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一年级语文思维训练【论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思维与编导意识】

    时间:2020-08-06 07:52: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电视思维是根据电视的本性、以电视语言为工具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思维类型。电视节目,就其性质来说是精神产品,而精神产品都是思维的产物。因此,从理论上说,电视思维是整个电视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一个层次,它直接或间接地制约、影响着电视的类型、样式、风格、结构、流派、表现手段等一系列问题。从实践上说,不论制作任何电视节目,都离不开电视思维。如果不尊重电视思维的规律,就做不到电视化,至少不能充分发挥电视的潜力。电视节目要创新,也有赖于创作者电视思维能力的提高。
      编导意识是指主体在电视创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是创作者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视媒介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而形成的一种自控和调节自身电视节目效果的思维活动,是编导运用电视语言对剧本做出形象阐述,对电视节目的整体把握和总体设计。编导意识体现了主体的选择性和目的性,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最终创作质量和传播效果。
      就电视创作领域来说,不同类别的节目形态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创作思维决定了不同的编导意识。电视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深入反映的节目形态。由于其表现领域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强烈的思辩色彩、浓重的文化氛围和深沉的审美价值。因此,研究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思维,培养创作者的编导意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时间和空间思维与电视意识
      
      电视节目是通过摄制实践由思维转化成的物态化形式,其存在形态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与此相对应,电视创作思维也具有时空复合的特征。这就是说,电视思维要有时间意识,还要有空间意识;既要有时间结构,还要有空间结构;更重要的是思维要在时间和空间中同时驰骋,使时间在空间中延续,空间在时间中展开,两者交织在一起,显现出“四维”的世界。
      所谓电视意识,就是电视编导者运用电视时空结合的思维特点,以独特的方式把握和处理电视时空的观念和能力。不同形态的电视节目,处理电视时空的思维方式不同。传统的新闻报道、文艺演出、电视剧创作等主要采用的是线性思维方式,其特点是重视时间流程的连贯性和因果性。而电视专题片则强调空间思维的重要性,注重从空间的拓展着眼选取素材,进行构思和安排结构,这意味着编导者应具有较强的空间意识和电视意识。
      为了体现思维的电视化,突出电视意识,编导者应更多地运用场性思维来进行创作,即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诸多的语言手段,时空的合理组合,在电视屏幕上展现一个完整的“生活场”、“人生场”、“生存形态场”,将自然社会中的声、光、色、人、物、景,真实地显现在观众面前,以满足电视观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全方位的审视和思考。
      
      二、视觉和听觉思维与声画立体意识
      
      如同文学思维使用语言文字、音乐思维使用音符一样,电视思维使用自己的语言――图像和声音作为载体。当然,这种载体因为存在于头脑之中,不具有物质性而属于意识性;当思维成熟,通过实践把思维结果变成节目时,这种思维载体便转化为物质媒介。为什么说电视思维是预见性思维?理由之一就是思维载体与节目媒介有同一性。电视专题片创作者在编导策划节目时要通过内视觉、内听觉看到图象、听到声音,用图像和声音手段去表达一定内容和自己的感受,以便让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
      声画立体意识,就是创作主体对电视的声、光、画、组接等多种表现手段的综合认知、理解与把握。编导的声画立体意识,要求创作主体应有意识地综合分析和权衡各种视听元素的表现力,从整体的联系中去看待和把握声画之间的关系。要善于运用视觉元素,挖掘形象材料,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构思,在头脑中形成“一组一组的镜头”,再配上铺垫音乐与富有哲理性的解说、同期声,全面考虑,从多个侧面去体验,以取得最佳的声画综合效果。当然,声画结合的最佳效果,很难以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确定,任何单方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潜能的发挥,都将会给人以不满意感,这就需要编导具备很强的声画立体意识和综合处理声画表现手段的能力。
      
      三、开放和收敛思维与结构意识
      
      一般地说,电视节目的思维过程,都是开放性与收敛性相交织的,因为要收集素材,进行构思,必须把视野放到较广阔的社会背景、生活范围内加以比较、选择、提炼、评估,不能看到一点什么就表现这一个点;而要结构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又必须要有集中,使思维活动向一个中心凝聚收敛,否则节目就会支离破碎。
      不论开放性思维还是收敛性思维,它们都有一定的结构形式。结构,就是组成事物整体系统的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组合方式。收敛性思维,是把表现对象作为一个封闭系统看待,与其他的相关系统隔开,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是单维线性的,如电视剧中,以“一人一线”为主干,叙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开放性思维,把认识对象看成一个多维的、开放的、相互关联的系统,从多侧面的动态联系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种思维方式是多维场性的,相应的结构形式自然也是开放式的。
      毫无疑问,用收敛性思维或以收敛性思维为主构思的电视专题片,往往呈现出封闭式的结构特点,这样的结构形式会限制和束缚电视观众的思维,也不大符合电视专题片的独特表达方式。而运用开放性思维设计电视专题片的结构,其作品往往能给观众留下联想的空间和创作的余地,这符合现代人的思维和观念。实践证明,当人们自觉地把这种开放性思维方式用于电视节目创作时,就会有开拓、有创新。
      
      四、形象和抽象思维与主题意识
      
      电视的长处是直观形象,作为电视专题片必然要求尽可能为受众提供和展示比较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但提供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作为感性认识的基础。编制和传播电视专题节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受众从中得到理性认识,包括抽象的知识概念、科学原理、文化观念、思想意识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电视专题片时,要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既要通过形象思维充分展现具体的感性材料,特别是那些能反映事物形态和事物运动变化的视觉形象,又要借助抽象思维的作用,利用诸如解说词、字幕、目视符号、动画与特技等其他电视视听元素,通过提炼、升华、概括,艺术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使受众得到理性化的认识、启迪和教益。
      编导的主题意识包括对作品主题的确立、提炼与深化,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确立的主题,主题的深化则无从谈起。没有主题的深化,再确定的主题也不可能立起来。有了立意正确的主题,不等于主题就获得了成功的体现。在电视专题片创作中,主题的确立是通过编导对素材的通体认知和合理选择与利用来实现的。主题一旦确立,就应围绕主题去选材、结构、深化主题。这种意念性较强的主题意识,需要创作主体有较高的认识水平与分析水平,对所掌握的素材有全面的了解与认知,有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否则,主题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产生的依据。
      
      五、再现和表现思维与技巧意识
      
      电视专题片一般是反映生活中涌现的真实人物、事件和社会情景。通过“再现”的方式,将真实的生活形态,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看到生活的本来面目,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事实上,在创作中,电视专题片要做到完全符合生活真实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再现”生活,不等于照搬生活;另一方面,电视专题片毕竟是一种艺术作品,是艺术,就要选择、提炼和加工,在创作中就会有“表现”。所谓“表现”,就是调动电视的一切技术和艺术手段,集中表现某种意念、情绪、感情或思想。
      为着“表现”生活,电视片创作就少不了一些“技巧”的运用。电视创作技巧,如前期构思技巧、选题技巧、立意技巧、摄象技巧、构图技巧、后期的编辑制作技巧等。电视编导头脑中运用这些技巧的自觉性就称之为技巧意识。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欣赏需求的提高,创作中的技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经验的编导大都非常重视技巧的运用,通过标新的立意,巧妙的构思,漂亮的构图以及后期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制作出信息容量大,形式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能很好地为主题服务的电视节目。当然,技巧意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加上创作者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技巧意识的培养就会日趋见长。
      (作者:河西学院传播系学生;指导教师:王玉明)

    推荐访问:专题片 编导 思维 论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思维与编导意识 专题片的创作与编导思维 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编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