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从日本当年的泡沫经济看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

    时间:2021-02-24 16:16: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从“泡沫经济”走向“金融危机”。当前的中国,宏观经济存在过热的风险,经济泡沫化的风险日益明显。
      关键词:泡沫经济;金融危机;宏观经济
      
      一、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从“泡沫经济”到“金融危机”
      
      1、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和“尼克松冲击”之后,从“高速增长”转入了“稳定增长”阶段。这时期,日本经济最大的变化是出现了“外向化”的趋势,也就是从高速增长时期的“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
      首先,出口快速增长。70年代后半期,出口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尽管出口增长率在1975年及日元快速升值的1978年曾经出现过短时的下滑,但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至1980年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桥本寿朗等,1998)。
      其次,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1965~1973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作用率为12%,而到了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作用率上升至34.5%(吴学文,1994)。
      再次,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1965~1974年间,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年平均在10.6%;1975~1984年间上升至13.0%,1985年又上升至14.6%(吴学文,1994)。
      最后,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贸易盈余不断扩大。在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经济景气常因外汇短缺而不得不进行紧缩。但是到了80年代前半期,这种情况已经发生逆转,1981、1983、1984年,日本的经常收支盈余分别为68.5亿、208.0亿和350亿美元;贸易盈余分别为69.0亿、205.3亿和336.1亿美元。并且日本的贸易盈余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同期,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分别为121.5亿、181.8亿和330.8亿美元(张舒英,2005)。
      与此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前西德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5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署以后,5国政府便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了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对日元汇率在250日元上下波动,“广场协议”公布后不到3个月,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下跌幅度达到20%。此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政府高官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Bergsten,时任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不断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仍然偏高,还有下调空间。于是,美元对日元汇率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达到152日元,1987年最低达到120日元。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日元升值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9月“广场协议”以前为“抗拒升值阶段”,1985年“广场协议”以后到1987年2月“卢浮宫协定”之间为“放任升值阶段”,1987年2月“卢浮宫协定”之后为“有干预升值阶段”。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的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着眼于国际协调的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会”(俗称“前川委员会”)提交了著名的“前川报告书”,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为落实这些建议,1986年9月,由前川担任负责人的正式咨询机构“经济审议会”又提出了“新前川报告书”,将上述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
      在实践中,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受大藏省领导的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方面,1986年9月日本政府制订了《综合经济对策》,投资规模为3兆6千亿日元;1987年5月又制订《紧急经济对策》,投资规模达6兆亿日元。
      在实行宽松的货币金融政策方面,日本中央银行从1985年到1987年迅速地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
      
      2、泡沫经济的形成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年到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在1984年时仅为33.0,到了1990年日本的地价指数达到了104.1,也是为1984年的3倍多。土地资产额对国内生产总值之比,1986年超过1,1988年顶峰时期达到1.4倍。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担保。
      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日经225指数1984年时为11,060.7,1989年达到最高峰——34,967.5,大约为1984年的3倍。股价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1988年超过1,1989年顶峰时达到1.3倍。
      除此之外,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的高尔夫会员证、工艺美术收藏品等价格两、三年就可升值2~3倍以上。
      另一方面,在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表面美丽”现象。日本经济的年实际GDP增长率在3.2%至6.3%之间,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并不算太高,比起日本高速增长时期还要低很多,但是对于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和“滞胀”困扰之后的日本人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令人鼓舞的了。当时的舆论对于景气扩张存在着过度期待,新闻媒体上每个月都在历数着好景气已经到了第几个月份,企盼着能够迎来“战后最长的景气阶段”。
      而此时,日本的物价水平(CPI)则始终保持在1%以下(86~88年),直到1989年才上升至2.8%,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中央银行迟迟没有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原因之一。以致于在泡沫经济破灭多年以后,日本前中央银行行长应中国金融学会邀请来华演讲时,曾经多次以日本

    推荐访问:泡沫经济 日本 宏观经济 看中 当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