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历史坐标中的万隆会议

    时间:2021-07-12 08:01: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jzs/sjzs201508/sjzs2015080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jzs/sjzs201508/sjzs20150801-2-l.jpg
      1955年4月18~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因此也称为万隆会议。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亚非国家出席。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维护世界和平和和平共处,增进各国的友好合作。万隆会议是历史上由亚非国家第一次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表明了亚非国家正在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会议创造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内核的“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又一次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先成为亚非国家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这一原则逐渐为世界各国所承认,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被迫的加入:在体系中改变自己
      “国朝柔远记”
      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大清王朝“入主中原”、由僻居满洲一隅的地方政权变成继承明王朝大统的全国性政权已经五年,正在着力平息各地抵抗,取得对前朝全部领土的控制,满清大军已进入福建。他们遇到了滞留于此的琉球、安南、吕宋三国使臣。他们本是来向明朝进贡的,或许恰逢战乱,因此留闽未还。清军将三国使臣执送京师。清廷立即意识到,这是宣示继承明朝对海外藩属的宗主权的天赐良机。于是清廷命赐三国贡使衣帽缎布,并以顺治皇帝名义各给敕谕,遣送三国使臣各归本国,诏谕其国王。颁给三国国王的诏书,除对方国名之外,内容完全相同:
      “朕抚定中原,视天下为一家。念尔琉球(安南/吕宋)自古以来世世臣事中国,遣使朝贡,业有往例,今故遣人敕谕尔国,若能顺天循理,可将故明所给封诰印敕,遣使赍送来京,朕亦照旧封锡。”
      短短的敕谕,透露出大清王朝在自我认知和对外认知方面的基本意识:在继承前朝江山的同时,努力恢复已经传承千百年的朝贡制度。
      中国先民在自身发展以及与周围世界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天下观。在这种观念中,“华夏”居于天下的中心,周边各族则是处于教化之外的夷狄蛮戎。从华夏到诸夷,再到更加遥远的外部世界,形成一种由中心向边缘渐次扩展的格局。随着中央王朝统治范围的扩展,一些边缘地区逐渐被纳入版图,成为“中心”的一部分,而更远处的地区则又成为新的边缘地带。华夏本土与周边世界共同构成所谓“天下”。“天子”拥有统治天下的权利,但夷夏之间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形成今人所谓“华夷秩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在对中原本土建立直接的行政统治的同时,中央王朝与周边民族或国家逐渐形成后世所谓的朝贡关系。夷狄可以接受天朝教化,可以成为天朝属国,朝觐天朝皇帝,向天朝纳贡,其君长践位须受天朝册封。这就是所谓朝贡体系或华夷秩序, 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
      在清王朝治下,这种古老的东方朝贡体系迎来了最后的辉煌。
      顺治年间清廷的做法,极像是约300年前明朝初建时的行为。在经历了蒙元帝国的武力统治和四处征伐后,明王朝重建汉族统治,随即遣使四出诏告邻国,迫切地表明了重建朝贡体制的愿望。如其所愿,明初几年即先后与安南、高丽、占城、爪哇、琉球、日本、渤泥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朝贡关系,而“海外诸番”与中国来往者多达数十国。随即发生的郑和下西洋壮举,更使明朝声名远播,远至南亚、阿拉伯世界和东非海岸的许多国家派遣使团随郑和船队来华朝贡,“万邦来朝”局面呈一时之盛。这一切显然对初定中原、亟需以“万邦来朝”局面彰显统治合法性的清朝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但是,正如雷颐所说,清王朝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它已经面临着与明朝完全不同的国际局势。“恰恰是在这年,在欧亚大陆另一头,在德意志的威斯特伐利亚,一个国际会议正在召开,当时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参加了这个会议,以后的历史表明,这次会议将对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直到现在。”雷颐说。
      就在明王朝、各地反明起义力量和虎视眈眈窥视关内大地的满清势力展开激烈角逐的同时,欧洲也正在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史称“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几乎所有欧洲主要国家均被卷入。而此时的欧洲正在摆脱中世纪局面,法国、英国、西班牙、荷兰和瑞典等皆已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建设强大民族国家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渐成主流,国家主权和国际法概念初步建立。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就是为了结束这场使所有参战国死伤惨重、损失巨大的战争而召开的。就在这次会议上,这种新的国家观念和国际法观念得以体现,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和准则。
      《威斯特法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国际行为准则开始诞生。国家主权平等、国家独立和国家领土的原则,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家间争端,国家间的条约必须得到遵守,外交使节常驻他国,这些现在看来都是国际关系中的常识,就是从这个条约开始确立下来的。根据这些原则,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其后400年间,欧洲国际体系以及这些准则屡遭挑战,一些重大挑战还曾导致大规模的国际战争,而战争平息后新的体系会建立起来,如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但这些准则在每一种新的体系中依然被奉为圭臬。雷颐说,这些体系和准则本来是为了解决欧洲国家之间的纷争,但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步伐,它们也逐渐向全世界扩展。当它来到东亚,就与东亚这种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发生直接对抗。
      大清王朝当然不会意识到世界已进入由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时期这个事实。此前,欧洲已经经历了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这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过程,而且民族国家形态也已基本确定;此后,欧洲国家还将发生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工业革命以及争夺殖民地并瓜分世界等一系列事件。欧亚大陆东端这片广袤土地在重温着天朝大国旧梦,而西端那个狭小的欧罗巴海角经历了几百年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在走上引领世界的路程,而源自欧洲的这种国际体系,也将随着它们的脚步覆盖世界。

    推荐访问:万隆会议 坐标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