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延安时期党报理论形成轨迹与新时期党报理论创新思考

    时间:2021-07-10 20:08: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探讨了延安时期党报理论形成的历史轨迹以及新时期党报理论滞后于实践,导致党报影响力下降,面临边缘化危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党报必须正视现实困境,以党报理论创新为突破口,使党报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强化党报新闻功能,提高党报设置议题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形成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党报。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报理论;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1)02-0108-04
      
      延安时期,党在根据地创办了一系列报刊,并出现了一份完全意义上的党报——《解放日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这一时期形成的党报理论,至今仍是党报理论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报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媒介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探索延安时期党报理论精神内髓,推动党报理论创新与发展,是改造并形成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时期党报的必由之举。
      
      一、延安时期党报理论的形成及其特征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建立和共产党创办报刊的重要实践期。无论是在新闻理论还是新闻实践上,延安时期的报刊在我国新闻事业史上都是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了一系列报刊,包括《新中华报》《解放》《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共产党人》等;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创办了《八路军军政杂志》《前线画报》等刊物。同时,工、青、妇和文化协会创办了《中国工人》《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文化》等;中央各局和陕西省委主办了《抗日日报》《边区群众报》《团结》《西北》以及分区创办的《晋察冀日报》等。尤其是《解放日报》的创办,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党报的形成。
      随着《解放日报》的实践,逐步形成完整的党报理论体系,包括党报的基本任务与定位、党报的领导模式以及党报新闻理论等。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在延安正式创办,毛泽东在《发刊词》中明确指出:“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随着《解放日报》改版,党报的功能与定位日益明确,党报成为党的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全服从于党的任务。1942年3月16日,中宣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要这样做,才是名副其实的党报,如果报纸只是或者以极大的篇幅为国内外通讯社登载消息,那么这样的报纸是党性不强,不过为别人通讯社充当义务宣传员而已。”
      陈力丹认为,也是在这一时期,党报领导模式初步形成,党对党报的领导具体化、集中化,党报成为党的一个部门,并在理论上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党报理论,在实践中确立了党报特色的编辑、写作方式,突出了政治性、思想性,突出了党报为党的政策服务的使命。《解放日报》改版之后,实际上使得党报成为党的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1942年9月9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通过《关于<解放日报>工作问题的决定》,规定:“各级党委要把帮助与利用《解放日报》的工作,当作自己经常的重要业务之一”。
      党报的新闻理论是党报创办初期的一系列失误与模索之后逐渐形成的。在延安整风中,《解放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提出了党报应当具备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与此后一系列关于党报新闻工作的文章、讲话和文件,对一些重大的党报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在总结自身政治宣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
      延安时期党报理论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战斗性与鲜活的创新性。延安时期的党报理论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鲜明的时代性。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党报,把握时代脉搏,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一切有利于抗战的话就说,不利于抗战的话就不说……务必使我们的宣传完全符合党的政策”。处于初创期、青年期的党报,一开始即站在时代的高度上,使自己自觉地服从于党的方针、政策,抓住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体现了党报的时代使命和时代责任感。
      二是强烈的战斗性。革命战争年代的党报,服从服务于全民族抗战,具备强烈的战斗色彩。在延安根据地时期,《解放日报》等各级党报在反抗侵略、凝聚力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每一篇报道、每一期报纸都散发着强烈的战斗性,激励人们为同一个目标奋勇前进,这种强烈的战斗性正是党报这一思想武器的完美发挥。党报在团结一切抗战力量、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企图、鼓舞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方面,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三是鲜活的创新性。党报理论诞生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在根据地外部,是严酷的战争环境;在根据地内部,也存在着各种思想的交错和斗争。因而,党报自诞生起就要面对极为严酷复杂的环境。党报发展初期,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解放日报》创办初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表现在党性不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一些其他根据地的党报也有类似问题。《抗战日报》就指出“党八股”的四大罪状:一聋(听不到群众的声音),二盲(看不到群众的斗争),三哑(不能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四软(对敌斗争、对内部批评无力)。《解放日报》创刊后,存在着“重国际、轻国内”、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意识薄弱以及某些自由化倾向、与地方党组织及群众存在隔阂等问题。1942年4月1日,改版社论《致读者》进行了自我批评,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党性的问题。9月22日,发表重要社论《党与党报》,指出“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巨大集体的喉舌。在党报工作的同志,只是整个党组织的一部分。”“党报不但要忠实于党的总路线、总方向,而且要与党的领导机关的意志呼吸相关,息息相通;要与整个党的集体呼吸相关,息息相通。”这些关于党报党性原则的准确系统的阐述,对于党的新闻事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新时期党报的现实困境及原因
      
      建国以后,党报基本上延续着既往的理论轨迹前行。随着社会变迁以及媒介发展,舆论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党报理论越来越滞后于社会实践,党报影响力不断衰减、发行量节节下滑,“阵地”不断缩小。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引导舆论的手段和能力越来越缺乏,这不能不说是党报当前面临的极为严峻的困境。党报的现实困境表现在:
      
      第一,读者群越来越“单一”。党报逐渐退缩到各级机关与企事业单位,读者群越来越“纯粹”,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群体。长此以往,党报的群众性无从谈起,被“边缘化”也就难以避免了。目前,各级党报基本上都是依靠“红头文件”发行、公费订阅的,因而其读者群越来越狭小,逐渐集中于各级机关与“体制内”的企事业单位,走出机关大院,便很难阅读到党报。为了解决“阅读难”现象,也曾多次推行“党报上报摊”活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推荐访问:党报 延安 理论 新时期 轨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