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案例演绎教学法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中的应用

    时间:2021-04-19 08:01: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案例演绎教学法是将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演绎教学法有效结合的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对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经济法》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经济法》课程中运用案例演绎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知识掌握成效,有利于实务型法科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法学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 案例演绎教学法 法律人才 经济法
      作者简介:郑睿,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学分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法;郭勇,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学分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239-02
      一、案例演绎教学法简介
      案例演绎教学法是将情景演绎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则是起源于192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提出一个开放式的案例,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者设计者和激励着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寻求解决之道。在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Michael J.Sandel所开设的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每堂课教授就该次课程的核心问题予以揭示,然后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归纳出每一类选择所倾向的哲学派系与代表学者,最后通过总结相关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目的。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势:前者更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而后者则更鼓励学生的理性思想。
      在传统的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已被广泛运用,但将情景教学法融入进来,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关注学生感性情感的成长,仍处于探索之中。如何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其能够更主动、更积极、更投入地参与到课程案例演绎讨论当中,并通过自己的创新、思考、演绎、讨论、推理,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悟得法律精神,获得团队认同及成就感,需要通过日后不断地实践总结予以完善。在笔者近两年的《经济法》课程教授过程中,将案例演绎教学法落实到法学教学内容中,进行实践性探索与完善。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活跃度以及巩固知识掌握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适用于法学本科应用型法科人才培养,尤其适合实务型法科人才培养。
      法学本科教育不同于研究生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具有法律职业能力和素养的从业人员,要求掌握各主要法律部门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从事法律工作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改造传统法学课堂中的案例教学法,融入情景教学法,将被动地吸收知识过程转化为主动地撰写案例剧本、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寻找案例解决之道,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投入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是一个提高的平台。
      二、案例演绎教学法设计的关键环节
      要将案例演绎教学法运用到法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反复琢磨,多下功夫,下面以笔者所教授的《经济法》课程为例,列举在课程设计过程涉及到的关键环节:
      (一)以把握专业知识体系为前提
      一方面,选取适合的内容来开展案例演绎教学活动。法学知识体系严密,理论分支庞杂,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该教学方法,例如偏重不同理论学说比较学习的内容就并不适宜。反之,偏重实务性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则会取得不错的成效,例如《经济法》体系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另一方面,案例演绎教学法适用的前提,就是要求授课者对于授课内容的知识体系从广度与深度两方面有全方位的把握。授课者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对所选取内容的知识体系与重难点问题理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应当具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对于课堂讨论环节的时间、内容与节奏的把控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以选取适合的教学案例为核心
      案例演绎教学法的实施有赖于案例的选择,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案例是重中之重。由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的是着重于应用型法律人才,因此在案例选取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难度。传统案例教学法强调案例有一定的复杂度与多样性,讨论的空间大。但笔者认为,运用案例演绎教学法所选取的案例难度应当适中为宜,最好以生活中学生们有所接触的案例加以转化,有利于学生对于案情的演绎把握,并激发他们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设计掺入相关知识点及前沿问题。案例演绎说到底是教学的手段,最终的目的仍是强调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因此案例的选取不宜采取拿来主义,需要结合理论体系进行必要的设计与修正,将知识点融汇在其中,并把握讨论方向,总结引导该问题的前沿动态。
      (三)以开放多样化的演绎方式为手段
      传统的法学教育强调严谨治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知,缺乏思考消化整理的环节。案例演绎教学法的实施旨在将两种教学法的优势结合起来,一方面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调动教学的课堂氛围与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不宜限制学生的案例演绎方式,PPT、小品、动画、戏剧、漫画等各种形式都可以鼓励学生应用,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自发性地去思考如何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案例演绎教学法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以课前预习与案例排练为教学导向
      在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中,法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别于其他专业,数量繁多的法律条文,用法精准的专业语汇,抽象晦涩的法学理论,这些会使学生难以产生自发的学习兴趣。针对新时代学生自我意识渐强的特征,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在选定案例演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学案的准备,事先分配与安排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以《经济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内容为例,消费纠纷较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适合用于该种教学模式。案例演绎需分组进行,抽签决定每组所选取的案例,要求学生在不违背案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演绎,鼓励多种形式表现,并且对案情加以分析,通过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探索解决案例纠纷的法律手段。要求学生在授课之前将剧本、视频及纠纷解决方式等内容形成学案,交至授课者。学案实际上是教师用于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媒介,同时也满足了目前学院推广的过程性管理的评估与备查的需求。

    推荐访问:教学法 演绎 培养 案例 法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