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分析:比较的观点

    时间:2021-07-05 00:02: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dyj/rdyj201408/rdyj20140803-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dyj/rdyj201408/rdyj20140803-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dyj/rdyj201408/rdyj20140803-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dyj/rdyj201408/rdyj20140803-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dyj/rdyj201408/rdyj20140803-5-l.jpg
      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从精英政治的视角来观察其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直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发展中国家的精英往往会充当政治、商业和文化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精英数量和品质对民主的转型非常重要。进一步而言,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认为“学而优则仕”,各类精英认同从政是最体面的职业。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是,最优秀的精英不是去从商,而是从政。在现实中,执政党的统治中有“组织领导”,政党一直注重用人事控制权来分配政治精英的地位,为党的政策执行调配不同类型的精英。精英政治在中国不仅存在,而且诸多“人治”性质的制度设计还强化了精英对政治过程的影响力。中国人已经习惯从精英的去向来猜测国家政策的变化。西方学者也是高度擅长用这一视角来观察中国 (邹谠,1994;汤森、沃马克,2004)。因此,从人员结构这一内部视角,是可以观察中国各个政权机关的制度化水平和未来发展导向的。
      之所以选择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观察,是因为和全国人大相比,其人数不多且有多人专职,有固定的组织和职能,会期相对较长,它才更像西方国家的议会,其组成人员更像西方国家的议员。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在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承担着重要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全国人大每年的会期通常在10~13天,一届的会期加起来也就50多天。而在它闭会后,我们的代议机关就消失了。所以,要设立一个常设机构来代行全国人大的诸多职权。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有21项,集中在立法、监督“一府两院”、人事任免等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170名左右,九届是155人,十届、十一届、 十二届均是175人,每届任期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每次会议时间5天,一个任期内会期有150天左右。相比国外议会来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的总时长不及他国一年的开会时间,但是已经比全国人大全体会议有效能多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成员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立法者。中国的立法者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信念和行为?他们能否承担全国人大如此重要的职能?这些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下面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龄背景、教育背景、职业背景、党派背景、地域背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年龄背景分析
      截至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本届常委会组成人员175[1]人,其中委员长会议14人,委员161人。他们的最小年龄是45岁,最大68岁,成员平均年龄是60.5岁。从表1来看,利用分组法可观察到,成员年龄大多集中在55~59岁,60~64岁次之,65~69岁又次之。这三个年龄段比例比较均衡,各占近30%,占总数的90%。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相比,现在的平均年龄仅下降了0.8岁,年轻化的趋势不是很明显。35~39岁、40~44岁、70~74岁、75~76岁这四组年龄段无人,意味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产生更年轻的委员,同时也没有产生更年老的委员。委员们的年龄更加集中,绝大部分委员的年龄在55~69岁之间,55~59岁的人数较十届多了近18%,同时60岁以上委员占比从十届的72%下降到59%,这显示了一点相对年轻化的趋势。在委员长会议这一层面,两届都是以65~69岁为主体,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从平均年龄、60岁以上人员占比来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总体的年龄构成还是偏向老龄化,但是出现了相对年轻化的趋势。张涛指出,外国议员的年龄在45岁左右,相比之下我国若以55~59岁的人为主体,那么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龄结构将会有较大的改观(张涛,2008) [2]。从数据分析可知,我国55~59岁这组年龄段的人10年上升了18%,改观不大。这可能主要是受制于我国的干部替补和全国人大选举的机制,后文再讨论。
      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教育背景分析
      这里把教育背景分成学历、专业两个方面来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历背景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里96%的人受过较系统、完整的大学教育,与十届97%的人受过大专教育相比,整个学历层级上升了一个层次。这其中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接受正规大学教育者居多,只有4人在中央党校拿的函授大学文凭,1人是澳门华商贺一诚,曾在浙江大学学习,获得相当于大学的学历。少数7人未获得大学文凭者,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如劳动模范许振超的学历是初中、佛教协会会长嘉木样学历不详,还有几人是中专或大专,则与他们的出生年代有关,属于1945~1950年出生,上大学时赶上文革大学停摆。二是博士、硕士大幅增加。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由16人增加到50人,拥有硕士学位的人由9人增加到30人,相应地则是大学本科学历者减少。在博硕士中,拥有海外学历者大幅增加,海归博士16人,海归硕士3人。三是获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者大幅增加,65%的人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十届只有27.9%。其中较为特殊的拥有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者比较集中,多达29人。而中央党校的文凭则与国民教育系列文凭差别较大,剔出研究生这个类别后,总体中仍有46%的人接受过严格的高级学术训练。可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知识化问题已经解决。四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其学历与名牌大学的相关性很小,在十届还有11人来自北大、清华这两所名校,但在十二届则北大只有5人,清华3人。毕业于其他院校和研究单位的都有,来源比较多元。这与国外政治精英大都出自名校不同。
      在专业背景方面,这里按照其最高学历的专业来统计。从表3来看,其专业背景中最大变化是理工类与社会科学类的比例。在十届,出身理工者是出身社会科学者的2倍;而在十二届,则是比例倒转,出身社会科学者的人数是理工科的2倍。且在社会科学出身者里,学习过经济类、管理类、政法类的比例大幅增长,人数比较多,经济管理类(31人)、法学类(18人)、政治学类(10人)。但从总体而言,其第一学历、最高学历中学习过法律、政治学类的人数还是非常少,这不利于人大立法和监督政府的工作。理工类出身的委员大大减少,则显示着中国的发展已经从技术立国到了制度立国的阶段了。随着各类组织的扩大和复杂化,中国现在发展到需要更多的企业、社会、政府管理者。就这个趋势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也符合立法者的专业之需。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军方的名额只减少了1名,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出自军事类的人员下降了一半。这也是中国立法机关要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特殊方面。

    推荐访问:全国人大常委会 观点 结构 人员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