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只见三秋多苦雨,谁知九月别严亲【苦雨知堂,文人回归】

    时间:2020-03-30 07:22: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今年是辛亥百年。百年的时光行来不易,昔时的文化丛林甚是繁密,时过境迁之后却成了枯枝落叶。早几年,文学文化界已为“祖师奶奶”张爱玲招回魂魄。可惜文字有天然的弱性,哪里有字画诗书具有形象之力。所幸,今年的民国年,让文化回望也延展到艺术界内。市场借商业之势,竟然也使得当年人文重现,甚至也让“附逆”之人逐渐复苏,此等人物最著名的二位,一是胡兰成,一是周作人。胡兰成因与张爱玲的一段情缘,其书件早就在拍场露面,而知堂老人周作人的手泽墨宝则是市场不易被关注的。可是,民国年的春风也让知堂慢慢舒展起来。在今年的秋拍中,几位文人手稿的再现皆彰显了文人价值的回归。
      
      “苦雨斋”匾再现文脉
      嘉德今年就祭出关于知堂的一件重器―沈尹默为周作人写的“苦雨斋”横幅,引发众人关注。据布衣书局的胡同先生讲,沈尹默曾为周作人写匾额两通,此为不用的那一副,用起的那匾已经寻不到了。(周作人曾在1961年致鲍耀明先生信中道“翻检故纸,于其中得沈尹默君书写的‘苦雨斋’匾额,原有两枚,其一已裱装从前挂在屋内,经乱已经散失,此一幅未曾裱好,现今斋已不存,无所用之,拟以奉赠,当另封寄上。此系大约三十年前之物,其时沈君尚未成为海上书家,其字似亦更有其趣,请查阅,未知以为如何”《周作人晚年书信》)。无用之物反倒能存,实在可叹。还好此匾以74万落槌,也算是一个善价了。细观沈尹默墨迹,有人说不是沈老佳作。笔者倒认为是不落机枢的烂漫之书。沈老多取法二王,但变通不足;所持书论只讲提按,而对转拨的笔法非议。看“苦雨斋”的“雨”字之横折笔划,侧锋入之,行至尾端近弯处转正,字迹亦变浓厚。“斋”前缀横疾行,做渴笔得老辣之势,其后诸笔不择细精,分毫枝杈更显笔力。显然是沈尹默手书未定型时所作,更有生趣些。
      沈尹默的苦雨斋匾于知堂书屋中将生出多少文气,这是一代文人共同滋养出的。且看知堂一段关于“雨”的文字就知道这股文脉该有多厚了。“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的洒下来。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着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不过这些空想当然没有实现的希望,再看天色,也就愈觉得阴沉。想要做点正经的工作,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只好随便写一两行,并无别的意思,聊以对付这雨天的气闷光阴罢了。”
      笔者本不想做文钞公,引一段文学的文字来哄弄艺界。但是,随手翻翻《库艺术》,在封三的几页竟是引自汪曾祺的《岁朝清供》,配着郎世宁的画,艺文本是相通的,索性就长长地引段知堂的文字来,好配一配沈尹默的“苦雨斋”。
      
      知堂文稿彰显藏家追求
      要说周作人本人的书件文稿,市场上也有不错的佳绩。《药堂杂文》手稿在今年的嘉德秋拍中以230万拍出,出手之人绝对是位行家。观其文稿清隽散澹,字迹同文气彷佛。一脉承袭的清寂和尚着实是一桩文化雅事。药堂是周作人另一号,其著名程度不亚于“知堂”,是周作人后期最常用之号。周作人有《知堂回想录》文集,本名则是《药堂谈往》,后来的编者不知是何原因改成世俗气的名称。手稿《中国文学上的两种思想》叶下部钤着一枚“药堂”朱文半通印,《画钟进士像题记》叶下部则钤一方“知堂”印;朱墨灿然。周作人文集的重要编者五度兄离京时,赠我一卷周作人印谱。夜中检视,“药堂”朱文印是寿石工为其所刻,那方“知堂”印印谱未录,不知何人所刻。记忆中应该是知堂晚年请人刻的这方近楷书印后,将文稿签名抹黑,用印盖之。其心情寒索,也可从两方“寿则多辱”中可见一斑。白石老人也给知堂刻“周作人”朱白两印,知堂不喜,印谱中几无评语,亦不常用。常用之印多是金禹民、张越丞所制。
      同样现身此次嘉德秋拍的《秉烛后谈》手稿,也创出345万的高价,文学书法艺术昭然呈纸,更深的则是其文献价值。因为周作人的特殊身世经历,如兄弟失和、落水入狱等,其文集出版未得其昌,国内仅有两三版本,最近一版则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所出得《周作人自编集》,然其编者五度兄相告,文集编校错误丛生。嘉德拍出的《药堂杂文》、《秉烛后谈》两部手稿,对其校勘纠误之功宛若出土文献的确凿!其实在去年秋拍,周作人文稿就创出记录,以358.4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出中国现代文人文稿类新高。这批周作人文稿内收《北京的风俗诗》、《天桥志序》、《口占赠行严先生》、《燕京岁时记》、《结缘豆》、《自己的文章》、《旧日记抄》、《日本的落语》等文稿。早两年,关于周作人著作的拍卖记录还可一书的,《儿童记事诗》周作人手抄本,以18万开拍,最后不知落入谁手了。
      周作人的书件也有关于《儿童记事诗》一轴条幅,现身嘉德“旧时月色”拍场,杨小洲先生介绍这轴条幅时感叹道:“藏家求姿色,求品相,还追求‘旧时月色’里的一缕情怀,这是否可视为,文化的价值也涨了几百万……”
      
      “落水”之人作品亦应平心看待
      笔者不事专门写字,但字从文中书中出落的更加好看,别致。书卷滋养出那份气息,如春池养着的浮萍浓厚、悠长。张充和、汪曾祺都是此中高手,知堂亦不弱。个人认为,周作人的字要比其兄鲁迅好的多。匡时秋拍中的一幅周作人抄的宋人词轴,彷佛就是他手稿的放大本。
      世家子弟俞平伯也曾向其索书,事见《周作人书信》集,“平伯兄:来函读悉,嘱写楹联,甚感困难,唯既不能免,不如早点交卷,附上乞查阅,实在不成字,容将来学好后再为写换耳……”
      知堂写字同饮茶一样,求清而不讲究精。给俞平伯写字“所用纸亦算是旧纸,而颇粗,恐非书画用者,不过于不佞已甚好,且裱后看去亦尚不恶”。今秋露面的周作人书件中还有一件更有意思的,就是周作人自书五十生辰自寿诗。“现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老去无端玩古董,闲事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这是知堂八十岁时为日本友人福田钞写的五十岁自寿诗,甚有意思。当年周作人做此诗后,步韵和者众多,皆是文化名流。五十生辰自寿诗以及和诗,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了。这件东西不知怎么竟流拍了,不过流拍也好,原主好生退藏吧。如此好的东西,出手可惜了。
      艺术品的高下好坏应该回归到艺术品本身,对于“落水”之人的手书也应该平心而待。就像金石学界的一位“贰臣”人物―梁上椿,其眼界之高,收藏之精国民时期一时无两。但因附逆,其书很少再版,《严窟藏镜》这等宝书世人难见,时至今日北京各单位所藏不出五套全本。敝所之藏也不过三分之一套。看到微博上的匡时秋拍已列出“颜文梁与苏州美专”板块,其介绍说“板块所涵盖之颜文梁、朱士杰、陆敏荪、俞云阶、陆敏荪、陈志华、宋徽殷、张眉荪、俞云阶等艺术家,艺术造诣影响深远。苏州美专是中国上纪20至40年代最早,最有影响力的艺术院校之一,集中了从事艺术教育和学习的精英,对我国早期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要回去了,一种情结的回归。走笔至此,看到微博上说张爱玲的《张看》序言手稿,也要现身拍场了。这是好事啊,市场逐渐变得生动起来才更有意思。
      
      周作人(1885―1967年),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原名�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胡兰成(1906―1981年),中国近代作家与争议性人物。出生于浙江嵊县,青年时于燕京大学退学,对日抗战时期替汪精卫的亲日伪政权服务,在政治上的地位常为人不齿,并有中国近代著名汉奸的丑名。他与中国当代重要女作家张爱玲的一段恋情常为人津津乐道,他晚年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今生今世》详细的描写了他在爱情与政治上摇摆的个性。胡兰成在抗战胜利后逃到日本,晚年曾到过台湾文化大学开课教书,1981年死于日本东京。

    推荐访问:苦雨 文人 回归 苦雨知堂 文人回归 苦雨知堂 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