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慕课”的思考

    时间:2021-07-07 04:01: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慕课”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在线课程模式,具有大规模、免费开放、在线互动、大数据支持等特点。2014 年“慕课”开始进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在一些名校的示范影响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体现。作者就高校思政课引入“慕课”教学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提出思考。
      关键词: 慕课 高校思政课教学 教学改革
      “慕课”(MOOC)是一种在线教学方式,也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全稱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通常译作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大规模(Massive)指参与者众多,参与人数以万人计,课程覆盖面大;开放(Open)指它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学习者免费提供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体系;在线(Online)强调课程所依赖的网络信息技术,目前主要指Udacity、Coursera、Edx三大网络学习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慕课”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课堂角色的变化。在“慕课”模式下,课堂教学没有班级建制,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取代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担负导师的角色。学习内容主要靠学生自选,课程知识趋向分散,考试主要靠学生的自我选择,同时教师进行监控,师生双方的地位较以往的课堂教学趋于平等。
      第二,教学环境的变化。在“慕课”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作业、讨论、考试等学习过程都在相应的网络平台完成。依靠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实时互动与交流,这就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课堂、时间乃至教学内容等实体环境相对固定的限制。
      第三,教学内容更精巧。“慕课”模式通过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将传统教学中的课程知识点进行“微课程”、可视化处理,同时对课程交流与考核的形式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使课程内容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显得更为精巧,这样“慕课”模式就更容易被以“95后”为主体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所接受。
      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入“慕课”主要就是基于上述特点,在某些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已经取得效果,主要表现是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优化了课程资源等。在思政课教学取得实效的同时,笔者认为应更多地关注思政课教学引入“慕课”后带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慕课”教学形式与思政课课程目标是否有冲突
      思政课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特有的课程,思政教学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知识传授的课程,还是一门塑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思政课必须反映国家的意识形态。思政课的上述课程目标决定了必须有相应的教学体系与之配套,实现思政课的课程教学目标。
      目前思政课教学改革有一种观点认为,思政课教学只要引入“慕课”就能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引领目标,反映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质。其依据是:“慕课”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微课程”的设计应用方面。教师通过视频将课程分成若干小的知识点与视频课程,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各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形成焦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形成的焦点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取代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和召集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讨论过程就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只要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就能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并不认同。
      在思政课引入“慕课”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尤其是在某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引入“慕课”后,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的确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课堂上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互动比较热烈。但笔者认为这种“热烈”存在娱乐化的倾向。“慕课”模式下思政课课堂教学娱乐化的主要表现是:其一,课堂讨论的内容缺乏理论深度,某些问题只关注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引导不当,讨论就会沦为学生畅所欲言的“八卦”。其二,课堂互动交流的形式多采用团体活动的形式展开,有的更是直接采用企业员工素质拓展培训的形式开展,课堂互动内容缺乏思想性。从课堂教学形式看,思政课引入“慕课”后的确解决了以往思政课课堂氛围问题,但这种变化的直接后果是思政课沦为一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课程,如果不加以重视,思政课课程的原则性、理论性和意识形态性将逐渐被淡化,思政课丧失最重要的特性即意识形态性。
      在“慕课”改革的热潮中,尤其是思政课的“慕课”改革,不能只重教学形式,而忽视思政课课程目标的神圣性和严肃性,更不能搞“一刀切”的推广,而要根据思政课本身的课程目标,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如何将“慕课”的教学形式与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
      二、“慕课”教学形式与思政课教学规律是否相符合
      目前研究“慕课”教学和思政课改革的一系列文章有一个共同观点:“慕课”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向。特别是“慕课”教学中呈现出来的“微课程”、“翻转课堂”等表现形式,对传统的教学形式产生了大的影响,促进了教学从原来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但是对“慕课”所带来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转型是否符合思政课教学本身特有的规律鲜有研究。
      思政课教学属于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有其特有的教学规律,这一规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为大多数思政教师所接受。思政课教学的普遍规律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互动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演绎,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规律。
      “慕课”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却是与这一规律背道而驰的。表面上看“慕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师进行不限地点的实时互动,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机会,学生和老师的互动频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通过视频媒介进行的,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互动非但没有增加反而近乎没有,这就割裂了学生与教师的直接联系,使思政课教学中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丧失了。教师的课堂讲授通过网络进行,课堂教学主要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讨论的主持人,课堂讨论的内容主要以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思想教育。如长期以这种模式展开教学,思政课就逐步变成一门纯知识的传授课程,丧失思政课特有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特征。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引入 课教学 思考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