祖几代人的惨淡经营,国力逐渐强大,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已不能再满足于“无为而治”了,他要变无为为有为,他为了寻求新的政治指导思想来统一中国和重定国策,于公元前140年召集全国一百多位贤良文士到朝廷参加对策,董仲舒则是其中之一。汉武帝策问三次,他对策三次,史称“天人三策”或“举贤良对策”。在对策中,董仲舒表现了超群的政治卓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博得了汉武帝的赞赏,被称赞为“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董仲舒在应诏的文士中名列第一,为群儒之首。
      
      二、董仲舒在封建大学教育发展史上的贡献
      
      独尊儒术,兴太学养士和选举贤士,在董仲舒以前也有人进行过论述,如汉初的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但把这三者系统化、制度化、理论化,并被当权者付之实施,应该说董仲舒立了头功。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援引“春秋一统”的理论,提出独尊儒家学说,罢黜诸子百家的建议。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子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3]董仲舒在这里把“春秋一统”理论看作是天地不变的常理,是古今共通的原则。他认为由于当今人们所学的道理不同,议论各异;诸子百家学说不同,旨意异样,所以上面不能坚持、遵循统一的标准,法制屡次改变,使下面不知应如何遵守。他的意见是,凡不属“六艺”(六经)的,都应废止,邪辟之说消灭了,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法度就可以明白,人民这就有所适从了。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便置五经博士,罢黜秦朝所立的各家博士,定儒学为一尊被纳为国策。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使儒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学精神几乎全面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行为都必须遵循儒学的原理。
      为了实现“独尊儒术”,以儒治国这一基本国策,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兴太学以养士的建议。他认为要养士,莫过于兴办太学,太学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教化的最主要阵地。只有办太学,请名师来教授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学员,再经过各种方式的考试,这样就可以培养出英俊之人才了。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置博士弟学员,这就是我国古代创立正式大学的纪元。
      
      三、太学创立的意义及其影响
      
      我国商周时代虽然已经有了大学的初步形式,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以传授知识,研究专门学问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从汉武帝创立太学开始的。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也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但稷下学宫的制度却尚不完备,而由董仲舒倡议创建的太学,不但对教育内容、方法、考核做了相当完整的规定,而且太学制度及其尊孔读经的指导思想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其影响也远非稷下学宫所能比拟。
      太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今文经,董仲舒从“独尊儒术”的思想出发,确定以“六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材,并提出六艺各有独具的特点和培养任务。他说“六学皆大而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著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4]他特别重视《春秋》的教学及其教育意义,他说:“《春秋》记天下之得失,而见其所以然之故。”[5]即学习《春秋》可以知天下之得失,并知其所故。他还说:“至于弑君亡国,奔走不得保社稷,其所必然,是皆不明于道,不览于《春秋》也。”[6]他认为学习《春秋》可以知诸往明未来,“《春秋》之为学也,道往而明来者也”。[7]从此以后,中国学校教育中把尊孔与读经联系起来了,尊孔就必须读经,而依靠读书作为进身之阶的人,就只有攻习五经一途了。太学是儒学化的大学,教官是五经博士,教学内容是经董仲舒改了的儒学。自汉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无不是以尊崇儒术来装饰门面的。太学促进了儒学与仕途的结合,从汉代开始,明确规定当官必须学儒,以文学礼义为升官的标准。“通一艺以上”、“先用诵多者”为补官的条件。自此以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便作为正式的文官制度确定下来。
      太学第一期有“博士学子员”(太学学生)五十人,五经博士(教师)七人。后来逐渐增加,到元帝时,已有教师十五人,太学学生由开创时的五十人发展到三万。由十几个博士教授这么多学生,博士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一面采取大班上课,一面由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至一师能教数千百人,必由高足弟子传教”。汉代太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很注重考试,其直接原因,是因为学生多,教师少,课程教学要求不太严格,平日又难于检查,所以只好用考试这个办法来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
      考试在我国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就有考的字形,但把考和试二字联系起来组成复合词却出自董仲舒之手,《春秋繁露》中有专章来讲述《考功名》,最早提出“考试之法”。因此,“考试”也属董仲舒的首创之功。
      董仲舒非常重视考试方法,在对策中他就向汉武帝建议“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他认为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其所积”[8],在于改变“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实现“累日以取贵”,“积聚众善以为功”。[9]考试的作用在于“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功盛者赏显,罪多者罚重”,[10]也在于“有功者进,无功者退,所以赏罚也。”[11]他认为,“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具体可以分为“诸侯目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天子岁试天下”三大类,对于考绩的计算方法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九级,“以一为最,五为中,九为殿”[12],还对加减考绩规定了具体的办法,董仲舒这套考试办法虽然还不是学校制度下的学历考试或求职考试,只是荐茂材、举孝廉的一个补充,但它对于改变“有选无试,到即拜官”的弊端,对于促进太学考试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对于以后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都有借鉴作用。汉太学没有规定学生学习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并按成绩的高低授予一定的官职。汉代太学既是最高学府,又是国家考试机关,开始时是每年考一次,叫“岁试”,后来是两年考一次。考试的办法是“设科射策”,类似今天的抽笺考试,这也是汉太学在考试方法上的创举。
      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学教育从汉代太学正式建立起来,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虽然经历了朝代的不断更替,却始终沿着尊孔读经儒学化的道路发展着,太学始建时的七位老师中是否有董仲舒,史书上并无记载,但是从董仲舒“少治《春秋》,考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育,教授弟子,学士皆师尊之的情况看,说明他很早就开始了教师生涯。作为大教育家,他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且意义深远的教育理论,其中,兴太学、置明师更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左传・昭公十七年》
      [2][3]《汉书・董仲舒传》
      [4]《春秋繁露・王杯》
      [5]《春秋繁露・竹林》
      [6]《春秋繁露・俞序》
      [7]《春秋繁露・精化》
      [8][10]《春秋繁露・考功名》
      [9][11][12]《春秋繁露・考功名》

    推荐访问:董仲舒 封建社会 浅谈 中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