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路径探究

    时间:2021-07-10 04:09: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我国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成若干个世界级一流高科技园区,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已历经多次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但也暴露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园区企业之间竞合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本文从产业集群效应的视角构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升级的模型图,从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三维视角剖析国家高新区问题的原因,在借鉴国内外高新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国家高新区 产业集群 集群效应 产业升级
      理论背景
      (一)产业集群理论简述
      Porter(1990)首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概念,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并认为产业区的优势无法在短期内建立,需要长期演变的过程,一旦集群优势形成,将会使园区整体竞争力提高。王缉慈(2010)从多方面论述集群的概念特征,以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我国产业集聚的地理格局和集群所存在的问题,主张打破思维定势,超越只依靠低成本和规模扩张的“打造产业链”做法。Meyer-stammer(1999)根据对某地产业集聚的历史判断,园区的发展不仅要靠政府政策的支持,更依赖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Porter(1998)把产业集群作为提高生产力的商业环境以及区域竞争力和创新的决定因素而提出,其实质是创新集群的概念,促进企业创新和升级,提高国家和区域的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效应
      高新区管委会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基于保罗·克鲁格曼的循环因果积累角度分析,产业集群效应分为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和能源成本,共同利用地方配套基础设施和组合资源优势,企业就会形成地理上的“扎堆”现象,谋取获得外部经济效应、上下游产业的联系。由于认识的限制和互补品的需求,企业在地理上相邻及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信息和知识快速传播,降低搜索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形成集体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并共同承担风险。企业之间在集聚过程中加强了合作与交流,从而产生群体效应。从区域经济学角度讲,产业集群的社会效应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特色产业集群使园区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二是产生乘数效应,竞争优势使企业迁入率大于迁出率,吸引大量优秀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三)产业集群促进高新区产业升级
      图1表明,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根据国际产业贸易与分工,通过要素流动与知识技术溢出,形成产业聚集区。在政府引导下,产业聚集区内各产业通过竞争与合作推动高新区产业及其结构的合理化、高效化,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国家高新区产业短板效应及原因
      (一)国家高新区短板效应
      1.产业定位不明确。园区普遍缺少产业定位的相关研究,引进产业以及相关企业类型与同级别园区趋同,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专业化和本地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明显,企业与企业间的垂直和水平产业联系不紧密,既没有上下游的纵向联系,也没有横向间的技术、信息知识共享联系,形成地理上简单集聚扎堆,并无集群效应。
      2.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区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间关联度较低,未能形成完整产业链。产业链非纯技术的建构,大多数高新区声称要打造产业链,甚至有些地方把本地经济发展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产业链短”,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增长,企图强制进行不自然联合,导致知识、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3.不合理的企业竞合关系。合理协调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园区快速发展的催化剂。然而,多数国家高新区集群历史都比较短,集群内部企业间缺少值得互相信任的产业文化,企业大多只是竞争关系,合作很少,外部信息交流和知识联系是企业的主要学习渠道。
      4.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氛围弱化。我国高新区大多完成原始要素积累并达到规模效应,但面临着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压力。中小企业过度依赖大企业,宁愿直接分享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大企业的技术、知识信息溢出,也不愿意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导致园区创新能力弱化。另外,园区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企业不积极投资于研发,为了获取短期效益,相关行业垂直分离,越来越多的公司不看重创新和核心技术;园区龙头产业创意文化衰落,中国制造现象严重,创新氛围弱化,动态适应性不足。
      (二)国家高新区产业短板效应原因剖析
      1.政府方面。政府是制度和环境的建设者,主要职责是制定战略目标、组织协调整个园区的发展及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及金融服务等。但是,政府基于地方眼前利益,更加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未能按照高新区发展的市场规律办事,忽略园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企业方面。在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垄断企业的带动能力有限,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较弱、运行周期不稳定。土地成本和人力资源等各种商务成本不断上升,企业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导致恶性竞争,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合作较少、结网能力差。
      3.高校及科研机构方面。从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身角度看,如果得不到应有报酬,就会放弃合作,导致人才的创新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创新的过程是动态的、变化的,从理论滞后于实践的角度看,其科研成果有时会满足不了园区的发展。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国外成功科学园区经验借鉴
      国外科学园区的基本职能是促进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知识技术的流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经营场所、设施和增值服务。成功科学园区的特点是有多于1个从事科研的大学、工程学院和医学院;科学园区不再单纯依靠内部网络和有效的商业化本地知识,知识网络外部地区和产业集群作用不断凸显。尤其对科学园区的中小企业来说,虽然当地网络继续提供商业和知识转移的机制,但知识和创新最重要的来源还是全球知识网络。

    推荐访问:探究 高新区 路径 产业集群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