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和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问题研究

    时间:2021-07-10 08:00: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是其通过对国际政治格局正确的把握而得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世界纷繁复杂的外交关系变得清晰明了。第三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紧紧团结起来了,世界和平的力量变强大了。21世纪,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我国的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中所蕴涵的基本信念是不变的。中国仍应坚持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发展中国家在各个方面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正当权益。
      关键词 毛泽东 三个世界 发展中国家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历史上,有了阶级国家的产生,便有了国家、民族和利益集团之间外交关系的处理,但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像毛泽东那样处理地极具战略眼光和影响力。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学说解决了战国间的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却解决了世界性的外交问题。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世界纷繁复杂的外交关系变得很清晰明了。第三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紧紧团结起来了,世界和平的力量变强大了。第二世界国家如日本、欧洲发达国家只有和第三世界国家和好、合作,才能得到政治的优势影响和资源交换,因而倾向了第三世界。
      今天,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我国的外交战略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中所蕴涵的基本信念是不变的,即世界的前途取决于世界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任何貌似强大的力量,如果违反人民的意志和历史的潮流,终究不会长久。中国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进入新世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战略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它是中国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发展经济的平等合作者,是中国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托者。因此,中国在大力发展与各大国的伙伴关系时,仍应坚持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同时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思路。
      1“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上各种力量经过“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形成了新的战略格局。即企图主宰世界的美国和苏联,在反帝反殖斗争中日益崛起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及处在两者之间的一批发达国家,在长期的斗争中难以稳定。
      60年代到70年代,国际社会突破了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1.1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勃列日涅夫的扩张主义,使苏联开始公开走向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苏共以“老子党”自居,颐指气使,肆意践踏别国主权,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坚决抵制,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1.2西欧、日本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西欧、日本处于经济实力的增长阶段,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完全听从美国的摆布,而苏联的扩张称霸又给他们造成现实的威胁。
      1.3亚非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联合
      原来充当两大阵营同盟军的亚非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联合的姿态活跃于国际舞台,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开创了国际关系的新局面。
      在中国内部,虽说国家基本稳定,但当时的中国经济相当落后,基础工业捉襟见肘。要想在世界长远立足,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是首要任务。
      2“三个世界”理论的形成过程
      2.1“中间地带”的观点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世界逐步形成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实施冷战政策,反苏反共的叫喊声甚嚣尘上。毛泽东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全面分析,洞察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战略意图。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斯特朗的谈话时,第一次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根据毛泽东的“中间地带”理论,当时世界划分为三方。一方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是美帝国主义,欧、亚、非三洲的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第三方。这个理论揭示了最主要的战争危险来自美国,世界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在内应团结一致,与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同时解除了国际共运中有些人害怕美国发动对苏战争的担心。这个理论比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的格局,更符合当时国际斗争格局的实际状况。
      2.2“两类矛盾,三种力量”观点
      1956年,毛泽东针对苏伊士运河事件,提出了“两类矛盾,三种力量”的观点。“两类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国家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即美国跟英国,美国跟法国之间的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国家跟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第二种是帝国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第三种就是被压迫民族。埃及苏伊士运河事件暴露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跟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是很厉害的矛盾,但是,他们现在是假借反共产主义之名来争地盘”。同“中间地带”理论相比较,毛泽东更加突出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我们不但要联合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及民族独立国家,而且要联合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提出“两类矛盾、三种力量”的观点还反映了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势, 成为他的“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的先导。
      2.3“两个中间地带”理论
      2.3.1“两个中间地带”理论的提出
      为了抗衡美苏两国的压力和威胁,进一步拓展外交局面,毛泽东重提“中间地带”理论,并将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两个中间地带”理论。从1963年9月到1964年7月,毛泽东三次谈到“中间地带”理论,指出中间地带有两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日本、大洋洲等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个中间地带。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我们还是有工作可做。
      2.3.2“两个中间地带”理论的意义

    推荐访问:发展中国家 关系 我国 研究 理论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