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从精神分析角度分析电影【从精神分析角度分析大学生“偷菜”心理】

    时间:2019-01-04 03:27: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农场”、“牧场”等游戏眼下非常盛行,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其盛行的原因,并针对其负面影响提出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偷菜” 精神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早已深入我们的学习、生活。眼下,网络上的“QQ农场”、“牧场”已深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今天你偷了吗?”成了当下青少年流行的问候语[1]。一些大学生痴迷于“农场”游戏无心学习甚至彻夜不眠,一款简单的播种、收获的农事游戏竟然能够让人如此痴迷,本文尝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找出原因。
      一、精神分析学派基本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后经多位精神分析学派学者逐步完善,形成现在的精神分析学派或心理动力学派。其主要观点为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自我防御机制等[2]。所谓的潜意识理论,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是不能被现实、道德、理智所能接受的动物本能冲动、需求、破坏欲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这部分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中最具动力性的部分。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口误、笔误、梦都是潜意识的反应。所谓的人格结构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结构可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其中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最原始部分,代表人的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而自我是现实部分,超我则是道德、理性部分。性心理发展理论指人的心理在性本能驱力和环境的影响下,经历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自我防御机制是指自我应付超我和本我压力的一种手段,比较典型的有升华、合理化、反向、压抑、投射、代偿等。
      二、“偷菜”盛行的心理学因素
      1.游戏简单、方便,不需要安装游戏程序,不需要复杂的操作,仅仅只需登陆QQ就可以游戏,相对于其它网络游戏,这类游戏显然更容易吸引一般的网络爱好者。
      2.“偷”的过程中可以满足本我的要求。
      按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人性本恶,在潜意识中压抑着原始的破坏欲望。从这个角度分析,“偷菜”游戏盛行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多数人都会偶尔闪现出做坏事的想法或破坏的冲动,只是因为超我的道德约束的存在才被压制,而“偷”的本身为本我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很多同学也表示“偷”所带来的快感要大于收获果实的喜悦。不仅仅是“农场”游戏,很多反派角色或扮演反派人物的游戏也很受欢迎,恐怕都是这个道理。
      3.从超我角度来看,“农场”游戏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超我对个人的动机进行监督,使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农场”游戏虽然简单,但却能提供许多游戏都不具备的特点: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超我的要求。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做一番事业之前,在校期间很难获得受他人尊重的成功。这也是其它网络游戏吸引众多大学生的原因之一。而相对于其它网络游戏升级的艰难,“农场”游戏所需的仅仅是每隔一段时间来看看,更容易上手,因而更容易吸引那些尚没有成功经历的同学。通过游戏中的“劳动”获得“果实”,虽然都是虚拟的,但依然可以通过“代偿”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超我,维护内心的平衡。
      4.和其它网络游戏相比,“农场”游戏更注重平等性。
      虽然其它网络游戏在角色交流等方面有一定的平等性,但游戏等级的差异的存在,导致在组队、游戏的丰富性上低级别的玩家无法和高级别玩家相提并论。而“农场”游戏虽然也有级别的差异,但差异仅仅只是在所种的植物的种类,在“偷”的方面不存在等级差异,低级别玩家也可以偷高级别的玩家,在无形中满足了大学生内心渴望平等、不依附他人的需求。
      三、“偷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偷菜”对大学生最大的负面影响是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游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如果玩家自控力较强,仅仅只是把“农场”作为一种放松的工具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大学生缺乏约束,时间充沛,加上某些同学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存在问题,或内心的成功欲望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偷”他人的菜或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不被他人“偷”,进而影响学习和休息,我曾接触一名咨询者,一夜之间竟然起床4次“收菜”或“偷菜”。
      四、消除“农场”游戏负面影响的对策
      根据上述内容,痴迷于“农场”游戏,达到网络成瘾状态的大学生多存在人格基础(如完美型人格)或存在某些缺陷(如人际交往困难)。“偷菜”所带来的是本我、超我和潜意识中的需求,据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加强自我的能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体辅导或个别心理咨询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其在现实中获得成功,不需要通过虚拟世界获得需要的满足。
      2.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3.可以用现实的劳动替代虚拟的劳动,如鼓励学生养花等,从中体会收获的成就感。
      4.通过“偷菜”满足本我的需求,提供一个发泄的途径能够更好地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但应注意引导。
      总之,游戏是在闲暇时为人们提供娱乐的一种方式,如果陷入成瘾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学业工作甚至使玩家陷入虚拟世界,则完全背离游戏的初衷。因此,高校相关教师要注意对问题学生的引导,关注存在一定人格基础,在社交、学业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大学生,使其在现实中获得和网络世界中同样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朱美艳,王珑玲.“今天你偷了吗”――青年上网“偷菜”心理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0.3:72-74.
      [2]弗洛伊德.彭舜译.精神分析引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

    推荐访问:角度 精神分析 心理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